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總理結束訪華 中俄間戒心未減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11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吳興俄羅斯編譯報導)俄羅斯總理弗拉德科夫從11月9日至11月10日對北京進行了為期兩天的訪問。中國官方報導稱,此次中俄雙方簽署了包括能源、礦產勘探開發、林木加工、基礎設施、汽車製造等在內的八項合作協議。此外,俄羅斯總理在訪華期間還出席了中國的「俄羅斯年」閉幕儀式。

但有評論指出,在中共與俄羅斯極力向外界展示雙方友好關係的同時,兩者間的相互不信任關係以及相互間強烈的戒心卻絲毫未減。

俄先進武器技術「留一手」

比如,俄羅斯在是否邀請中國參加研發第五代戰鬥機再次出現反復。俄羅斯《消息報》11月6日發表文章形容該問題顯示出的俄中之間不信任關係時表示:「好的電視劇就是要有不斷變來變去的劇情」。

俄軍事技術合作局副局長11月2日在參加2006年珠海航展時,曾對中方表示:「我們邀請了包括中國在內的若干國家參與第五代戰鬥機的研製工作」。但他的表態立即在俄羅斯國內招來了聲討浪潮。

俄羅斯戰略和技術分析中心負責人魯斯蘭‧普霍夫透過媒體表示,傑尼索夫應該是有點「頭腦發熱」,才可能一時說錯了話,「因為這樣重要而且存在激烈爭論的問題至今仍沒有得到普京總統的最終決定」。

俄羅斯軍備專家皮亞圖甚金強調,到目前為止,俄羅斯只邀請了印度參與第五代戰鬥機的研製。他表示:「同中國相比,俄羅斯同印度合作並不存在軍事、政治方面的任何風險,所以對俄羅斯更為有利」。

同俄羅斯已經與印度順利地進行著如蘇-30MKI戰鬥機、布拉莫斯巡航導彈等等其他一些高精先進武器聯合研發項目相比,俄羅斯除了內定不向中國出售那些甚至已經出售給了印度的戰略武器之外,還要求向中國出售的武器技術同本國軍備技術拉開10-15年的距離。此次第五代戰機的聯合研製問題,再次顯示出俄中之間的戒心仍然無法消除。

中方不滿,取消俄防長訪問

據俄羅斯媒體透露,實際上,俄中雙方在一些常規武器的採購合同方面也遇到了困難。俄羅斯方面表示,由於技術原因,已被迫停止執行總金額達15億美元的向中國出售34架伊爾─76軍事運輸機和4架伊爾─78空中加油機的合同。

就此,中國已經表達了對俄羅斯不履行伊爾–6和伊爾–78飛機合同的不滿,並取消了原定9月份在北京所舉行的中俄兩國國防部長的會晤。但有俄羅斯軍事評論家認為,中國除了耐心等待之外別無選擇。

此外,據消息人士透露,除了不履行合同之外,俄制武器價格近期大幅上漲也令中方十分沒有脾氣。

石油合作協議無法落實

在中俄之間高調宣傳的石油進出口合作協議方面,很多協議也根本沒有落實。其中一個例子:根據雙方合作協議,俄羅斯通過鐵路在二零零五年應向中國輸出石油一千萬噸,在二零零六年達到一千五百萬噸,但是俄羅斯「後貝加爾–滿洲里」海關2006年初公佈的數據顯示,去年俄羅斯鐵路輸送原油實際只出口了五百一十八萬噸。

有評論猜測,俄羅斯試圖用能源物資短缺抑制中方經濟發展。與此同時,中方也心知肚明的開闢哈薩克斯坦等其他石油採購渠道,不但豐富石油進口渠道,也向俄方施加壓力。

電力價格談判艱難

據俄羅斯新聞網報導,俄統一電力公司11月10日對外聲明表示,在弗拉德科夫總理訪華期間,該公司與中國國家電網公司會簽署了關於俄國向中國出口電力項目的基本文件。 雙方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在中俄遠東地區建設多家發電廠,以滿足中國的能源需求 ,估計總投資額達100億美元。

但同時俄羅斯媒體引述消息人士的評論透露指出,目前雙方仍無法就投資和發電廠的產權問題達成一致。此外,電力價格也是雙方談判的難點之一。俄方威脅稱,如果電力價格「不具有足夠吸引力」,俄羅斯將退出這一計劃。

俄社會對中國移民戒心重重

除了合作協議的執行顯示出雙方之間仍然缺乏信任度之外,俄羅斯社會也充斥著對中國移民的戒心。

目前俄羅斯人口呈現負增長,普京在今年的國情咨文中透露,俄羅斯人口正在以每年70萬人的數度遞減。而在政府制定的各種簡化外國移民登記政策中,相對於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公民將擁有的優惠條件,可以說,針對中國移民的政策卻是越來越嚴格。中國非法移民被抓獲、遣返等消息經常被俄羅斯媒體報導。

在近日,有俄羅斯媒體報導稱,位於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的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州議會11月8日舉行的一個針對該地區自然資源、生態保護會議上做出決定,州政府必須立即制定具體措施,以便能夠掌握該地區所有中國人的來往情況,以及他們的被僱傭工作情況。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州政府農業部部長瓦西裡‧塔拉魯耶夫在會議上透露說:「我們將在近期對所有中國人進行清查登記。因為很多中國人沒有在移民局護照管理局進行過正式登記的」。

此外,為了減少中國非法移民進境可能性,在俄羅斯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表示將修改與中國的一些合作協議之後,俄羅斯旅遊署在日前做出決定,中國遊客在俄最長停留時間將由30天縮為15天。

總而言之,雖然有著中俄雙方間高層頻繁互訪、大量合作協議簽署和「俄羅斯年、中國年」等表面繁榮熱鬧的景象,但是就雙方間實質的關係,我們仍然只能得出這樣的結論:中俄間戒心未減。(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俄態度丕變 制裁北韓生變數
圖文:重演俄法戰爭 拿破崙再現
十月十九日亞洲財經要聞
俄羅斯年  中俄高層交往創新紀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