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治:民怨沸騰的中共強盜式的大學教育

梁治

人氣 3
標籤: ,

【大紀元5月29日訊】民怨沸騰是指老百姓怨恨猶如沸騰的水一樣,目前中國的大學教育也日益陷入這種局面。每年這個時候,在大學校園形成了兩股洪流,一是許多家長為了子女就學到處打聽招生情況或者準備借債,二是大學畢業生為找工作四處奔走。這兩股洪流從現在開始萌芽,到7、8月份達到高潮,一直延續到明年的這個時候。兩股洪流猛烈地折磨著老百姓的神經,尤其是第二股洪流成為老百姓心中永遠的痛。

近日《南方週末》的一篇文章就揭示了這種現狀:青海平安縣八藏溝鄉是國家級貧困鄉,農民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有子女上大學的農戶,幾乎家家債務纏身,長期貧困。劉國柱的四個孩子有兩個上大學,老大在青海民族學院物理系,正讀大三。剛東湊西湊了三萬元學費,老二又考上了中央民族學院政法系,實在沒錢只好退學了,現在建築工地打小工,一天20元。「上大學還不如打工,上大學債越背越多。」劉國柱說,「村裡好幾個大學生都找不上正經工作,都干保安、推銷化妝品。」50多歲的顏宗奎到現在還住著逼仄的土坯房,家具只有一張桌子和一張床,「家裡靠賣雞蛋、菜籽一年收入不到600塊錢,為籌學費,連蓋房子的木頭也賣光了。」顏宗奎老漢本想讓兒子申請助學貸款,「可一個班只有一兩個人能申請到。因為前面畢業的同學找不到工作,收入低還不上,銀行不願意貸了。」他後悔送兒子上大學,家裡至今還背著近一萬元外債,「餐餐都是開水就饃饃」。

樂都縣雖是有名的貧困縣,但自古重視教育,民國17年就有完全小學。為了兒子能讀大學,馬廠村一戶村民把家裡的房子和值錢的東西變賣了6,000元交學費,「現在老兩口打工到哪,一頂窩棚建到哪」。

「農民供孩子上大學本來是為了改變前途,提高生活質量。可是現在看來,一個家庭的孩子書讀得越多,這家的經濟狀況就越差;大學生越多的村莊就越貧困。」曾到樂都縣調研的青海省民盟的吳建功「發現」了經濟與教育的反比規律。

青海省海東地區的2.5萬餘名在校大中專生中,約二萬人為農村生源,「年花費近二億元」。據統計,西部12省區農村人口近2.9億,人均年收入1,966元,而青海省的貧困縣數量全國最多,近兩年青海省農牧民人均年收入只有1,817元,在國家級貧困縣甚至低於800元。但是,十年間,大學學費猛漲約20倍。

在全國「兩會」上,委員程蘇不止一次強調幾個數據對比,「按平均水平計算,西部地區一個大學生每年支出7,000元,這相當於貧困地區九個農民一年的純收入!本科四年最少花費2.8萬元,相當於貧困縣一個強勞力35年純收入!」(見2006年5月25日《南方週末》。)

學生透支35年收入上四年大學,這是什麼樣的教育啊!教育歷來是立國之大計,經濟發展之根本,按照一般道理來講,一個國家要發展,必須把主要的財力投入到教育中,但中共自執政以來,教育始終處於低投入階段,尤其是改革開放後,竟然視教育為產業化,鑽進了錢眼,學費逐年升高,義務教育成了騙人的謊話,因為交不上學費的失學學生逐年增加,而一些地方官員寧可花巨資講究排場,追求形象工程,也不願意投資教育。以本市的一個研究所為例,最近上面撥了四個億的巨款,讓搞基礎建設。本來所裡有個子弟學校,我上學就在這所子弟學校讀的書,現在兒子也在這裡上學,已經過去20多年了,校捨仍舊是原來的校舍,基本上沒有什麼變化。而周圍的高樓大廈卻層層拔地而起。前年因為所裡領導的子女不在那裡上學,他們就熱心搞什麼「剝離」,把子弟學校交給社會,弄得學校人心惶惶,教師不安心教學,人人都想辦法外調,學生大批流失。去年又傳言說學校不辦了,原因是一些傢伙看上了學校那塊地,想蓋家屬樓牟利,結果學生一下子又流失了許多。現在只剩下不到300多學生,還沒有原來的一半呢。至於上面撥下來的那四個億的巨款,也許只要萬分之一,那麼子弟學校的面貌將會為之改觀,然而誰又管這些呢?

教育雖然是個長遠的利益,這誰都知道,但因為中共惡劣的治理,官員們往往只看見眼前的利益,他們根本不管這個功過千秋的事業的。

再說引起民怨沸騰的大學那個「擴招」。「擴招」也許並沒有錯,這實際上是為了解決過去那種十萬人過獨木橋的窘迫狀態,讓更多的人都接受高等教育。然而,這「擴招」一旦從那些禍國殃民的經濟學家嘴裡提出,卻變成了攫取財富,給國家增加多少經濟收入的手段。大學「擴招」實際上等於變著法子弄錢,國家對大學教育本來就沒有多少投入,而學校所需要的發展費用竟然絕大部分轉嫁到學生的學費上,這在世界上恐怕也是絕無僅有的。原來的師資力量只夠帶1,000多名學生,現在擴招到十倍,師資力量卻沒有顯著的增加,中國的教育質量可想而知。

還有一個現象也令老百姓深惡痛絕,那就是現在的大學投入和收入不成比例。有多少投入,就應該有多少收入,流多少汗水,就有多少收獲,這是一個滇撲不破的真理,然而在中共的統治下,卻出現了這樣奇怪的現象,付出的得不到回報。以大學教育為例,父母東借西挪了十萬元讓子女苦讀大學,畢業後卻找不到工作。現在社會上的每次招聘會,都是人山人海,許多都是大學生。大學生的目標價值要求一降再降,許多學生對工作已經沒有什麼要求,只要能上班就行,甚至連一些單位的勤雜工、清潔工等都要求大專畢業生,你看這有多荒唐。雖然中共的宣傳部門一個勁地叫喚,大學生要放下架子,不要自視太高,有工作干就行。但實際上大學生那有什麼架子,已經低得不能再低了。

某賓館招服務員,一下子來了300多人,許多是大學畢業生,工資只有50元。現在,許多大學生的期望工資值是800元。而工作也是業務員、推銷員、服務員、收銀員等收入極低,又沒有什麼文化含量的崗位,甚至一些女大學生因為找不到工作,只好去從事性產業,你不見在中國連老鴇這樣介紹:「她可是個大學生啊!」中共和那些走狗專家可以很輕鬆的來一句:擴招沒有錯!但從大學生自身來講,他們的苦難可想而知,尤其是他們的父母,含辛茹苦花費巨資將子女送進大學的門,最後出來後卻找不到工作,這對他們是一個什麼樣的打擊!還有那些落後山區的貧困家庭,本來就指望子女大學畢業後還上借款,可是現在卻遲遲找不到工作,這不是要了他們的命嗎?

四年大學的學費一般是七、八萬,生活費三萬多元,四年下來花費一般要在十萬元,而工作後的工資即使按一個月1,000元計算,也要近十年才還清,何況他們還要生活呢!

面多這樣的投資和產出之比,相信任何有點良心的經濟學家也會啞口無言的。

這實際上是靠「國家的制度」把你的投資引進來,使得你血本無歸。這和強盜又何兩樣!

轉自《民主論壇》

2006年成都招聘會場內人山人海(Getty Images)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李家同:關心功課不好的孩子
李家同:有了「霹靂火」,還需要生命教育
李家同:誰來關心教育的城鄉差距?
李家同:我們應該重視技職教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