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旱促使非洲更有效對付乾旱饑荒

人氣 4
標籤: , ,

【大紀元2月11日訊】(美國之音記者:馬達斯2006年2月11日華盛頓報導) 從非洲東部到非洲大陸最南端,乾旱摧毀了農作物,迫使成百萬人依賴國際糧食援助維持生計。預期嚴重的乾旱氣候還會在非洲繼續下去,促使非洲國家尋找更有效的辦法來對付乾旱和饑荒。

乾旱成為非洲生活的一個事實

雖然澳大利亞是全世界最乾旱的大陸,但是在乾旱打擊下生活最困苦的卻是非洲。當天上不下雨的時候,非洲人就得挨餓。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全球信息和早期警報系統的負責人約薩蘭表示,乾旱是非洲生活的一個事實。他說:“傳統上的乾旱區是在薩赫勒,這個地區包括了從西部的塞內加爾到東部的非洲之角的一系列國家。這裡有的地方降雨量非常少,收成不好不是甚麼稀奇事。你知道,三年中有一年收成壞是很平常的。”

非洲許多地區遭受嚴重乾旱打擊

由於連續幾年雨季降雨量太少,目前,肯尼亞東部、埃塞俄比亞東部、索馬里南部以及坦桑尼亞和吉布提的部份地區都受到嚴重乾旱打擊。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估計,非洲之角目前有540萬人面臨糧食短缺。

至於西非,氣象預報人員說,預期在馬里和乍得的部份地區降雨量將十分稀少。

去年,尼日爾的嚴重乾旱使得已經脆弱的糧食情勢更加惡化。

在南部非洲,自去年發生嚴重乾旱之後,好幾個國家的幾百萬人目前仍然依賴外國糧食援助生存。

乾旱直接影響經濟

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的專家羅森格蘭特說,乾旱不但在非洲造成饑荒,而且直接影響到經濟。

他說:“我們最近在埃塞俄比亞做的一些研究顯示,當發生嚴重乾旱時,受影響的不僅僅是農業生產。由於農業占經濟的比例如此之大,僱用的勞工如此之多,所以乾旱會壓低整個經濟的增長。因此,一旦水的問題導致生產減少,情況將非常嚴重。”

為甚麼非洲經常出現嚴重乾旱?

許多科學家就非洲為甚麼經常出現嚴重乾旱展開激烈辯論,這些辯論多半圍繞在氣候變遷這個問題上。

總部設在美國的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社會科學家格蘭茲說:“似乎非洲,特別是西非已經經歷了大約30年的乾旱,在此之前,那裏的雨量非常多。所以,現在的辯論是,我們在過去20年裡所見到的天氣是氣候系統裡以十年為期的波動的一部份呢,還是人類活動–比如,將溫室氣體排放到大氣中去–導致氣候發生變化?我們還不知道。”

他表示,不論科學家是否在這問題上立場一致,但是他們都同意,在過去100年裡地球變得越來越溫暖了。格蘭茲說,隨著氣候變暖,出現了極端現象。

他說:“造成了更多乾旱、更多水災、更多的不穩定性、更少的可預測性。有些人說我們將會恢復正常,再度開始出現多雨天氣。我個人認為不應該這樣武斷。如果我們今天無法對付乾旱,那麼未來50年裡也不見得能處理得更好。因此,我們不能只從具體的、有形的角度瞭解乾旱。我們還必須瞭解社會如何利用和處理水資源。”

多種原因導致許多引水項目失敗

多年來,捐助國一直慷慨援助這些非洲國家,開展了一系列引水項目,包括建立昂貴的灌溉系統。

但是,羅森格蘭特說,許多這類立意良好的計劃都失敗了。他說:“原因之一是,沒有為這些灌溉系統服務的基礎設施,比如道路和通訊網絡。所以,當你開始在非洲修建灌溉系統的時候,你往往需要修築道路系統,以便讓建築工人能到現場工作,這使得成本巨增;而且,由於雨量變化太大,土壤相對貧瘠,使得灌溉的效果有限。”

羅森格蘭特說,有時候,腐敗的政府將用於大型灌溉設施的資金挪走,也使得工程無法完成。

這類項目的批評者說,有些希望協助非洲對抗乾旱的努力設計不佳,捐助國不肯合作,專家們不肯分享知識和技術,有時候還缺乏長期的後續工作。

其他的批評則直指非洲各國政府。專家和救援機構表示,官員們應該對援助資金更加負責,不可以將糧食援助當作政治工具。他們表示,非洲領導人在支持農民方面必須更具創造性,並在進入世界市場方面爭取更公平的待遇。

一些小規模項目裡出現希望跡象

但是美國國際開發署的赫斯表示,很難讓非洲農民改變如何利用土壤、種植甚麼作物、以及如何輪耕。他表示,需要幾代人的時間才能改變這些習慣。

但是,赫斯表示,在一些小規模的項目裡,他看到了希望的跡象。他說:“你知道,我們看到農民開始在尼羅河邊種植稻米。我看到他們在有些地方開始重新植樹造林。有些婦女組織弄到樹苗,把它們種下去,並繼續照顧它們。每個家庭擁有一兩棵樹, 還要求他們好好照顧這些樹。我想,如果他們繼續這樣做,就有希望改變可耕地減少的趨勢。”

專家們說,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非洲部份地區水源充沛,像中部非洲的大湖區。但是,他們說,要將水輸送到最需要的地區則取決於許多因素,這包括了資金、技術、給種植者更好的政策和良好的管理。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非洲國家杯足賽:喀麥隆與突尼西亞遭淘汰
林義傑懷「必死」決心 九月再戰非洲沙漠
非洲國家杯:地主國埃及與象牙海岸爭冠
禽流感首次殺入非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