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三市長候選人談台北願景 立足傳統文化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1日訊】(大紀元王樺台北採訪報導) 台灣12月9日的北、高市長選舉備受矚目,普遍被認為是2008總統大選重要的「橋頭堡」,選舉結果不僅關乎各政黨政治版圖的消長,更是兩大直轄市未來市政發展、甚至國家發展之所繫。

大紀元記者就「如何推動台北市的城市外交與突顯台北特色,以提升台灣國際地位,增加國際能見度」分別採訪了三位民調較高的台北市長選舉候選人:國民黨籍候選人郝龍斌、民進黨籍候選人謝長廷和以無黨籍身份參選的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他們似乎都不約而同的認為傳統文化才是台北市立足國際的競爭優勢。

郝:讓台北成為具華文文化深度的國際城市

國民黨後選人郝龍斌參選台北市長提出的願景是「城市競爭、台北看郝」,他表示他的策略是先打造「台北品牌」,再「行銷台北」以推動「城市外交」。

郝龍斌表示,在打造台北品牌方面,台北是華人城市中最民主、最自由、也是華文文化最有深度、中華餐飲最有特色的城市。台北有足夠的優勢,可以打造成一個具有華文特色的國際城市。他說,未來要強化這個特色,推廣文化保存,發揚傳統文化,鼓勵傳統藝術與廟會活動結合,進入社區、校園,並鼓勵創新。

郝龍斌提出推動一系列「台北節慶嘉年華」,但不是跟過去一樣西洋文化的耶誕節或新年晚會。他說:「我們會有華人世界獨一無二的端午節、中秋節、台北燈節等節慶嘉年華。再現城市歷史風華,行銷台北文化。」

郝龍斌說要為台北市找回傳統文化的賣點,並提出「台北古城」觀念。他解釋,台北的起源在萬華,沿著淡水河岸有知名並有傳統特色的茶行、布行、南北貨,帶動台北經濟的繁榮。但近年來台北西區逐漸沒落,繁華不再,相當可惜。於是提出活化淡水河。他的目標是在四年內,讓市民喜歡親近河流,能夠在河面上划船、在河邊垂釣,享受淡水河的美麗風情。同時藉由淡水河活化,回復台北古城往日的繁榮。

謝:2020台北奧運 讓全世界看著地圖找台灣

謝長廷提出「2020奧運在台北」,期望讓奧運啟動台北建設。

謝長廷認為,馬市長政府雖然成功爭取到「舉辦2009聽障奧運」,但相關設施進度嚴重落後。謝長廷表示他在高雄市長時期,積極推動高雄市舉辦2009年世運,他認為2009年北高兩市一起辦好運動會,爭取2020奧運就一定有希望,讓台灣走出世界。

謝長廷說,台北市應該要保持自己的特色,要做「Only one」才是「 No. 1」,像是保留華夏文化,例如我們有故宮、也只有我們使用正體字,持續發展下去,全世界研究華夏文化的學者一定會重視台灣。

另一方面,謝長廷認為追求全球化的同時,也必須保存在地文化,才不會在全球化中迷失自己。他批評現任市府的政策,使台北社區的共同回憶逐漸流失,如圓環、如萬華龍山寺。他提出保持台灣傳統生活方式的必要性,他認為市府應該傾聽在地人的意見,用感情尊重在地文化。

宋:發展新中華文化中心 台北潛力最大

宋楚瑜曾任新聞局長和省主席,他自認在城市外交和都市建設方面的經驗豐富。對於建設台北市的願景,他表示,台北市人文薈萃,依台北市的人口結構和素質,台北市是華人世界中發展新中華文化最具潛力的都市。

宋楚瑜分析說,台灣社會尊崇儒家,且對諸子百家研究風氣自由開放,正統的中華文化傳統融入民間社會,民風敦厚平和。另一方面台灣曾受過荷蘭、西班牙、日本的統治,國民黨遷台後又走親美路線等特殊的歷史際遇,使台灣對外來文化的接受能力強,因此融合中西方是台灣獨具的特點。

宋競選總部發言人賴岳謙還提到相較於世界各地宗教衝突不斷,台灣是少有包容各個宗教信仰的社會。

宋楚瑜認為,台北市缺乏可以吸引全世界的觀光景點,他說如果當選台北市長,至少三到五年內要建十個以上觀光景點,並鼓勵以台北為背景拍的電影,創造屬於「台北的神話」。

他提到當年在新聞局長任內就頒發實驗電影獎給導演李安,在台北市方面應推動藝術節活動,只要任何人以台北市背景拍電影或演出,應給給獎勵,讓大家認識台北市。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