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人買房110套 銀行貸款有猫膩

【大紀元4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文華綜合報道)近日大陸官方媒體披露了上海一神秘買房人,在去年初利用銀行個人貸款的6.5億人民幣,購入高級住房110套用以房地産炒作。而早在2003年央行已出臺121號文件,限制貸款人購買兩套或兩套以上的住房。大陸媒體評論說,與其說是某人的瘋狂,不如說是中國銀行系統貪官的最後瘋狂。

** 一人貸款6.5億購房110套

北京青年報以“一人獨得廣厦百餘間 天下寒士怎能俱歡顔”爲題,對此事件進行了進一步調查。文章提出兩大疑點:“神秘買房人”到底是誰?放貸銀行到底是哪家?

經多方調查,該神秘人的真實身份還是在雲霧裏,而代銷其110套房子中52套房子的“21世紀不動産”中國區域副總裁、上海區域公司總經理王皓表示,此涉及商業保密不能透露。

王皓在接受青年報記者采訪時回答曾前後矛盾,4月25日說“不是一個人,而是兩三個人”買的,4月28日又說,是80多人貸款6.5億買下這110套房的,而且王皓否認52套房子的“代銷合同”不是和銀行簽約的,他們代銷的房子也不是“不良資産”。

據悉,現在上海幾家曾經給世貿濱江花園做過個人住房按揭的銀行,如工行某支行、建設銀行某支行、某商業銀行陸家嘴支行等等,從支行行長到具體經辦人,上下一致人心惶惶,“如果上面查下來屬實,不僅支行行長要被撤職,就是分行的行長也要受處分。”因爲這是嚴重違規行爲。

** 姚康達事件:貸款7141萬購房128套

銀行的惶惶不安是因爲有2004年的姚康達事件。2004年6月23日,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提交讓人觸目驚心的審計清單,讓姚康達一夜之間成爲名人:工商銀行上海外高橋保稅區支行向“姚康達”一人就發放個人住房貸款7141萬元,這些資金被用于購買128套住房,炒作房地産。

事件曝光後,當時的中國工商銀行辦公室新聞處處長謝泰峰解釋說:“這個事情出現在2002年和2003年上半年,當時央行沒規定對個人住房貸款發放的最高上限。直到2003年6月出臺121號文件,才對貸款人購買兩套或兩套以上的住房做出限制。”

謝泰峰也承認:“給單一的個人發放如此高額住房貸款,極容易給銀行造成潜在風險。”事後原工商銀行外高橋保稅區支行的行長欽偉也被調離原職。

**銀行業的一大醜聞

中華工商時報就此評論說:“這是來自中國房價最高地區上海的故事。這樣瘋狂的事情似乎很適合用來形容目下房地産市場的種種不堪。但是,這件事兒和房子的關聯不大,其實它更適合被表述爲中國銀行業的一大醜聞。”

“在銀行已經建立個人信用記錄系統的今天,對這起所謂的“6.5億元房貸斷供事件”只適合有兩種解釋:一是個人信用記錄系統太不完備;二是銀行內部監管漏洞太多,以至于有人內外勾結作案,反復騙貸6.5億元而未能覺察。……不過,或許這家銀行還真的應該慶幸,這筆資金是被拿去買了房子,這樣銀行還有“不良資産”好處置,如果是被拿去養了女人完全揮霍掉,那就真成了徹頭 徹尾的壞賬了,哭都找不著墳頭。”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高為邦:名小說家瓊瑤 杭州夢碎
從醫院和銀行看繁榮假象
徐國勇:蘇治芬仍在償貸  許舒博指控不實
以色列一阿裔女子上訴高院要求享有平等權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