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友批舊五嶽不合時宜應含阿里山

標籤:

【大紀元4月25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十五日電)「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這是多數人耳熟能詳的中國五嶽名山,但最近有中國網友認為五嶽名山已不合時宜,提議重選「新五獄」,引起網友熱烈討論。

廣東「信息時報」報導,中國網友「獨行鱷」在網路上發表「五嶽歸來不看山!中國必須選出新的五嶽!」的文章說,五嶽是遠古山神崇敬拜祭、五行觀念和帝王巡獵封禪相結合的產物。

漢代以前對五嶽的稱法不一,直到漢宣宗神爵元年(公元六一年)頒布詔書,才確定以泰山、嵩山、天柱山、華山和恆山為五嶽。後來,隋文帝改南嶽為衡山,之後始成定制。

獨行鱷表示,撇開各種文化淵源不說,五嶽被定為名山原因有三:一是漢代疆域沒有今天中國這麼廣闊;二是當時條件限制,對名山大川考察並不細緻,例如衡山發現後,天柱山就此下野;三是皇帝不方便前往一些偏遠大山封禪,因此就近選幾座大山做五嶽。

他認為,「我們的足跡早就遍布全球,對任何一座大山都有了解,個人認為,有必要重新評定五嶽。」

獨行鱷說,綜合海拔、風景、文化、政治等因素,新五岳應是:東岳長白山,中岳四川峨眉山,西岳聖母峰,北岳新疆天山,南岳台灣阿里山。

對於獨行鱷的提議,多數網友持反對意見。網友批評說,「重新評選五嶽?是不是吃飽了撐的沒事幹來灌水騙積分?」,「不贊成五嶽重選,那會造成文化的中斷」。

少數贊成獨行鱷的網友說,「我們為什麼還要因循守舊?應該改改那些舊東西了,更何況有些名山真是徒有虛名!」

根據記載,五嶽最早見於秦漢時期古籍「爾雅.釋山」,五嶽是古代帝王封禪祭天之處。封禪名山,實際上是古代帝王巡守疆土、炫耀武功的產物。第一個舉行大規模封禪儀式的是秦始皇。

其後漢武帝巡遊四方,遍祭五嶽,奠定五嶽封禪制度的基礎。漢宣帝正式命名今河南嵩山為中嶽,山東泰山為東嶽,安徽天柱山為南嶽,陝西華山為西嶽,河北恆山(曲陽西北)為北嶽,形成五嶽同祭制度。

隋文帝楊堅統一中國後,確定今湖南衡山為南嶽,其後歷代相沿不變。明代又改山西渾源恆山為北嶽,但因路遠難行,仍在河北曲陽行望祀遙祭之禮。清順治十七年,才移祀至山西渾源,最終使流傳至今的五嶽名山形成定制。

相關新聞
沁園春·新紀元
藝術巡禮 巡迴社區
警世言:「人生茫茫路」之雜談
中國北嶽恆山發生森林火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