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坪林開放外車定案 環委嘆予交通部就地合法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鈞凱台北五日電)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評大會今天以倒壓性的十二票,同意北宜高坪林行控中心專用道開放每天最多四千車次外來旅客進入,雖然附帶有明確的「關閉機制」但書,仍有持反對意見的環評委員認為,環評大會選在雪山隧道通車前倉促定案,難免會有給交通部方便,甚至是「就地合法」的遺憾。

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歷經一上午的討論,最後以零票反對開放、三票繼續審查、十二票同意有條件開放的票數,達成決議,有條件同意交通部國工局所提的「北宜高速公路坪林行控中心專用道開放供外來旅客(每天最多四千車次)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

依據這項環評結論,北宜高速公路全線通車後,坪林行控中心專用道將採總量管制方式,每天開放供外來旅客最多四千車次進入坪林市區遊憩;並且要求同一時間停留在坪林的外車不能超過八百輛。

這也讓自一九九一年北宜高規劃之初,即爭議不斷的坪林行控中心開放問題終於塵埃落定。

事實上,開放每天最多四千車次的總量管制措施,早在去年一月,就已經獲得環評專案小組的初審通過,只待環評大會最後確認,不料,交通部卻搶先在去年中秋節期間,單方面宣佈開放坪林行控中心,放行每天四千輛車無證通行,引發軒然大波。

期間台北市長馬英九甚至率領台北市議會中國國民黨、親民黨及新黨議員,赴環保署「踢館」,表達反對開放的立場,質疑開放外車通行會增加總磷污染。

對此,環保署綜合計畫處處長陳雄文表示,依照去年進行的調查,翡翠水庫集水區的污染量,以造成水庫優養化關鍵項目的總磷為例,主要還是來自茶園、農地、林地等經暴雨沖刷入水庫的非點源污染所致,佔了百分之七十二,其餘才是道路行車的影響;至於坪林行控中心專用道的開放可能對水質造成的影響,環保署已與相關單位積極進行各項管控。

儘管環評結論中,同時要求國工局應建立明確關閉專用道機制,即一旦監測到水質惡化時,就要立即關閉專用道,但仍有環評委員認為,若依過去交通部執行管制鬆散的不良紀錄,未來管理機制能否落實還有疑慮。

環評委員文魯彬說,環保署趕在雪山隧道六月中通車前召開大會,難免給人有配合通車時程壓力,給交通部方便的聯想,更有「就地合法」的遺憾。雖然環評委員最後在兼顧坪林居民權益及水質保護的考量,同意有條件開放專用道,但交通部從頭到尾不願承認道路開發跟水質污染有關聯性的心態,令人失望。

對結果感到不滿意,但文魯彬認為,整個坪林案的討論過程卻是正面的,並引起社會注重水資源的問題,重新思考把一條路蓋在水源地上究竟是對還是錯,他說,既然專用道已經興建完成,無論開放通行與否,政府該作的事都是一樣的,也就是加強並落實管理機制。

回顧坪林案前後八次的環評會議審查過程,有環保署官員私下感嘆,根本是「政治口水」淹過「民生用水」,以關鍵的台北縣政府態度為例,縣長選舉前藍綠吵翻天,選後卻又一致回復「照顧坪林鄉民生計為重」的立場,令人一頭霧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