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流離記意新書出版 敘述流離鄉情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蓉台北二日電)你能想像三十、四十或是五十年的分離有多長?在新書「流離記意」中,收集了四十二封在台外省人的家書,深刻的透露這些因戰火隔離、政治對立而離鄉的一代人生的故事;外省台灣人協會理事長張茂桂指出,希望這本書讓大家了解這些族群的故事,也更多包容和了解。

游錫堃出席外台會新書發表//中央社


為鼓勵外省族群藉由家書格式創作並紀錄家族史,透過紀錄過程和社會對話,也讓大家能重新認識並理解榮民與外省族群的生命歷程和苦難,進而促進族群間的互相理解和尊重。

外省人協會策劃、退輔會、民主基金會主辦的「榮民與外省族群家書暨文物徵集」活動,主辦單位將獲獎佳作文章集結成新書「流離記意─無法寄達的家書」。

十四歲即因在街上被抓當兵而來台灣,姜思章因而來台在台灣待了五十多年,思鄉思親之情,讓他每每午夜夢中哭醒;在他的文章「從流離到團圓─一個大陸來台老兵的親身經歷」文中,敘述自己血淚走過的半生。

他也是早期促成「外省人返鄉探親促進會」成立創始人之一,在他和伙伴的努力下,終讓因戰火而來到台灣的老兵們,踏上了返鄉之路。

姜思章說,他可以自豪的告訴下一代、下下一代,在連結家族的血脈、臍帶、重圓天道倫常的工程上,做了應做的努力,盡了應盡的責任。

作家蘇偉貞指出,這是很好台灣文學記憶的指南,不論是台灣人或是外省人,從一個思鄉的記憶中,將經驗告訴後來的人,這是很好的方式。

她也指出,外省人也不需要以悲情的方式呈現那段記憶,可用尊嚴、驕傲的方式呈現出來。

張茂桂指出,明年是外省人返鄉運動發起二十年,協會也會陸續推出返鄉照片徵集等,呈現那段因戰火政治對立而被迫分離的思鄉流離的情緒,也見證那個時代人們的勇敢和堅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