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未來外交將面臨的挑戰

標籤: ,

【大紀元4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天娜瑞典報導) 前聯合國大會主席、新任瑞典外交部長楊‧伊利亞森(Jan Eliasson)本月2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ABF工會大樓與公眾見面,並對前瑞典首相帕爾梅國際中心秘書長維奧拉(Viola Furubjelke)女士提出的系列問題進行了解答。

楊‧伊利亞森外長首先表示:人們不應僅只局限於做力所能及的、或只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還應有工作熱枕與善,這熱枕源於善、溶於善。帕爾梅首相之所以贏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是因為他倡導了對工作的熱枕及「忍耐是最勇敢」的信念。

在談到瑞典外交政策時,他強調瑞典應加強與歐盟及聯合國的合作。應在遵守社會安全保障、公民意識及共同合作的基點上進一步發展。當公民意識受到威脅、特別是面對國際上政治權利的侵犯時,每一個公民都應該有勇氣站出來說:「決不再有下次」,「決不重蹈覆轍」,「不應再有政治悲劇發生」。至於國際上的援助與投資亦應建立在尊重民主與人權的基礎之上,才能得到良好的開發環境,全球商貿、技術、企業、環境、教育、政治、婦女民主等合作政策才能逐步向良性國際化發展。

楊‧伊利亞森先生進一步強調:「和平與安全」、「社會與經濟發展」及「人權」為聯合國工作的三大支柱。這三者不可分開而論。沒有安全也就沒有發展,沒有發展也難有安全。沒有對人權的尊重,也無法保證社會的和平與安全。這其中還有兩點極其重要:那就是RTP(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保護自己公民權利的職責)及RTD(Responsibility To Develop -發展職責)。關於RTP在聯合國條約第155條裡已明確規定了政府領導的職責,一個政府有責任保護自己的公民,一個政府必須保護你自己的公民不受到道義上、人民大屠殺等類似的干涉,這是一個政府領導職責範圍之內不可推卸的責任。RTD發展職責也是屬於人權不可缺少的一部份。世界的穩定與發展也是建立於此(人權)基礎之上的。

最後楊‧伊利亞森外長就瑞典未來外交將面臨的挑戰時談到:伊拉克危機、伊朗戰爭、世界政治與經濟風險、國際恐怖份子的威脅、文化衝突與宗教衝突的增長、以及所有人權問題,都是瑞典外交將面臨的挑戰。我們不應僅僅只滿足於支援,而是必須開始認真著手處理這些方面的緊張局勢。(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索國總理候選人揚言斷交?台外交部:報導有誤
澳外長籲中國台灣別干預索羅門政治
萊斯七月將出席東南亞國協區域論壇
澳台灣同鄉會新任會長年輕有為臺朝野齊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