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鐘:霍英東的價值

金鐘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11月10日訊】香港首席親共愛國富商霍英東先生 十月廿八日 在北京因癌症去世,成為香港傳媒連日的頭條新聞,各界口碑之好,在香港名流中可謂無與倫比。

香港開埠以來,雖經英國一百五十年殖民統治,但和中國的關係,尤其是一九四九年中共建國以來的中港關係,始終是香港的第一話題,也是決定許多人的榮辱興衰的重要因素。霍英東是其中頗有特色的一位。他出身貧寒,只及中三教育,初以苦力維生。

他發跡於韓戰期間和大陸做被西方禁運的戰略物資的走私生意,賺了百萬港元的第一桶金,那時尚不足三十歲。從此與中共結成「患難之交」(周恩來語),迄今已逾五十年之久,這種紅色履歷是今日成堆的親中港人無人企及的,因此,霍連任三屆政協副主席,獲「國家領導人」之虛榮,自是順理成章之事。不過,霍英東在毛時代的發跡,直至文革六七暴動都站在中共反英一邊的堅定愛國,並不能成為他比那些「忽然愛國」之輩更令人尊重的根據。過份批評那些後來「愛國」的港人是不公平的。毛時代那樣封閉、排外的投資環境,當然教人裹足不前。其實,港英當局對霍氏當年所為,雖有不滿,並未阻止他在商界的發達。現在,傳媒稱霍英東「坐擁三百億身家」。

霍英東值得讚許的是在中國的毛後時代,對改革開放政策的支持,對中國教育、體育及慈善事業的捐助與投資。難能可貴的是以其背景,在一九八九年北京學潮中他主張人大召開緊急會議解決問題;六四開槍後,他又與十九名港澳人大代表公開譴責屠殺,哀悼死難者。後來他還資助過廣東的自由派學者的研究與出版。香港的民主派領袖都肯定他並非「很左的人物」,從未似幾名入了政協的左派商人那樣惡形惡相攻擊民主……了解他的人,也稱道他的行事風格、為人態度及對香港超越大陸的價值的肯定。

可以看到,盡管被北京稱為「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霍英東和中共數十年交往中,他有長進、有省悟。畢竟他是在這個高度資本主義化的城市發達的香港人,早期的淵源並未令他完全洗腦赤化,相信這是許多親中商人不同程度具有的基本屬性,也是香港商界和大陸那些無法無天的以暴發為特徵的生意人的區別。

霍英東在中港關係的地位誠然無人可以取代,但這地位也不必看得太重。霍的地位乃是毛周時代「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對港政策的餘韻。今天香港回歸後的中港關係已有歷史性的變化,和北京溝通有多重管道可用,像霍英東這樣的老牌統戰人物只具象徵性而已,他的治喪會不過由一名和他平級的政協副主席領銜,可見,其統戰價值已經物盡其用了。

( 2006 年 10 月 30 日 )

轉自《開放》2006年11月號(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SAYA撇下金鐘光環 啤酒屋開心端盤
濃縮張韶涵入圍 青菜六月成遺珠
周金陵批偶像 沒有明星特質
組圖:陳孝萱化身健康守護天使  代言奶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