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體看中國(第240集)

標籤:

【大紀元3月13日訊】

連接收聽

中國發明

《金融時報》的一則評論文章批評了中國宣稱許多東西事實上是中國人發明的論調。

由金融時報駐北京記者執筆的這篇評論文章說,中國自從宣稱是中國人最先發明(或發現)滑雪、足球、面條、美洲大陸之后,最新又宣稱是中國人最先發明高爾夫球的。

作者說,這些宣稱不是沒有事實根据,就是證据不夠強烈,中國將造紙、印刷術、火藥、羅盤是中國人發明的看作是愛國教育的一環,但是中國人真正要檢討的不是”誰發明的?”問題。

作者認為中國人應該好好的檢討,如果這些東西真的是中國人發明的,那為什么都是在其他國家地方發揚光大的?另外一個問題是:即使能證明是中國人發明高爾夫球運動的,也不能代表中國體育用品制造商和零售商就有權利仿冒西方品牌的高爾夫球球棍。

作者最后還撂下一句話:如果中國人祖先真的夠聰明,發明高爾夫球的同時,也應該發明智慧財產權這种概念,這樣中國人就可以登記專利以防假冒了。

全球正在中國化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立足歐美的中國企業越來越多,其中不乏私營企業。時代周報介紹了万向集團副總裁倪頻在美國伊利諾伊州的獨資企業“万向美國公司”:“十一年來,倪頻在美國銷售汽車零配件,銷售額從三百万美元增長到四億五千万美元。美國最大的零配件供應厂家德爾菲宣告破產后,倪頻一家接一家收購了這些企業。他的公司現在擁有十二個汽車零配件工厂、在伊利諾伊州有一個高爾夫球場,在得克薩斯州有一百多個石油開采點,在加利弗尼亞有房地產。

倪頻說:“如果我們這樣繼續發展下去,五至十年內,万向公司將成為美國國內最大的汽車零配件供應商。”倪頻的美元都是他掙來的,他沒有從中國獲得一分錢。他走過了漫長的道路,從杭州來到芝加哥,就是為了掙美元。直到今天,他与美國人之間仍然存在著很大的距离,這也是他的优勢,因為他帶來了自己想象中的資本主義。”

西方中學開始重視中文

德國之聲報道:英國不少中學把中文列為必修課,高中畢業考試時,把中文作為外語考試科目的學生甚至將多于考西班牙語的學生。德國有八十所中學開設了中文課,但把中文列為畢業考試科目的學校尚屬鳳毛麟角。

星期日世界報就中文的重要性寫道:“中國是未來最重要的市場之一。僅今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額就將增長近10%。無論我們愿意不愿意,全球正在變得更加中國化。世界銀行預言,在某些特定情況下,2020年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頭號經濟強國。所以萊比錫大學東亞學系教授莫里茨說,中文教學不應成為缺漏補遺的擺設。“中文應与法語、西班牙語和俄語一樣,成為高級文理中學中供選擇的必修課程之一。”

經濟界對德國學校在這方面加強努力也表示歡迎。德中經濟聯合會副會長帕曹爾德女士說:“德國一些學校開設中文課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應該有更多學校跟上。”她堅信,今后几十年,中文將成為最重要的經濟語言之一。

今后几年,掌握良好的中文在求職時將占有決定性的优勢。不過,在當前中國向西方展示各种机遇和希望之時,不應忘記時髦的外語与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十年前日本語走紅,但自日本經濟衰退以來,人們對這門外語的興趣驟然下降。”

兩會關注農村問題

BBC就近几天歐美報章有關中國的評論作了綜合報道:正在舉行的中國人大政協兩會相關的消息是最近英國報刊中國報道的主要內容。星期二出版的《金融時報》說,中國將放棄嚴格的經濟增長數字指標,讓市場發揮更大作用。

文章說:中國經濟計划机關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周一公布的最新經濟五年計划只保留了兩個經濟數字指標:承諾到201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翻一番,同時,在未來五年內,減少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的能源消耗。

文章引用中國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的話說,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仍會提高,但是中國需要知道經濟增長的環境成本。文章說,新經濟計划中的強制性目標都是關于社會、醫療、教育和環境支出的。

文章分析說:中國這种變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今天中國复雜的經濟中,原來的數字目標已經逐漸失去實際意義,活力日益增強的私營經濟部門也迫使發改委重新考慮自己的角色。

另外,計划體制的收縮也顯示政府要努力糾正單純追求國內生產總值,不顧環境代价的舊發展模式。

星期一的《金融時報》報道了中國總理溫家寶政府工作報告中對農民的承諾,文章的標題是:”中國准備提高農村生活水平”。文章說:

中國政府2006年用于農民和農業的支出將比上一年提高百分之十四,和軍費增長的百分比相當。但是仍然落后于中央政府財政收入的增長速度,2005年,政府財稅收入比上一年增長了百分之二十。

文章說,過去兩三年來中國農村因為土地征用問題使農民和地方政府之間的暴力糾紛大幅增長,文章引述溫家寶的話說,在很多長期存在的深層矛盾還沒有得到更本性解決的情況下,這些新出現的問題不容忽視。

星期一出版的《每日電訊報》有關報道的標題正是:”中國承認經濟膨脹中的深層矛盾”。

文章說:多年來,中國領導人對東部沿海和內地之間的貧富差距拉大感到擔懮,但是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了關注”社會平等”的必要性。他指出,這种不平等不光是經濟發展速度不同造成的,也是腐敗和非法占用土地等官員行為造成的。

文章隨后提到,溫家寶准備用他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政策來解決這一問題,計划花費兩百五十億英鎊的資金提高農民收入,改善農村的醫療和教育條件。但文章也通過統計數字指出,溫家寶面臨著多方面的挑戰,他既要控制過高的經濟增長速度,又要讓經濟吸納足夠的剩余勞動力,以免出現社會動蕩。

《國際先驅論壇報》周一報道的標題是:”中國准備讓農奴窮人分享新財富”。文章指出,中國領導人看到,緩解社會緊張是一個歷史性的挑戰。文章還說,中國把今年的經濟增長速度調低到百分之八,意味著中國將減少對出口的依賴并將更多資源投入到長期被忽視的農村。(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西方媒體報導中國農曆新年
難忍先知受辱 新聞與宗教戰火一觸即發
西方媒體看中國(232)
回教徒抗議聲浪升高 丹麥駐中東兩使館被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