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既愛且怕的東方巨人─中國

標籤: ,

【大紀元4月2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正慶約翰尼斯堡特稿)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十八日到二十九日分別訪問美國、沙烏地阿拉伯、摩洛哥、奈及利亞和肯亞五國,此行除了緩和與美國貿易緊張關係之外,取得更多海外資源維持內部高速經濟增長也是主要重點,但對非洲來說,對這個來自東方的巨人,可說是既愛且怕。

中國大手筆與美國達成一百六十二億美元的一百零七項採購協定,看在非洲國家眼裡,十分的羨慕,胡錦濤這次訪問非洲北、西、東主要三國,會不會像對美國一樣大量的採購非洲產品?肯亞大報民族報認為,答案或許可以從中國外交部長李肇星身上找到蛛絲馬跡。

一九七零到一九七七年派駐肯亞、一九八三到一九八五年擔任中國駐賴索托大使館一等祕書的李肇星,對非洲一點都不陌生,今年一月十二日,李肇星正式公布中國對非洲政策報告,點出了未來非洲與中國的關係走向。

一言以蔽之,中國與非洲的關係是以包括石油在內的資源取得做為基礎。如同這份報告所指,中國政府將採取更有效措施,協助非洲農礦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另一方面,迫切需要初級原料以提升經濟的中國,將繼續鼓勵並支持中資企業前來非洲投資。

當然,雙方二十一世紀是以「一個中國原則」做為政治基礎的。如果非洲國家選擇接受這項前提要件,中國在非洲地區問題上,將以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身份,支持非洲國家的主權、領土完整與民族尊嚴。

一九六零到一九七零年代,意識形態是主導中國對外關係的主要因素,二萬五千名醫療和農技人員派駐到全球所有的第三世界國家,到了二十一世紀,中國對外關係轉型為追求自我經濟利益成長,對非洲更是如此。

當西方國家視非洲為貧窮和絕望的大陸之際,中國卻視非洲為積極爭取合作的大好機會,而中國大陸企業在服務國家利益高於商業利潤的趨動下,二零零二年和二零零三年間,中國與非洲貿易一下子跳漲了百分之五十,達到一百八十五億美元。

二零零五年貿易額再次上升百分之三十九,達到三百二十一億七千萬美元,僅去年前十月,中資企業投資非洲總額一億七千五百萬,未來五年,雙邊貿易預期將超過一千億美元。

中國與非洲貿易額近年來不斷激增,大多數是因中國向非洲購買原油所導致。例如,中國與奈及利亞今年的貿易額料將突破三十億美元以上,其中,中國海外石油公司支付二十三億美元,取得艾科波油田百分之四十五的股權,這讓中國從海外取得的石油儲備量達到六億桶。

在撒哈拉以南第二大石油生產國安哥拉,根據二零零四年簽署的雙邊協定,中國提供二十億美元給安哥拉政府做為基礎建設低利貸款,另一方面,中國石化公司(Sinopec)與安哥拉國營石油公司Sonangol聯營,在洛比托興建每天產量可達二十四萬桶的煉油廠後,安哥拉石油已佔中國進口量的百分之十三。

另外,大陸的中國石油公司CNPC也與蘇丹大尼羅石油公司合作,斥資八十億美元興建長達一千五百公里的油管線,將石油資源運到位處紅海的馬爾薩港,輸出目的地國家,理所當然就是中國。二零零五年,中國已向蘇丹購買百分之五十到六十的原油,而蘇丹佔中國石油進口量達百分之七到百分之九。

中國加強對非洲的關係,主要是為了石油、銅、鈷、木材等礦藏而來,中國也捨得花鉅資為非洲國家建水壩、電廠,鋪道路、翻新電訊網絡和興建新的政府辦公大樓、體育場等,但迄今,美國、英國和法國仍佔非洲外資淨流入的百分之七十。

當非洲向歐美西方國家說再見、向中國招手說哈囉之際,有朝一日,中國為維持經濟成長所需要的非洲大陸天然資源漸漸告竭時,中國是否還會如此重視非洲?正是非洲大陸對崛起中的中國,既歡迎又害怕受到剝奪的複雜心情寫照。

相關新聞
李家同:一支未好好訓練的百萬雄兵
李家同:科技是脫韁之野馬?
高雄海關查獲  自中國進口家具夾藏乾香菇
林志玲代言展望會愛滋遺孤關懷  五月赴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