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三級古蹟新埔劉家祠 凝聚同籍同宗族人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彥瑜/新竹縣九日電)位於新埔鎮和平街的劉家祠,創建於清同治年間,由當時新埔地區同籍同宗的劉姓族人共同出資興建。這種藉同宗與同籍的地緣關係組成的祭祀團體,是早期移民社會的典型之一,同時也反映出客家移民在移墾初期為求生存,以祖先名義結合而成為有力量的組織。

竹縣三級古蹟新埔劉家祠,是由同籍同宗的劉姓族人共同出資興建。這種型式反映出客家移民在移墾初期為求生存,以祖先名義結合而成為有力量的組織。中央社記者黃彥瑜新竹縣傳真九十五年十月九日

舊稱「吧哩國」的新埔,在清乾隆年間始有粵籍人士入墾。因為地理位置優良,加上水足土沃,而逐漸成為農產品集散地,發展成熱鬧的市街,商業鼎盛的情況不亞於當時的竹塹城(新竹市)。因曾有過輝煌時期,所以新埔的文化史蹟非常豐富,為新竹縣古蹟最多的鄉鎮。

新竹縣文化局指出,劉姓族人約在乾隆初年來到新埔,展開墾拓的事業。一八六四(清同治三)年,廣東省潮洲府饒平縣石井鄉開基祖劉谷祥派下第十五世劉潮源及第十七世劉世和倡議興建家祠,於是新埔地區同籍同宗的劉姓族人共同出資興建家祠,由新埔街劉榮光捐地,新埔街劉松茂、劉萬湧,大旱坑庄劉廷章,新芎田劉家玩等分成五股出資,並由劉世和主持工程,兩年後落成。

新埔劉家祠奉祀劉家共同始祖漢高祖劉邦的祖父劉榮及歷代祖先神位,目前是由劉榮公、劉榮公嘗、劉丁子嘗、劉家祠、垂裕嘗等祭祀公業組成,這種藉同宗與同籍的地緣關係而組成的祭祀團體,是早期移民社會的典型之一。

劉家祠為三合院的格局,以木雕精美著稱,無論廳堂前廊、棟架通樑、簷口造型都是精彩生動。劉家祠素有「匾額多、燕尾多、功名多」三多的美譽,祖先廳的門楣上懸有「劉氏家廟」、「文魁」、「恩元」、「藜照東瀛」、「本支百世」與「源遠流長」等匾額,均具歷史價值。

劉家祠祠堂正身為五開間翹鵝屋脊,而兩側橫屋均設有廊廳,廊廳部分屋頂也是鵝屋脊,故有燕尾多的稱號;而劉氏族人,人才濟濟具有功名者更不在話下,三多之美譽實不為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