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敦促中國進一步調整經濟結構

【大紀元11月15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楊明2006年11月15日華盛頓報導)世界銀行星期二表示,中國經濟發展中所面臨的短期宏觀挑戰雖然可以駕馭,但必須進一步推進結構性改革,實現經濟再平衡。世界銀行說,中國在對過度投資採取緊縮措施的同時要擴大內需,抑制持續增長的出口。

世行:中國GDP仍高速增長

星期二,世界銀行發佈了最新的《中國經濟季報》。這份報告指出,過熱的中國經濟今年第三季度有所放緩,但中國的GDP仍以兩位數字的速度遞增。與此同時,出口增長繼續大大超過進口,經常帳戶盈餘再創新高。

針對這些年一直投資過熱、GDP增長速度居高不下的問題,中國政府採取了經濟緊縮政策,抑制固定資產投資膨脹的努力開始初見成效。固定資產投資從今年上半年的29.8%下降到第三季度的23.8%,中國2006年第三季度GDP的增長率從第二季度的11.3%下降到10.4%。

不過,中國第三季度貿易盈餘繼續擴大,進口和出口同比分別增長了29%和22%。進入10月份,進出口增長速度的差距持續拉大,進口增速下降到15%,出口增速則上升到30%。

專家:最大挑戰為貿易不平衡

比文斯博士是位於華盛頓的經濟政策研究所的經濟學家。他認為,世界銀行的報告對中國第三季度的宏觀經濟發展狀況做了翔實、客觀的分析。他說,造成中國短期宏觀經濟失衡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持續上升的貿易盈餘。他說,如果中國能盡早實現經濟的再平衡,不僅對中國經濟的軟著陸大有幫助,對緩解美中貿易不平衡也大有裨益。

他說:「中國宏觀經濟的最大挑戰是貿易的不平衡,尤其是對美國的貿易盈餘。如果中國金融當局放慢購買美元計價資產的速度將有助於中國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從而增加中國的進口,減緩出口,還會增進中國消費者的購買力。」

美國的對華貿易逆差近年來持續上升,預計今年中國對美國的貿易盈餘將增加12%,達到2千280億美元。如何減少雙方之間的貿易不平衡一直美中兩國貿易的中心問題。

專家:中國須促進消費

世界銀行駐中國代表處的首席經濟學家郝福滿認為,中國政府希望降低投資增長速度,這一措施從效率方面來看雖然可取,但如果消費得不到進一步增長,外部的失衡可能會加劇,因此,中國在採取降低投資增長速度措施的同時要採取措施促進消費。

世行:主要挑戰為調整經濟結構

2006年第三季度《中國經濟季報》說,中國必須繼續採取措施讓中國經濟不過份依賴投資和出口,因為一旦中國經濟增長放慢或者歐美等國家市場對中國產品需求減少,中國將面臨硬著陸的風險。

報告說,「中國經濟的主要挑戰是經濟結構的調整。過度投資和經濟增長模式等方面的問題必須通過結構性改革來加以解決。」

報告說,這意味著生產從工業向服務業的轉變、經濟增長更多地依靠內需、以及推動公平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所有這些措施不僅有助於經濟結構性的調整,還有助於解決貿易盈餘大幅度上升的問題,而急劇上升的貿易盈餘問題是中國短期內主要的宏觀經濟挑戰。

世界銀行的報告在談到中國宏觀經濟的發展前景時指出,儘管世界經濟仍然存在一些風險,美國經濟的減緩大於預期,中國出現軟著陸的前景依然看好。世界銀行預測,2006年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將保持在10.4%左右,但2007年的增長速度將略有放緩,下降到9.6%。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想得諾貝爾獎 瀋陽農民研究哲學自費印書
APEC 黃茂雄將與胡錦濤廣泛交換意見
中國婦女在港產子拖欠醫療費
南科廠商與美方透過研討會  進行意見交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