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文化總會發行台灣史料集成官府檔案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羅廣仁台北二十七日電)文化總會發行的「台灣史料集成-官府檔案」二十二冊,今天下午舉行新書發表。文化總會秘書長陳郁秀指出,她在文建會服務期間,在吳密察副主委的協助下,即著手規劃「台灣史料集成」編印出版,結合國家資源、學術研究、出版專業,推動台灣史料的奠基工程。

包括台灣歷史博物館館長吳密察、台大圖書館館長項潔、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副董事長吳樹民等貴賓及標點、校對團隊成員今天出席在文化總會舉行的新書發表會。

陳郁秀指出,從已出版的史料中,可以看到與台灣歷史軌跡息息相關的第一手清宮檔案,例如明末及清代對於台灣施政、輿情、風俗的奏章文書,並可鉅細靡遺瞭解各地沿革、政經商貿、風土民情,更有大批的民間契約文書,記載買賣田產厝地,對買賣的議價、信用與保證約定等。

至今文建會一直持續進行這項史料重建計劃,「台灣史料集成」至目前為止,累計已出版「台灣方志彙刊」二十二冊、「台灣總督府檔案抄錄契約文書」二十六冊、「清代台灣關係諭旨檔案彙編」九冊、「明清台灣檔案彙編」第一輯八冊,總字數逾一千萬字,台灣史料的奠基工程,已經見到可觀的成果。

台灣史料集成包含了「清代方志」、「民間契約文書」及「官府檔案」。陳郁秀說,當年在規劃時,已完成標校尚未出版的「清代官府檔案」尚有近兩千六百五十萬字,預定在三年內由文化總會與文建會合作出版,總計將達一百二十冊。今天這一批「明清台灣檔案彙編」第二輯二十二冊已經順利出版,感謝民間各界的協助。本計畫一旦完成,將使清代臺灣史料中文部分之重編與出版臻於完備。

陳郁秀表示,一個國家要成為文化大國,並非一蹴可及,二百多年前,法國大革命期間,革命政府在羅浮宮成立了共和博物館、國家歷史博物館、國家檔案館、國家圖書館等機構,開啟了法國文化資產的保護觀念,文化藝術也逐漸成為超越政治體制的一種知識體制。到了一九五九年第五共和,戴高樂總統毅然成立了舉世第一的文化部,國家文化政策得以制定,文化資產受到最惠待遇。法國之所以成為文化大國,其來有自!

台灣四百年來由於諸多政治的紛擾與糾葛,使得歷史文化資產的建構工作,距離文化大國的應有規模甚遠。臺灣史料雖是全民共同的記憶與資產,但一直到二十世紀末,國內對這一份寶貴資產仍缺乏嚴謹、完備的整理。相對之下,不論中國或歐美、日本,近十多年來相繼投入台灣史料的整理與研究,此一現象不免令人憂心。陳郁秀強調,台灣史是全體台灣人共同的身份證、履歷表,自己的履歷,要自己來寫,自己們的身份,要自己見證。

本計畫以校勘正確的內容、美觀適讀的編排、精緻堅固的裝幀,向國內外民眾呈現二十一世紀台灣歷史研究、台灣史料重整的傲人成績,提供全世界一百一十八所與東亞研究有關的圖書館,讓台灣史的學術研究國際化,同時提供各級學校圖書館、公立圖書館典藏,方便台灣史任課老師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以及研究、查索使用。

陳郁秀強調,「台灣史料集成」重建工程中,具有承先啟後的重大意義,一方面銜接文建會所完成的部分,使得總出版量達兩百餘冊,台灣史料清領時期部分的蒐集、校勘與編印,至此臻於完備。另一方面,則在此一基礎上,可進一步規劃、整編日治時期為數可觀的日文史料,建置成「台灣日治時期數位資料庫」,這是與台灣歷史息息相關,與台灣史料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意義深遠,工程艱鉅,未來有待各界共同關切、共同投入與努力。

「台灣史料集成-明清台灣檔案彙編」由文化總會、遠流出版公司和台大圖書館共同出版,文建會贊助,陳郁秀和邱坤良擔任總策劃,總編輯吳密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