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商南進達陣 越南最大外資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1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平宇、曾慧雯/專題報導

就在台商一片西進聲浪中,有些台商早在多年前就另闢戰場,選擇赴新興處女地越南投資。如今時光飛逝,轉眼間台商越南廠多已賺錢回收,反觀中國廠卻浮浮沉沉,不少人認賠出場,更慘的是被中國剽竊技術後血本無歸。

台灣是越南最大的外資投資國,據駐越代表處統計,累計一九八八年至今年8月,台商在越投資近八十億美元,投資案達一千五百三十七件,為第一大外資國。越南外資投資案中,約兩成五來自台商,這還不包括台資轉換身分透過第三國(如英屬維京群島、新加坡 )的投資案。

台灣高科技業 也逐步進駐

越南近年經濟成長率多維持在七%以上,去年更以八點四%創下十年來新高,而今年11月初加入世貿組織(WTO ),外界預測入會效應將會持續帶動越南經濟起飛;相較於越南,中國經濟則是不斷顯現過熱警訊,在北京當局抑制投資的情形下,剛入會的越南勢必成為各國分散風險的首選標的。

目前赴越台商主要集中在南部的胡志明市,大多從事傳統的製造業,包括紡織、製鞋與自行車製造,全部都是早年台灣外銷產品中的強項;同樣仰賴廉價勞力,為何捨中就越?越南台商大多認同「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當前世界眼光都在中國,以台商規模與競爭力,很容易在中國滅頂。可喜的是,近來電子產業也相繼前往設廠,台商在越南的投資逐漸從傳統產業轉型至高科技產業。

一位不願具名的知名企業駐越代表告訴記者,九○年代初期,他們在越、中同步設廠,生產輕型機械,結果因越南廠產品須與國際接軌,不斷朝高品質的外銷水準提升,成為獲利重要來源;反觀該公司中國廠,內需供不應求,根本無暇顧及技術與品質提升。

他並表示,許多初到台商都擔心語言隔閡,如今看來,語言不同雖不便,但反而是自保利器。不像在中國的台商,三兩下技術就全被學光光,昔日中國員工幾年後就自組工廠打對台,讓台商血本無歸。

台商在越南的經濟實力有多雄厚?代表總統赴越南出席APEC領袖會議的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都曾豎起大拇指稱讚。張忠謀曾在APEC會後記者會上公開稱讚,如果不是親自到越南,「都不知道原來台商在這裡打拚出如此了不起的成就」。

買越南概念股 趕投資熱

記者陳麗珠/專題報導

銀行業者表示,由於越南經濟景氣非常熱,在越南正式加入WTO後,投資人探尋投資管道的電話大量湧進,只是,現階段國內並無銷售投資越南的金融商品,目前市場唯一的越南機會基金(Vietnam Opportunity Fund,VOF )是在倫敦交易所掛牌,該基金成立於2003年9月底,屬於封閉型基金,基金規模約三億美元,目前該基金每單位淨值已超過三.三美元,今年以來,淨值漲幅已逾八十%。

投信業者表示,國內投資者想買越南機會基金,可開立境外帳戶,透過券商向倫敦證交所下單。但現階段以基金型態投資越南,選擇性不多,且有匯率風險,透過複委託方式還得支付券商一大筆手續費。

其實投資人想參與越南的高度經濟成長,投資台商企業也可達到同樣效果。在國內集中市場掛牌的越南概念股囊括諸多類股,包括食品、塑化、紡織、電機等,部分公司甚至在越南耕耘已久,績效逐漸浮現,在越南加入WTO後,有機會進一步挹注獲利。

團結打江山 台商會當後援

記者王平宇/專訪

「台商在越南有影響力,是因為台商都很團結」。我駐越南代表黃南輝一九九三年首次駐越擔任經濟組長,一路見證越南台商的成長與茁壯,他認為「團結」是其中的關鍵,但在這個共產國家要將台商組織起來,背後充滿不為人知的艱辛。

九○年代初期,前總統李登輝因預見台商大舉西進會掏空產業、造成風險過度集中,因此倡導「南向政策」。當時經濟部的「海外經濟合作發展基金管理委員會」(現在的「國合會」前身 ),便在此政策方向下尋尋覓覓,最後由時任秘書長的江丙坤拍板,將越南列為重點國家。

李登輝時期 倡南向政策

當時越南遭美國禁運,世銀與亞銀都不肯貸款,台灣最早決定貸款越南,還協助興建河內到海防的五號高速公路,「等於打通了越南首都的任督二脈」。相關舉動甚至引起美國關切,透過AIT詢問。不過,如今台商在越南發展之興盛,證明當初政府的決定是正確的。

黃南輝回憶,九三年自告奮勇赴越,迄今許多台灣人仍嫌越南落後,但比起九○年代初期,越南實有驚人而長足的進步。

當年赴越投資的台商都是單兵作戰,黃南輝說,為了團結力量,於是有了籌組台商會的構想。不過共黨禁止集會結社,外國人想籌組社團更是比登天還難。因此,最早台商會的地址就登記在代表處,聯絡人就是他,透過外交禮遇的保護,台商才敢參加,台商會也才有雛形。

他回憶,當時為取信越南政府,每次開會還邀越國官員列席,並依台商反映的問題邀相關官員參加。既讓越方安心,又可反映台商心聲,效果意外的好。

2002年黃南輝獲派擔任駐越代表,如今,越南台商會已發展出一個台商總會、十個地方分會,另外三個依產業別所成立的聯誼會,與當初擔心冒犯越共的情況早已不可同日而語。他說,或許正因越南仍不許集會結社,因此台商在越南發展不同於其他國家,不易脫離台商會系統另立山頭;而越南台商總會對團結台商也扮演重要角色。

黃南輝說,許多人對「南向政策」有誤解,以為政府違背市場原則,硬要台商到某國投資。事實上政府根本沒有如此大的權力,政府的角色宛如一個園丁,所做的工作就是不斷改善環境,讓台商能落地生根。十多年來,越南台商從無到有,從成長到茁壯,並與政府相互扶持、協助,擴展台灣在越南的整體影響力,應該能給當前推動經貿外交工作者許多啟發。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