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交控中心系統兩不相容 北宜高延誤通車的關鍵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1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曾鴻儒/台北報導〕被視為北宜高「大腦」的坪林行控中心所使用的交控系統,居然與僅隔數百公尺的雪山隧道交控系統不同,若整合瓶頸無法克服,通車後可能出現前方發生事故、後方來不及管制情況,嚴重耽誤通車進度!

交通部長郭瑤琪宣布恢復雪山隧道原有履勘標準,但隧道內的交控,在通車初期還是僅能由位於隧道北口的次控中心負責,坪林行控中心仍無法承擔雪山隧道與整個北宜高交控重任。

因標案不同導致系統介面難整

據了解,距北口次控中心不過數百公尺之遙的坪林行控中心至今無法整合,主因在於交控系統與北口次控中心因標案不同,竟分屬不同交控系統,兩者介面整合難度高,嚴重耽誤通車進度。

國工局總工程司曾大仁坦言,當初因為南港至坪林段先通車,北口的系統則須等雪山隧道機電系統完成才能設計程式,才會分開招標,根據國工局與廠商簽訂的契約,負責北口次控中心系統的廠商,要負責完成系統的整合,根據合約,廠商須在今年8月底前完成。

雪山隧道交控系統全自動與半自動的分別,主要差異在於訊號的傳遞,如採全自動,任何狀況發生,坪林行控中心可立即掌握,並由電腦立刻作出因應,管制、搶救,都可在第一時間展開。

由北口次控中心負擔交控任務,則僅能採半自動方式,透過人工以電話或網路將訊號傳遞至行控中心,時間的延誤、人員的反應都會影響事故處理,履勘委員才會對此特別在意。

專家:亡羊補牢促設計新介面

〔記者曾鴻儒/台北報導〕北宜高坪林行控中心與雪山隧道北口次控中心出現交控系統不同的問題,學者認為,可能是相容性不足,以台灣的資訊技術水準,應有能力解決,如果真的無法整合,也不應鴕鳥,應趕快設計新介面。

北宜高履勘委員、逢甲大學交管系教授李克聰認為,坪林行控中心應是兩套系統相容性不夠,若無法解決,應趕快重新設計新介面。

李克聰也提醒,既然系統整合有問題,雪山隧道通車初期,只能採半自動方式,由北口次控中心掌握交控訊息,半自動與全自動之間的誤差率,必須要有清楚的計算數字,交通部應將此納入履勘標準,履勘委員才有可能同意採變通作法。

學者指出,國外的交控系統也會碰到系統整合問題,但多是在升級或區域整合時才會發生,像台灣這樣,同一條國道卻使用不同系統者較少見,應是台灣交通工程習慣分段招標導致的結果。

坪林行控最遲下月15日提環評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環保署上月11日稽查北宜高坪林行控中心,發現交通部國工局仍放行一般車輛進入坪林市區,不過,罰單至今未開出,環保署給國工局的說明期限今天到期,環保署最快下週開出「不低於五十萬元」的罰單。

環保署前天發函,要求坪林行控中心環評差異分析高報告最遲下月15日送交,否則環差未通過,將回歸八十年環評結論,也就是只有快速救護或緊急疏散的車輛才能通過。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