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英時獲頒獎 指中國無需揚起民族情緒

標籤:

【大紀元12月8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 中央研究院院士余英時12月5日在華府獲頒被譽為文學界諾貝爾獎的美國國會圖書館的「克魯格人文研究終身成就獎」 (Kluge Prize),他認為得獎代表「西方對各文明與文化的平等尊重」。他也認為中國無需揚起民族情緒,缺乏人文學術與基本科學的研究,單在經濟上發展,只是暴發戶,未必是好事。
  
余英時在頒獎典禮後表示,得獎的具體意義在於中國的文化傳統在西方獲得承認。他強調,這個獎可看出美國人的企圖心,他們在學術界願意接受各種文化與文明,不能光講西方文化、西方哲學,美國有這樣趨勢,是真正有興趣脫離「西方為中心」的思維。
  
他在致辭時特別提到人權,且強調這是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的價值觀,如果中國文化能回歸道教尊重人性和尊嚴的主流,就不會有中西文化衝突的問題。
  
至於當前國際社會關注的「中國崛起」,還有北京帶動的民族情緒,余英時也有所批判。他說,他不同意所謂的「時間站在中國這一邊」的思維,他認為民族情緒應該避免,中國可以有好發展,但不能光是暴發戶,靠發財,其他文化卻沒有,這不一定是好事。
  
他說,中國現在崛起,是因為外國人要做生意,要到中國賺錢,看重中國市場便宜人力,希望降低成本而已,但是現在越南人力更低,更熱鬧,而中國也提高工資,所以不必一下子就調高民族情緒,好像下一個世紀就是中國的,沒那麼簡單。
  
他說,看看美國的學術發展以及基本科學研究,還不只是技術,像是美國今年拿下這麼多的諾貝爾獎,那人文範疇更不用說,中國根本沒得比,中國這些項目都落後,只因為經濟跑到前面去,不能就這樣以為真的站到前面了。
  
余英時言談間並不掩飾他的反共。當許多學者都趕著中國熱到中國鍍金時,曾在六四時公開譴責北京政府的余英時仍默默地在美國埋頭著書研究,守著他的堅持。
  
在台灣方面,余英時曾在1996年台海危機時,經越洋傳真回台,盼民眾沉穩度過難關。對於台灣的民主,余英時很珍惜,認為台灣目前雖有很多問題,但只要走上民主就好。台灣目前雖出不了大格局的政治家,但當選的政治人物若能把本分做好,也是重要貢獻,但如果沒有深厚文化基礎,台灣只能有搶選票的政治人物。
  
美國國會圖書館在2000年成立「克魯格中心」,這是由德裔美籍媒體大亨克魯格捐款設立的。余英時與非裔美國歷史學家佛蘭克林共獲今年克魯格獎,將可平分100萬美元獎金,並獲頒獎章。今年共有一千多位來自全球各地的學者被提名,最後有9位入圍,台灣就有許倬雲和余英時兩位學者。
  
國會圖書館館長畢林頓推崇余英時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華裔知識份子,可以說是西方人眼中的「第二個胡適」。
  
今年76歲的余英時是安徽潛山人,美國哈佛大學歷史學博士,曾任哈佛大學中國史教授、耶魯大學歷史講座教授。現在他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講座教授。(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華人第一位 余英時獲克魯格獎
克魯格獎:余英時是當代最偉大中國歷史學家
胡平:祝賀余英時教授榮獲克魯格獎
余英時:給農民提供健康的文化娛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