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崛起》重新包裝中共 國際關注

央視政論片暗示重商主義、軍事勢力和威權 透露中共新战略

人氣 6

【大紀元12月1日訊】(大紀元記者王珍報導)北京中央電視台最近高調推出12集電視政論片《大國崛起》,從各方面來看,《大國崛起》是中共官方的大動作,可以說是對國際社會關注「中國崛起」的一個公開回應,其中所包含的政治導向和战略信息引起廣泛關注。
  

《大國崛起》是中共官方的大動作,可以說是對國際社會關注「中國崛起」的一個公開回應。(GOH CHAI HIN/AFP/Getty Images)

評論認為,《崛》片對中國走向的暗示非常明顯:重商主義、軍事實力和威權,大陸有學者擔心中國崛起會走日德蘇的模式。
  
華府中國問題專家石藏山則表示:《崛》片是馬克思主義、共產黨意識形態在中國大陸崩潰後,中共為延續政權的合法性推出的精神包裝。北京希望通過《崛》片重新包裝後的中共,能通過「軍事、經濟的威權」稱霸全球,用這樣的夢想來凝聚在中國失落的人心,度過退黨潮帶來的危機,挽救中共。

央視高調推出
  
北京官方說:「我們的發展是21世紀公認的世界大事,我們選擇怎樣的道路,的確是為世人所矚目的。 」
  
11月13日至24日,北京央視在經濟頻道播出12集電視政論片《大國崛起》,每集50分鐘。《大國崛起》分析了五百年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這九個強國的興衰史。官方說,《崛》片不是歷史片,而是「注重歷史帶給現實的思考」。
  
當局為配合《崛》片安排了一系列宣傳造勢活動。11月22日-23日,《新浪網》、《人民網》強國論壇分別邀請國際戰略專家王緝思、《大國崛起》撰稿人周艷、總製片人任學安、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等,與網友進行在線「交流」。

11月27日起,北京央視重播《大國崛起》,並邀請嘉賓討論。據美國之音11月28日說,用谷歌搜索《大國崛起》,竟然有1百55萬個網頁有這方面的內容。
  
這部電視片創作歷時三年,據報,班底是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錢承旦、北大國際關係學院院長及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所長王緝思操刀,由人大下屬的中國民主法製出版社發行。

中共重新包裝自己
  
這部電視政論片由「中共喉舌」鄭重推出,其中透露的信息和暗示的觀點,一般認為代表了中共官方的立場,也是中共意識形態面臨解體前夕的「重新包裝」。
  
據海外親共媒體《僑報》11月20日報導:「中共中央政治局9名常委本月集體學習「大國崛起」課程,中國央視也推出同名電視記錄片,顯示中國已正視「崛起」的現實,為自己重新定位。」

僑報報導指出,中共中央政治局9名常委本月集體學習「大國崛起」課程。圖為政治局9名常委中的胡錦濤,溫家寶和吳邦國等人。(PETER PARKS/AFP/Getty Images)


  
香港《蘋果日報》透露,《崛》片產生的遠因是,中共中央政治局於2003年11月24日舉行集體學習班,分別以「十五世紀以來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歷史考察」為題邀請學者授課。

BBC:《崛》片提前露馬腳
  
通過《大國崛起》這個電視政論片,中共要向外界傳遞什麼樣的信息?外界又是如果評價的呢?
  
BBC評論認為,《崛》片是一部相對客觀一些的宣傳片,其中對中國走向的暗示非常明顯:重商主義、軍事實力和威權。「這部片子與其說是借鑒,不如說為中國發展正 名:發展才是硬道理。」

BBC評論認為,《崛》片暗示重商主義、軍事實力和威權為中國走向。圖為2005年8月中共在中國大陸青島發射飛彈演習。(Getty Images)


  
《崛》片「強調了一些人類科技對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但是那種先入為主的也很明顯……這先入為主的邏輯就是:世界發展是財富的發展,財富的活動方式可以通過武力、技術和戰爭來得到。」
  
評論最後強調,「中國讓人擔心的,也許不是他現在明顯的強大,而是強大之後幹什麼?」強權邏輯是中國發展的最大馬腳,相信強權勝過公理,還有「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潛意識,「《大國崛起》是一次提前露了馬腳。 」
  
自北京提出「中國崛起」思想以來,西方國家一直十分關注中國以何種方式崛起?對國際秩序帶來什麼樣的影響?2005年11月胡錦濤訪問英國,英女王伊利沙白二世在國宴講話中,當面向胡錦濤提出這個問題,顯示西方社會對中國崛起的憂慮。
  

西方社會對中國崛起的憂慮。圖為2005年11月英女王伊利沙白二世訪中。(TOBY MELVILLE/AFP/Getty Images)

中國問題專家指出,《崛》片可以說是對國際社會關注的一個公開回應。過去鄧小平的策略是「韜光養晦」,在國際上「不出頭」。但最近幾年,中共的國際戰略逐漸走向進攻性的戰略,對內對外政策都比較強制。2005年,中共將領朱成虎對美國的核恐嚇也是其中一個典型例子。

學者:警惕日德蘇崛起模式
  
《北京之春》主編胡平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分析:當局推出《崛》片,其意識是很明顯的,第一,表示中國是一個大國了; 第二,通過突出強國來壓倒自由。
  
胡平說:中共總是要為這個國家硬性地規定一個大目標,不管是革命還是強國,然後以這個統一的目標作為根據,來壓制所有不同的聲音,要求全社會每個人為這個目標做出犧牲,把壓迫合理化,這是共產黨一貫的做法,是中共掌權以來我們得到的最大教訓。
  
原陝西電視台資深媒體人者馬曉明對大紀元說,中國人吃苦耐勞並付出巨大的環境和能源代價後,中國經濟確實取得了很大成果,但政治上卻仍然是專制制度,所以,這種經濟發展是非常危險的。崛起有不同的模式,象日本軍國主義的崛起、德國納粹的崛起、蘇聯共產專制的崛起,都給人類帶來的是巨大的災難。
  
馬曉明說:中國如果不進行政治改革,國民如果不改變狹隘的民族主義復仇情緒,中國的崛起可能就會走日德蘇崛起的模式。◇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日媒揭中共摘國人器官 賄賂日本政界
星洲盈拓小股東否決售香港電盈
陳日君譴責中共委任主教
陳日君譴責中共擅任主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