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青年調查:多已淪入「下流社會」

標籤:

【大紀元11月30日訊】近日來,一套根據經濟收入、價值觀、生活習慣等來判斷社會階層的「下流社會自測題」正通過郵件、BBS在青年人當中廣泛傳播。「對人生缺乏熱情」被認為是「下流社會」的最大特點。有評論認為,之所以說年輕一代源源不斷地落入「下流社會」,並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比上一代人的收入低,更在於他們的溝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意願、學習意願、消費意願等的全面下降。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下流社會」是相對於「上流社會」的一個特定概念,來源於2005年轟動日本的暢銷書《下流社會》,意指大量年輕人在空前嚴酷的競爭壓力下,逃避做事業和家庭頂樑柱的責任,在工作、婚戀、學習中自我放棄,最終導致從社會中間層向下滑落。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日前與某網站聯合進行了一項在線調查(4130人參加)——「你對人生缺乏熱情嗎」,結果顯示,71.0%的人認為現實生活中充滿了焦慮,55.0%的人對人生缺乏熱情。

「還沒爬到中層,就開始往下掉了」

每天上網玩遊戲的時間越來越長,五年內不知結婚為何物,沒甚麼具體的人生計劃,討厭和別人比較……26歲的郭默默覺得每條都是自己生活的真實寫照,他哭喪著臉說:「還沒爬到中層,就開始往下掉了。」

剛畢業時,郭默默去了一家大型民營IT公司,每月拿幾千元薪水,「那時心氣很高,覺得只要奮鬥幾年就會從外地窮學生變成體面白領,過上不錯的生活。」但畢業3年了,郭默默發現根本就是入不敷出。

工資沒漲多少,生活成本卻持續飆升。郭默默和女朋友從大學起談戀愛到現在,已經7年了,但到現在都還買不起房子。至於結婚的事,他一直不敢提。也不知道五年以後的生活是甚麼樣,也不願意想。

自認下滑 自得其樂也挺好

陳潤道貌似「中間階層」,可一做完測試,他立刻心甘情願接受了「下滑」的符號。

月薪7000元,兩年前父母幫忙交了房子首付,陳潤道的生活挺讓人羨慕的,但他還是會時常覺得很「鬱悶」。廣告業競爭激烈,還是個吃青春飯的行業。工作沒幾年,他已經成「老人」了。眼看著剛畢業的大學生一撥一撥地來了又去,而他還在創意組長的位置上原地不動。上面有創意總監霸著,下面更年輕的虎視眈眈,職業焦慮一年強於一年。再過幾年去哪兒?都是一片迷茫,結婚的事情也是不敢想。

陳潤道的大學同學姜飛工作了幾年下來,連個小課長都沒混上,每月掙的錢交了房租後便所剩無幾。2004年一狠心辭職去讀MBA。「現在MBA不值錢了,就業也不容易,跟家裡借的10萬元學費,現在還沒還上呢。」

姜飛重找工作時的一句感慨讓陳潤道記憶猶新,「甚麼是生活,生活就是一個錘子,把你的理想罈子一個個擊碎!」

「下滑就下滑吧,自得其樂也挺好」,陳姜二人現在對甚麼事情興致都不大,最大的愛好是睡覺和玩遊戲。「每天工作累得半死,休息天就在家睡大覺,平時晚上就上網打遊戲,偶爾聊天,在公司腦汁都耗盡了,回家就甚麼都不想了。」

據報導,在本次調查中,過半的受訪者都承認自己身上的「下滑」標籤。71.0%的人認為「現實生活中充滿了焦慮」,「年輕的一代普遍缺乏安全感」的選擇也高達65.7%。57.6%的人認為這種狀態是年輕人「對空前壓力的反抗」。@(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自殺成中國青年首位死因
中國專家:記者與企業主管等職業最易過勞死
專家:中國式丁克 看似自在 隱患不少
中國官員的非正常死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