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經建會:美元沒有大幅貶值風險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1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十六日電)2005年美國經常帳逆差占國內生產毛額 (GDP)擴大至6.4%,國際金融市場人士認為,美元須以更積極貶值來改善,但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今天正式提出官方分析,認為亞洲各國與產油國仍偏好持有美元,美元大幅貶值風險不存在。

經建會表示,美國自1990年代以來經濟持續擴張,在美元持續升值及國內需求旺盛帶動下,貿易入超逐年惡化,由1991年的770億美元擴增至2000年的4524億美元;2004年美國貿易入超已高達6654億美元,2005年貿易入超更高達7821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隨著美國貿易入超逐年惡化,經常帳逆差也相應增加,2005年美國經常帳逆差已高達8049億美元,占GDP的6.4%,由於美國經濟、貿易與匯率表現深深影響台灣,經建會內部經過審慎研判,今天對外公佈官方版報告。

經建會指出,美國經常帳逆差擴大,主要反映國內支出遠高於其國內生產毛額;此超額需求的缺口,須靠進口國外商品及服務來挹注,換言之,美國內需過強。

經常帳為一國收支表上的主要項目,為一個國家與外國包括商品、勞務進出口、投資所得、及片面轉移等因素所產生的資金流出與流入狀況。如果餘額是順差,代表本國淨國外財富或淨國外投資增加、如果是逆差,表示本國的淨國外財富或投資減少。

經建會表示,美國經常帳逆差擴大,另一方面也反映美國的儲蓄不足以支應其投資,需靠龐大國際資本流入挹注。長期以來,美國資本帳的盈餘,主要是外國企業及政府購買美國資產,且外國人購買美元資產,除基於資產配置考量外,不可諱言的,美國在全球金融市場扮演重要角色,也是外資持有美元主要因素。

不過,一國經濟很難長期承受經常帳持續擴增,國際金融市場人士認為美元將朝大幅貶值方向改善,進而讓美國製造業更有價格競爭力與獲利能力,但經建會認為美元沒有大幅貶值空間。

經建會今天提出官方分析,認為美國經常帳逆差占GDP比重已高達6.4%,這種現象勢必將有所調整,目前美國策略是透過與亞洲國家洽簽自由貿易協定,及要求中國開放市場及加強匯率彈性,來改善經常帳逆差問題。不過,由於預期美國經濟將持續成長,加上亞洲各國與產油國仍偏好持有美元,因此美元可望維持穩定,大幅貶值風險將不存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