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案十年 清華女仍在期盼公義

網友齊喊冤 海外醫生重述辛酸 才女朱令鉈中毒案再掀波瀾

人氣 39
標籤:

【大紀元2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華天報導)她每天由父母親扶起,試圖從輪椅上起身。在偶爾來訪的昔日同學面前,她或許能憶起11年前清華園的幾個瞬間。

朱令(右)與已過世的祖父(左)在一起。攝於1998年10月北京。(芬克醫生提供)


沒有收入,沒有保險,巨額醫療費靠日漸年邁的父母親的退休金和外界捐款支撐。

有時,她會想起要回學校讀書,然後慢慢意識到她的處境,一切又歸於沉默無言。

1994年12月,才貌雙全的清華大學女生朱令由於重金屬鉈鹽中毒,腦神經被毀導致癡呆並且癱瘓。該案被定為投毒,並且鎖定嫌疑人為受害者的同班同學,但案情調查在1997年被警方以未透露的「上級指示」中止。十餘年來,民間關於此案議論不斷。2005年底,一篇以該案嫌疑人姓名發表的辯解信在網上登出,引發大量網友新一輪激辯。

2005年12月20日,中國大陸的天涯網站論壇出現了一篇署名為孫維的聲明。孫曾是被警方調查的投毒嫌疑人,也是受害人的同班同學和舍友。自案件發生十年來,孫從未公開為自己辯護過。從大量網友反應來看,此聲明一方面有助於澄清部份事實,同時卻引起更多網友的深層疑問。

這是一個沉重而又奇特的故事。有網友表示,它無疑是一出情節豐富的經典悲情劇:平民出身的美才女;高官家世的投毒嫌疑人;受害者的慘痛;遭重創的家庭;著名學府的屢屢失誤;大牌醫院因傲慢帶來的誤診;海外專家互聯網全球診斷;美國國務院醫生的直接介入……其中互聯網帶來的絕處逢生奇跡,創造了中國第一起也是世界遠程醫學的經典。

幾乎所有發言的網友都贊成一件事:真相還遠未大白。最高領導人涉嫌下令中止調查;受害者親人徒勞的上訪;法院的無力;警方的無言;民間輿論的持續關注與官方的冷……網友憤怒歎息,年復一年。

2006年2月,當年曾通過互聯網參與診斷並推動治療的兩位美國醫生回顧了此一奇案。任職美國國務院並曾任駐北京大使館醫生的奧迪斯對記者表示:「幾乎沒有理由表明朱令有真正康復的希望。她受到的神經損傷是永久性的。現在應當尋求的當然是公義,為了朱令,也為了做那件事(投毒)的人。」

十年一夢

朱令1973年生於北京,1992年9月入清華大學化學系物理化學專業。她父親1959年入中國科技大學地球物理系,退休前為國家地震局高級工程師。

除了功課優秀外,朱令具有文體多方面才能,曾為清華民樂隊員並獲全國高校藝術表演獎,同時也是北京市二級游泳運動員。

她當年所在班班長和體育部長後來在網上著文「十年一夢間」。

「我曾經以為,這樣的故事應當只出現在文學作品中,但是,它卻真切地發生在我的身邊,如此真實,纖毫畢現,讓人心痛,讓人期望它永遠只是一個夢。。。」

「她的優秀是自外及內的,是全方位的,迄今為止,我還未曾見過如此完美地優秀的人。天生麗質的她有著明亮的雙眸,白皙的面龐,加上高挑的身材,高雅的舉止,舉手投足間,帶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貴族氣質,輔導員甚至曾經建議她參加禮儀大賽。」

「她在學習方面的優秀自是不用贅言,而她在其他方面更是令人佩服。文藝演出中,她的古琴演奏讓人如癡如醉;田徑場上,作為國家二級運動員的我,也不得不對她的英姿暗自喝采;打字練習課她從未上過,可是考試時,一陣暴風雨般的敲擊後,她以不可思議的優勢獲得滿分。」
  
「而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來自她的優秀的壓力的,則是在有機實驗課上。每次她都是來得最晚,而又走得最早。由於我倆的學號相鄰,因此我們的實驗台也是相鄰。當我已經開始準備,她才姍姍而來,然而在匆匆瞟過實驗步驟後,她便一氣呵成般地開始操作。其動作之熟練、麻利,就如同是特級廚師在烹調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佳餚。結果她總是第一個做完,然後又匆匆離去。我曾經試圖追趕她的速度,但是總是徒勞無功,即使有時在速度上接近,可是在質量上又有懸殊的差別。在她身邊,我感到一種巨大的壓力,我懷疑自己的能力,甚至懷疑是否選錯了專業。」

另一位同學這樣回憶第一次見到朱令的情景。「朱令第一次亮相時,帶來了一架黑色的古琴。古琴由於難度高,會演奏的人很少……朱令的雙手細長而靈活,她的手指在琴弦上自如而精確地滑動,讓人歎為觀止。樂隊的指導老師都驚喜得合不攏嘴。後來聽說朱令不僅會演奏古琴,還彈得一手好鋼琴,學習也很好,還是游泳健將,在校級比賽中拿過名次。我對朱令的欽佩油然而生,甚至有了一些微妙的敬畏。」

由於民樂隊等諸多課外活動,朱令與同宿舍的女生們交往不多。但沒有人懷疑,人生之路在這位如花似玉的姑娘面前,一切都是那麼完美無缺。

凋謝的紅顏

1994年12月11日,清華民樂隊在北京文藝廳參加專場演出,這是大學所能獲得的最高水平演出。朱令參加了大多數節目並且表演古琴獨奏「廣陵散」。

但在6天前的12月5日,朱令腰腹和四肢開始不明原因的疼痛,後來頭痛、全身乏力,3天後開始脫髮,兩天內就已變禿。在北京同仁醫院治療約一月,後病情稍好轉出院。

1995年2月,朱令再次發病,原因仍不明,病症與前相同,雙腳疼痛難忍、雙手麻木,再次脫髮。

3月,北京協和醫院專家初診時,有教授懷疑鉈中毒或砷中毒,但並獲重視。後來做了砷和鉛中毒檢測,可能性被排除。由於鉈中毒檢測不易或並未重視而遭遺漏,鑄下大錯。

1995年3月15日,朱令入住協和醫院。協和經過多方診斷,考慮為急性神經炎加以治療。3月28日,朱令開始深度昏迷,並延續數月,以呼吸機維持生機。
  
4月10日,在所有人束手無策之際,一位朱令的高中同學貝志誠在被慘象震驚後有了一個靈感,決定利用當時尚不普及的互聯網向海外求救。貝當時是北京大學學生,他有一位好友恰好是少數享有實驗室電子郵件帳號的學生之一。

貝和幾位同學將朱令病症翻譯成英文發往全球。數小時後就收到了約600封回電,十天內收到了1000多封回電。

貝沒有想到,他的行動創造了世界遠程醫學史上的一個經典範例。

從這時起,朱令案開始廣為人知。直到今天,「天妒紅顏:十年前的清華女生被毒事件」仍是網上人氣最熱的論壇話題之一。

互聯網之道

1995年4月10日晚和11日,前美國駐北京大使館醫生、當時任職華盛頓DC美國國務院的約翰.奧迪斯醫生以及美國西岸加州的羅伯特.芬克醫生分別收到了同一封電子郵件求救信。從那天起,他們就和一位名叫朱令的中國姑娘結下了不解之緣。

「哈羅!這裡是中國北京大學。有位年僅21歲的學生患一種罕見重病,奄奄一息。雖然經北京最好的醫院醫生診治,也沒能見效,甚至根本不知道所患的是什麼病。所以我們現在向全世界呼救,誰能幫助我們?病症如下……」

其後幾天之內,分處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地的七八位醫生和教授們不但得出了「鉈中毒」的結論,而且感到很可能是「故意下毒」。以下是英國圖靈博士當時的電郵記錄:

「如果朱令的確是被投毒,那麼她是被投毒兩次(再次閱讀了描述),而且據我們所瞭解,如同我們討論過的,投毒者一定是她病床邊的人。另外,你能送電郵讓他們盡快送一份血液樣本到這兒嗎?我們可以在Guys’ Hospital的毒藥中心進行分析。當然費用會由我們支付。我最後又仔細讀了一下電郵,她在12月就有胃痛!!又一個典型症狀。上帝呀,我正為這個可憐的女孩子祈禱,讓我們祝願她最終能挺過去吧,可能她的健康會永遠受到損壞。我會3分鐘後再查一次郵件。」

「趕緊讀了你的信,我忽略了一個事實:朱令是一個化學系學生,這一點極大的增加了中毒的可能性(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如果他是被投毒的,可能投毒者給了她兩次劑量,因為她第一次有所好轉但隨後又復發了。一定不能再發生這樣的事了。把血液樣本快遞過來坐鉈測試吧,我會負擔郵遞和測試費用的。趕快吧,記得給我傳真和電話號碼。」

在海外醫生為朱令的病情急成熱鍋螞蟻的同時,貝志誠在北大徵集同學把海外電郵翻成中文,轉交給協和大夫建議檢測鉈中毒,但不幸被以「干擾治療」的名義拒絕。事後得知協和醫院不相信鉈中毒的部份原因是,清華大學曾向他們保證絕無重金屬中毒可能,況且他們已做過砷和鉛中毒檢測,未發現異常。

貝志誠後來回憶:「4月18日,我到重症病區門口等大夫傳送我們翻譯好的電郵,希望他們能夠採納,但是我從早上8點等到下午5點,除了少數願意看但是不起作用的年輕大夫外,其他人誰也不看。」貝等大學生們還被指責是在給院方「施加壓力」。

十年過後,芬克醫生在回憶當年情景時仍不勝惆悵。

「當時有的學生實驗室裡已經開始能上互聯網,但是協和醫院沒有。我們的意見都要通過學生去轉達,但那所醫院的醫生們不相信學生……他們不相信年輕人。朱令身體的排毒耽誤了兩個星期,就是因為這個……」

奧迪斯醫生從貝同學處得到檢測鉈中毒建議被慘遭拒絕的消息後,疑惑不已。幸運的是,在他數十年任國務院駐亞洲和非洲使領館「御醫」生涯中,曾在1989-93以及1996-99年間任職於駐北京使館,並且認識幾位協和醫院的同行。

奧迪斯第一次打電話給一位協和醫生時,得到了「這些學生給我找這麼多麻煩」的抱怨。他繼續以電話和傳真催促其他醫生,卻得知協和醫院沒有鉈毒檢測設備。
  
4月28日,經過朱令父母的奔波,終於在一處職業病防治所證實朱令鉈中毒,當時毒物含量高達正常值一千倍。

接下來是尋找解藥並說服協和醫院改變治療方案的過程。

1995年「五一」假日期間,協和醫院的傳真機被關閉。奧迪斯醫生知道,他在和死神賽跑。他把治療方案傳真給美國駐北京大使館友人,友人立即衝入協和醫院。接下來的幾天,海外醫生們通過學生們的信息傳遞,一再催促協和醫生堅決使用「普魯士藍」解藥。

5月5日,協和的醫生們終於被說服開始用普魯士藍化學劑排毒。僅一天之內,朱令體內鉈含量大量下降,十天之後已檢測不出毒量,中毒症狀隨之消失。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與此前高達數十萬元的醫療費相比,普魯士藍總共只花費區區數十元。

然而由於毒物長時間對腦神經的損害,朱令仍然處於昏迷之中。

8月31日,朱令終於從長期昏迷中醒來,但隨之而來的是嚴重後遺症造成的癱瘓和癡呆。

輪椅上的朱令與兩位美國醫生芬克(左)和奧迪斯(右)。攝於1998年10月北京。(芬克醫生提供)

這一事件成為國際遠程醫學的著名案例而載入歷史。芬克醫生對於這段經歷的印象是如此深刻,以至專為此寫了一篇文章「互聯網之道」。他在文章結尾處說:「在發展遠程醫學和其它交互技術的同時,我們切勿忘記,在這些美妙機器的背後是操作者的頭腦、心靈和偏見。正是這個『人文領域』才是我們必須加強教育的地方,唯有如此,現代數字時代的進步才能為人類和世界造福。」

典型的美國人

奧迪斯和芬克等美國醫生們的沮喪可以想見。中國最著名的兩所高等學府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一樣,都是在美國的幫助下成立。協和醫院也是由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幫助建立,並且曾被公認為「在美國之外最美式」的模範醫院。而在1995年4月和5月那些關鍵的日子裡,他們從清華與協和所期盼的誠實公正和高效等「美式品質」無一兌現。

芬克醫生把它歸結為中美之間的「文化差異」。他說「作為參與原始診斷的醫生之一,我將持續關注此事的最終結局。由於『失面子丟臉』的因素,當年治療的醫生們仍然選擇不願面對事實。」

他說,他領教了中國文化中「因丟面子而不認錯」是怎麼一回事。

奧迪斯醫生更為不幸,他為此斷送了和北京醫生好友們的友誼。他說「最慘的是,我在協和醫院的朋友們全部因此離我而去。我在那曾有一位最好的朋友,但他現在卻討厭我。在他們看來,我不該介入此事,但在我看來,我別無選擇。」

儘管如此,奧迪斯醫生仍然不忍心過度指責協和醫生們的誤診,他認為他們畢竟已盡了力,過度指責是「令人不安」的。

「在這件事上其實不是哪些個人出的錯。如果要恰如其分的話,是那套『系統』造成了問題。在這場悲劇中,我沒有見到任何想故意傷害朱令的人。只有那個人除外,那個給她下毒的人。」

奧迪斯醫生至今仍然傷感不已。

「事實上,如果我們不介入的話,朱令一定早已身亡。但是,我們卻把她救回到了一個痛苦的生活中來。中方大夫們的氣憤是因為我們與他們之間的討論後來被人們引用成好像是我在抨擊他們,那當然絕非事實。他們都是朋友,我知道他們在盡一切可能在幫助朱令。他們也知道我是朋友,這使得我『冒犯』他們的行動在他們眼中顯得更不尋常。」

奧迪斯醫生知道,在那個危急的日子裡,他不可能循規蹈矩,袖手旁觀。他說他只是個「典型的美國人」。

在朱令終身傷殘幾乎已成定局的情況下,人們關注的焦點集中到追查鉈毒源上來。

被中止的調查

1995年4月底,在朱令第二次中毒後﹐沒有人認為這是偶然﹐警方開始調查朱令的同學朋友。1995年底,物化二班朱令的同班同學同宿舍的孫維被列為唯一嫌疑人。

根據芬克醫生保留至今的一份原始電子郵件﹐他被朋友告知當時孫維的嫌疑至少包括如下幾點﹕朱第一次中毒恰在民樂隊北京音樂廳表演之前幾天﹐而孫與朱同在民樂隊﹐但在學業和才藝方面均不及朱令﹔朱中毒後﹐孫曾短暫消失過一段時間﹔清華校方曾出示說明﹐孫是朱令同學中唯一能夠因為參與試驗而接觸鉈毒者。(下轉“今日話題”版)

2005年底以孫維名義發出的辯解信中似乎澄清了一點﹕即便按道理她是唯一可參與試驗而接觸鉈毒者﹐但她不可能是在實際過程中唯一可能接觸鉈毒的人﹐因為清華實驗室對劇毒品的管理十分松馳﹐旁人完全可以動用毒品而不被察覺。

事實上﹐1997年4月,孫維哥哥多次獨自一人在光天化日下從清華化學系實驗樓帶出有毒試劑并全程錄像﹐每次都無人過問。5月5日,孫維把拍攝的錄像送到清華校方,說明她不是唯一能夠接触鉈的學生。第二天即5月6日,清華實驗室進行大整改,校方要求將所有藥品嚴格分類管理,有毒試劑上鎖,并由保衛處進行拍攝。

1997年5月﹐北京大學一名高材生王小龍通過精確測量劑量﹐用鉈鹽毒倒兩位北大同學﹐但在被害人病倒後﹐王良心發現而自首。後來受害人及時康復﹐王被判刑。這起案件被廣泛認為是受朱令中毒案而啟發的悲劇重演。

1997年6月,清華大學92級畢業之前,校方曾以孫被警方調查為由﹐試圖緩發孫維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7月,孫把她哥哥拍攝的錄像帶和查到的其他師生使用鉈的文獻交給警方。兩個多月後﹐清華大學決定發給孫維畢業證書。
  
7月28日,國家教委發布了“關于加強學校實驗室化學危險品管理工作的通知”,內稱“1995年5月,1997年5月,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先后發生了兩起學生鉈鹽中毒案件。除涉嫌人為作案外,鉈鹽未按劇毒品管理是其重要原因。”

眾多網友對孫維的疑慮無法消除﹐部份原因在于﹐即便孫能夠說明她不是唯一的嫌疑﹐但卻不能否認她仍是最明顯的嫌疑。一個被認為是孫的最重要疑點之一是﹕孫因試驗接觸鉈﹐理因熟悉鉈毒性能﹐但在朱治療中從未提及鉈中毒可能。甚至在醫生提及有鉈中毒及可能症狀時﹐孫也從未提供鉈毒信息。

一位網友質疑﹕“孫維是做這個課題的﹐就算她在朱令剛中毒的時候沒有想到是鉈中毒﹐在后來有醫生質疑是否鉈中毒以及貝志誠拿了各國醫生發給他們的資料給孫維他們翻譯時(孫維說她也參与了翻譯)﹐這個時候她掌握的那么多關于鉈的化學性質、使用、中毒症狀、解決方法的資料(做這個課題肯定是要收集很多資料的)怎麼不拿出來說﹖”

事情還不僅僅這麼簡單。1995年3月底,朱的父親接到一名女生電話﹐聲稱“朱令剩下的面包,我們几個分了吃了”。當年4月底5月初,朱令宿舍還發生一起失竊案。事後有知情人告訴朱令父母﹐當時朱令的喝水杯不見蹤影﹐後來又在宿舍床底下找到﹐且已被洗淨過。這些奇怪的線索給朱令父母以“有人在銷毀證据、毀滅作案現場”的印象。

直到1998年8月﹐北京警方終於确認以下事實:确定朱令是鉈中毒;查清清華大學實驗室購買過鉈鹽,鉈鹽毒品沒有經過嚴格管理和登記;朱令是在學校內中的毒;排除了朱令本人曾使用或接触過鉈鹽;排除其家屬或親朋接触過鉈鹽。

但在作出以上結論的同時,警方調查被中止﹐聲稱沒有證据證明孫維和朱令中毒有關。具體內幕至今不明。

據奧迪斯醫生證實﹐美國大使館已知悉孫維的重大嫌疑﹐並決定拒絕孫維任何赴美簽証申請。但他對99年後的情況並不了解﹐不知道孫維後來是否來美。

有網友貼出孫的住址﹐朱令父親說那是孫維父母住址﹐不會是孫本人住址。他表示不清楚孫維現在何處。近來網上流傳孫維已通過嫁給外籍人士來美﹐並因此而改名換姓。但這些消息無法得到證實。

一位經辦此案的北京警官曾經對媒體表示“這件事在調查工作中已有一定結論,從個人來講,我不愿意回答;從公安民警的紀律來說,我不宜發表意見。領導要求我怎么向媒体說一些事情,我只有照辦。”“這件事情很敏感,過去那麼長時間了。。。”

朱令父母最近還在走訪信訪公安部門要求重新調查,但得到口頭答复“當年領導有批示,不能重查。”

總書記與孫越崎

網民對孫維的懷疑從未間斷﹐其中另一個原因是孫的家庭背景深厚。網友質疑﹕以孫家背景﹐若果孫屬冤枉﹐不可能十年之中忍氣吞聲﹐以致整個家族蒙冤。

孫維的爺爺孫越崎曾任八大“民主黨派”之一“民革”副主席及名譽主席。她的堂伯父孫孚凌曾任北京副市長十年。1995年12月9日,孫越崎去世。

貝志誠曾表示﹐有公安朋友告訴他﹐孫越崎去世前,當時中共總書記江澤民曾探訪,孫拉著江的手求情要求把孫維放出來。孫維對此的反駁是﹐她從來沒有被警方關押,根本談不上求情放出來這一說法。有網友認為可能是因為江的干預﹐才造成警方未按原計劃將孫維扣押。

孫越崎對中共政權的貢獻是顯而易見的。他曾任前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委員長﹐1949年叛離國府投奔中共。中共官方媒體贊揚他“將所屬近千個大、中型厂礦企業及三万科技、管理人員完整地移交給共產党。”

據中共中央統戰部官方網站上一篇報導﹐1992年10月16日,統戰部長代表中共中央特別帶來了江澤民總書記送給孫越崎的一幅江与孫的合影照。報導說“孫越老把這幅照片仔細挂在客廳的牆上,每逢有親友、客人們來時,他就介紹說,這是自己一件最珍貴、最有意義的禮物。”

這篇報導還說“從江澤民總書記与民革中央名譽主席、百歲老人孫越崎的交往片斷中,我們可以看出,毛澤東、周恩來和鄧小平等中共中央第一、二代領導人倡導的同民主党派、無党派人士廣交朋友的优良傳統,已經被江澤民等中國共產党第三代領導人繼承下來了,并且不斷發揚光大。”

中共對孫越崎的官方評價指孫是“中國共產黨的摯友和諍友,”“始終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肝膽相照。”浙江紹興的“孫越崎紀念館”被命名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部份網友議論﹕“孫維家的政治背景极深,其爺爺去世時最高領導人來看望就是最好的說明,還有孫孚陵。有著這么厲害的后台,清華不給她發畢業證書和北京公安局不給她批出國,如果孫維是無辜的,那么即使孫維軟弱無能,她自己咽得下這口气,她的家人豈能咽得下?!然而她和她的家人們卻心甘情愿地背了11年的“黑鍋”,正常嗎?”

“這個案子不用查了。之所以曾經辦案的人員說敏感。恐怕不只是孫維的家庭背景,很有可能是國家最高領導人的干預司法的行為將被曝光。無疑,這跟我党堅持的依法治國背道而馳。可能會動搖我党的群眾基礎,雖然腐敗也是,但是這件案子涉及到民主党派的領袖人物,可以說政治協商制度也會受到質疑。以至現在的“三個代表”統統的都將失去道義上的基礎。這就是本案真正的敏感之處。”

清華啊清華

作為中毒案發生地﹐清華大學急于查出凶手並極力維護學校聲譽。然而在眾多知請者和網友眼中﹐清華的失誤是顯然的。警方調查時,清華校方先是矢口否認有任何學生可以接触到鉈毒﹐后來承認孫維是唯一能接触鉈的學生。被事實否認後﹐才急忙整頓實驗室劇毒品管理。

另外﹐清華大學並曾向協和醫院保證朱令絕無重金屬中毒可能﹐客觀上對協和的嚴重誤診起到了誤導作用。最令網友不滿的是﹐在嚴重失誤大白之後﹐清華為維護學校和班級“優秀集體”形像而對學生施壓。以致當年的清華畢業生至今仍不說明當年隱情。

兩個月前﹐貝志誠在其“清華的責任”網文中說﹕“協和治療過程中,极度抗拒外面的協助,記得我把整理好怀疑鉈中毒的資料交給他們,在醫院走廊等了一上午,所有醫生都拒絕接。事后他們解釋誤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清華,說清華矢口否認朱令可能接触到重金屬鹽。另外由于是兩次中毒高峰,當時想不到投毒的可能,沒人會想到重金屬中毒的症狀是這樣。警方調查,又是清華指證只有孫維因為參加一個項目可能接触到鉈,如果孫維說不只她一個人能接触鉈是真的,那我認為此事無論朱令的中毒和遲遲找不到凶手都是清華責任最大。”

一位清華博士生在網上證實﹕“我不知道貝志城能不能看到這個恢复。我不認識其中的任何一個當事人,也沒有任何偏向。我只是對清華化學系使用藥品情況說一下,我在那里上了四年的博士研究生。我們研究組沒有毒品管理專柜,所有的藥品每個人不需要特殊手續都可以使用。在國外我呆過的一個研究組使用鹽酸也要申請鑰匙。我想現在國內很多的大學還是一樣。我認為只有知道哪里有鉈鹽,并且比較了解鉈的性質的人,才可以想到用這個方法,當然和這個人惡毒的本性有關。很可能這個人在研究中用到鉈鹽。”

其他網友也表示不滿。

“關于朱令同學們的表現,就我對清華的教育体制的了解,你說得很對,班級名譽高于一切,學校名譽高于一切。我相信學校的有關環節對學生保持沉默進行過叮嚀,所以清華責任重大,盡管我也熱愛哪里。”

“清華大學那么多知道事情真相的領導們、班主任、實驗室教授就沒有一個良心未泯的人么,你們要沉默到什么時候 ?”

清華大學在中國除了培養高科技工程師之外﹐也以出產冷漠的官僚著名。在最近兩屆十五名中共政治局常委中﹐清華畢業者就佔了五名(胡錦濤、吳邦國、黃菊、吳官正、朱熔基)﹐超過其它任何學校。其余較低級別的官僚在中國官場更是多如牛毛。這樣一個龐大的清華官僚群體是否會過問一個蒙冤十年的學妹﹐沒有人知道。

在92級清華校友網址中﹐點擊“化學系物化二班”得到的信息是“當前社區僅對社區成員開放!”一位網友為此憤怒﹕“我是清華的學生﹐我為我的母校在這件事情上的表現感到可恥﹐shame of it。”“真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再次對清華母校感到可恥。可恥﹗可恥﹗可恥﹗”

問蒼茫大地 公義何存

1996年12月,在幾經猶豫之后﹐朱令父母決定起訴協和醫院。朱母後來表示:“我當時還很不想打官司,主要是想給女儿一個好一些的醫治環境,再加上我一再考慮是否將來還可能不得不回協和去治病,它畢竟是中國最好的醫院,要不是親朋好友一再鼓勵,我可能就讓這件事不了了之。后來的情況完全出乎我的預料,協和一再地出具与事實不符的證据,我的決心也就越來越堅決,直到后來,變成了我是家里惟一堅持要打完這場官司的人。我們面對的壓力是他人難于想象的 。”

1997年10月,北京市醫療事故鑒定中心作出鑒定,認為協和醫院在朱令案中沒有過失,不屬于醫療事故。

1999年4月2日,北京市東城區法院判朱母敗訴。但據知情人表示﹐當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法官說:“我們是很同情原告一方地作出了一個不公正的判決。”

1999年12月,朱母再次向北京中級法院提出鑒定申請。2000年6月,鑒定基本否認協和醫院曾對朱令鉈中毒尋求檢測:“該不作為的行為導致被鑒定人朱令病情被診斷的延誤,因此,北京協和醫院在本次醫療行為上存在一定的不當之處。”

2000年11月,北京中級法院終審判決協和醫院補償朱令醫療等損失10万元。後來這一判決未得到執行。

朱母表示:“我們面對何止醫院一個強權,到現在,給朱令投毒的犯罪嫌疑人仍舊逍遙法外,听說已經出國留學了。她是當時清華惟一有机會接触到鉈的學生,又是朱令的同宿舍同學,但是因為她的家庭有相當背景,學校派出所在扣留她一年的出國護照后,被迫又發還給她。”

今日中國﹐黨政、司法和執法機構腐敗盛行﹐每況愈下﹐早已是不爭的事實。朱令冤案最終是否能尋得公義﹐無人知曉。

最讓朱令父母發愁的是﹐隨著他們身體日漸不便﹐將來由誰來照顧朱令﹖這個家庭已有另一個悲劇﹐朱令的姐姐1989年4月在北京大學就學時因郊游發生意外身亡。

蒼茫大地﹐公義何存﹖也許朱令的命運註定與互聯網相關。互聯網使她起死回生﹐又是無數熱心網友使她的悲劇在網上流傳﹐為那幾乎失去一切的昔日才女鳴冤晞噓。

以下為中國大陸網站聊天室言論。某些敏感言論後來被刪除﹐有些頁面整個被刪。

“看了半天帖子,義憤填膺,此時倒希望美國就此來關心一下中國的人權問題。也許該讓境外媒体多關注一些。”

“身為一個中國人,要求什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咱們配嗎?!大家都自求多福吧。”

“人真的好可怕﹐這樣的社會更可怕﹐當生命屈服于權力之下﹐人性离死亡不遠了。”

“中國這种事情太多太多太多了………………”

“古代尚有個包青天為民做主,已經是21世紀的現代,這個社會卻對一個投毒害人的罪犯無能為力,眼睜睜地看著罪犯逍遙法外,13億人的良知被無情地踐踏蹂躪,得不到伸張的正義,像沉重的石塊壓在每一個尚有良知的人的心上,讓人窒息,讓人憤怒,卻又讓人無奈到近乎麻木,一种被強暴的麻木!”

“為什么大家都沒有認識到這种現象是中國教育的悲哀吶?!清華北大的學子盡管分數高有的人良心大大的坏了死了死了的有!”

“所謂的法律只是用來看的嗎?所謂的民党高官只用來喊口號的嗎﹖為什么上述案件歷經十年都不曾解決?都不曾給受害人一個說法?這就是社會主義社會?天啊!好生气啊!”

“他X的﹐一句話﹐打倒GCD!!!”“請諸位勿攻擊執政党﹐以免封貼”

“朱令案只說明了兩种可能﹕1﹐中國公安的無能﹐2﹐中國高層裙帶關系的可怕﹐兩者必居其一。當然還有醫療机构的無能愚蠢加混蛋。”

“當時我曾經對那些沒有人情味的同學感到憤怒。然而,十年后的今天,我理解到了許多同學的苦衷,畢竟,連學校和公安局都沒有力量對抗的政治干扰,不是一個普通的學生所能對抗得了的。若隱若現的真相,通過她周圍的同學和許多當事人,已逐漸浮出水面,展現在我們面前: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北京他X是什么人在作崇?沒有王法的國家,遲早會出亂子,我甚至怀著喜悅的心情等那一天,屆時,平常高高在上的死的會非常慘”

“詛咒為惡的人!詛咒這万惡的社會!”

“朱令的不幸遭遇,要怪這個制度和那死有余辜的下毒者。”

“樓上的說的對,GCD的天下本來就沒有什么公平可言。對的變錯的,好的變坏的。太多太多了。最后的一切還不是我們這些平常人去幫去做?TMD GCD做了什么?只會喊口號…”

“北京公安局十四處的李樹森先生:您好!難道您就不能開口?只要您說的是事實,紀律是相對而言的,對吧?您就忍心看ZL一家三口人這么可怜?ZL的父母應該是您的同年人,您最能体會到兩位老人的心情了。您應該幫助他們,以便沉冤得雪啊?李樹森先生,我相信你是各好公安,您的心地也是善良的。您就站出來吧,您已經退休了,說真話不會影響您的前程啊…”

“清華對不起朱令。就算我們不先說誰是真凶先;至少我們可以說朱令是作為清華學子在清華園因為清華的鉈,造成今天生不如死的局面! 這么說想必99.99%的网友對這個觀點99.99%地認同吧?清華的這個案件還沒有找到元凶,清華會永遠被釘在恥辱架上;清華百年,號稱國內第一學府,如果愿意發動力量要求一個公正,我實在難以想象即使是哪個人能輕易徇私枉法?哪怕是國家最高領導。”
    
“其實,如果現在清華肯站出來以積极的態度去追究此事,它是會扭轉局勢轉守為攻的,也不必被人家數落,被撞破門牙還只能往肚子里咽﹗讓我們全体网民共同呼吁,要求清華給朱令及其父母一個交代!!!”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讀者投書:南京有奇案
專訪:張孟業寄語清華同窗胡錦濤
余杰:在夜幕中摸索
學者:工資上升  中國勞動力優勢5年後消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