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簡 : 從似是而非的權利提案──「同性戀婚姻合法化」說開去

太史簡

人氣 1

【大紀元3月25日訊】今年3月份「兩會」期間,有一個被國內媒體熱炒的提案,即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李銀河委託全國政協委員提交的「同性戀婚姻合法化」提案。據她自己介紹,這已經是她第三度提出這個提案,為中國的「同志」爭取權益。

「同志」是共產黨人的官式稱呼。在眾多革命電影裡常見的經典鏡頭是兩位「革命者」相遇,一聲「 同志」叫過之後,雙方緊握對方的手,激動不已,畫面旋即伴隨著一陣高昂激揚的音樂。這一稱呼至今仍然見於中共黨內文件與正式報導上,比如江澤民、胡錦濤等仍然被稱為「同志」。但網路與面孔世俗化的媒體早就將「同志」一詞專門賜給了同性戀,而同性戀之所以在中國獲得這麼大的社會空間,還真的要感謝這個群體有了這位名氣很大且為官方所包容的女學者李銀河多年來的提倡。

李銀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坦然表示:「我知道沒有通過的可能性,但我要幫助他們。中國目前的環境還沒有達到那麼成熟的水平,而一些發達國家也是通過長時間的爭取才實現同性婚姻合法化。」她還表示,接受同性婚姻標識文明的進步。

李女士多年來已經不再關心同性戀之外其他國事,為同性戀權利呼喊亦無可厚非。但她衡量中國文明進步的標尺如此單一,並再次有意無意地將中國現在所處的發展階段與人權狀況完全不同的發達國家相比,筆者卻不敢苟同,認為這種提法有誤導公眾之嫌。因為西方國家文明(主要是人權)進步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先解決國民的基本人權,如生存權、新聞自由、出版自由與言論自由、宗教信仰自由、遷徙自由、結社自由;再關注一些社會群體的人權,如婦女、少數民族及兒童權利。直到這些都解決了之後,才開始關注同性戀、動物保護等問題。而新聞、出版、言論及結社這幾大自由之所以重要,緣於這是捍衛其它權利的基本權利。

反觀中國的人權狀態,目前還只由政府口頭許諾了「生存權」,中國人甚至連人權發展史上第一階段的權利都沒有,結社與言論自由的權利甚至比同性戀還差,至少中國的同性戀可以有自己的公開組織,如「江蘇同天工作組」可以定期開展各種活動,成立網站,開辦熱線服務。而「陽光交友」網站上就專門開辦了「中國同志交友中心」。而一向視任何結社與討論政治社會問題為顛覆政府的中國當局,甚麼時候容得失地農民與下崗工人開辦網站,成立組織?那些在網上散佈了「反政府言論的人士」不是被逮捕了好幾十位麼?甚麼時候同性戀享受過政治批評人士這等惡劣的待遇?由此可見,同性戀婚姻至少不是中國首要的人權問題。而中國政府多年來放縱中國人的性開放,正是為了將公眾興趣引導到政治領域之外,這一點想必李銀河不至於糊塗到一無所知。

禁甚麼,不禁甚麼,完全可以看出一個政府對這個國家是否負責。在中國人權狀況極為惡劣、言禁森嚴的情況下,中國政府放縱媒體與學者鼓吹同性戀權利是文明進步的標誌,如此一來,正好反襯奉行民主制度的美國文明落後於中國,因為美國絕大多數州出於宗教原因禁止同性婚姻。一些涉世未深的青年一看:在美國民主制度下得不到的自由,在中國極權政治下能夠得到,由此必然推論出中國的社會主義民主比美國的資產階級民主更進步──基於此,筆者不得不指出,李銀河女士近些年的所作所為,正好有意無意間配合了中國政府的政治需要。

自覺配合當局政治需要當然不止李銀河一個人。前一向中國發佈的《婦女綠皮書》,其中列舉中國婦女面臨的問題也同樣是發達國家面臨的問題,比如男女之間的工資差別,女性面臨的家庭暴力等等;卻有意忽視了一個最重要的帶有中國特色的問題:越來越多的中國女性在就業時需要支付一種「機會成本」:為上司提供性服務成了就業的先決條件。近幾年中國媒體報導了許多地方招聘女員工時附加的性侮辱與性歧視條款,表明中國女性(包括知識女性在內)就業不再安全。但這一點恰好為綠皮書所忽視。

中國的知識界人士並非不瞭解人權的基本要義,他們也應該瞭解如今在中國最缺乏何種人權。捨本逐末,哪怕再打出「爭取人權,促使文明進步」的旗號,也讓我等無法為之喝采。◇(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太史簡: 評溫鐵軍近日福建演講
太史簡: 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為何墮落成暴政者羞辱人權的俱樂部?
華盛頓州實行同性戀權利法案 今秋可能被廢除
深圳市部門歧視同性戀捱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