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蟠龍崎古道

Tony (撰文、圖、攝影)

人氣 16
標籤:

我每次前往桃園大溪,一定都會經過「蟠龍崎古道」的登山口。登山口就位於武嶺橋前,車流喧囂往來的台三線公路旁。這個路段位於公路下坡彎處,車道窄,路邊畫紅線,無法停車,所以我每次都只是過而不入。

蟠龍崎古道登山口


這條古道其實只剩一小段而已,還不到兩百公尺長。有沒有走過,應該都無所謂。雖然如此,每次經過那路段,看見那塊咖啡色的古道標誌時,心情總是癢癢的。

今天前往大溪,便決定順道去走「蟠龍崎古道」。我停車於過下坡路之後的平地路段,然後再往回走。大約五分鐘,就來到「蟠龍崎古道」的登山口。不過這一小段路,人行道緊臨車道,車輛呼嘯而過時,汽油煙味及灰塵撲面而來,令人掩鼻。蟠龍崎古道登山口旁有一座土地公廟,裡頭的幾尊神像,個個都灰頭土臉。

古道與土地公廟。

「蟠龍崎古道」是早期大溪對外的幾條古道之一,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大溪的古道多就地從溪谷取石材,因此都是以石板鋪成的石階路,古樸質樸有味,但「蟠龍崎古道」經過整修過,古味全失,只剩水泥味。古道鋪上水泥石階,兩側則是仿綠竹的水泥欄杆扶手,已變身成為一般步道而已。古道原本的交通功能早已被公路取代,而古道做為觀光休閒的內涵也不足,因此便乏人問津而寂寥落寞了。

蟠龍崎古道


拾階而上,水泥石階上散佈著枯黃的落葉,無人打掃清理,顯然這條古道少人行走,也缺乏維護。古道相當的寬闊,可以想像昔日的交通流量應該不小,而周遭的林木扶疏,植物茂盛,走在其間也還算舒適。

古道呈「之」字形向上,形如蟠龍,是古道名稱的由來。古道通往上方的台地,地名為「崎頂」。「蟠龍崎古道」是昔日崎頂與大溪之間往來的主要道路。

走過第一個彎道後,我注意到了上方步道旁有一座土地公廟,轉過了另一彎,看見有一條小路通往土地公廟。走往土地公廟,才發現是大小兩座廟並列,一新一舊,都是「永福宮」。小廟雖是舊廟,卻已抹上水泥,失去古味,僅有廟身正面門牆仍是原始古樸的舊石材。

古道途中的土地公廟「永福宮」,一新一舊。


土地公廟面對著大漢溪,俯瞰而下,下方的樹林外有車影閃動,正是忙碌往來的車輛。古道,就隱身在這片樹林裏。外頭忙碌,裡頭冷清。

蟠龍崎修路紀念碑


繼續往上走,在石階的盡頭轉彎處,欄杆外豎立著一塊石碑。望見石碑,喜出望外,腳步加快向前走。趨近看,果然是一塊古碑,上頭密密麻麻的文字,刻著無數姓名及捐款金額,這是「蟠龍崎古道」的修路紀念碑。原本以為是一座古碑,仔細看,立碑年代為「大中華民國參拾陸年八月二十七日」,不禁有些訝異,這麼古樸的古碑竟然是台灣光復後所立的石碑。

後來查資料才知道,這確實是一塊古碑,碑文有兩面,背面是清代立的碑文,文字已斑駁漫滅,我看到的是石碑的另一面,是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重修古道時另立的碑文。

這頗令人納悶,大溪並不缺石材,為什麼這麼節省,拿古碑的背面來刻寫新碑文呢?結果古碑的正面變成背面,背面變成正面。讀到資料時,心裡頗懊悔,怪自己行前沒仔細閱讀資料。我當時單純地認為,「蟠龍崎古道」的登山口這麼醒目,路程又短,自然無需事前認真研究路線及詳閱資料。這一疏忽,就錯過了重要的古道遺跡。

古道通過墓區松樹林


從石碑往上走,很快來到了步道的盡頭。後續的古道進入墓園,成了寬闊的水泥路。雖然沿途種植了直挺的松樹,走到高處時,也能俯瞰大漢溪及大溪市區,以及遠眺復興鄉綿延的山巒,景緻不俗,但身處於墓區,畢竟氣氛不會令人神爽。

古道高處,從墓園俯瞰大漢溪、武嶺橋、大溪市區,以及遠方復興鄉綿延的青色山脈。


墓區範圍不大,大約四、五分鐘,就來到了崎頂地區。古道出口接「仁一街」。從登山口爬至這裡,若中途不停留,路程大約十分鐘而已。仁一街底有一家大型的汽車旅館,名為「碧雲天」。街底盡頭處有一座涼亭,可居高臨下,俯瞰大漢溪。這涼亭已脫離了公墓區,眺覽的氣氛就輕鬆多了。

步道終點。


仁一街走出去,接台三線,馬路對面是一間大型的商店「黃日香豆干休息站」。仁一街相當寬闊,因此若要前來「蟠龍崎古道」,可以考慮停車於仁一街,由上往下走,再原路折返。這樣停車較方便,而且也可避開山腳下台三線汽車往來捲起的灰塵及煙味。

碧雲天MOTEL


仁一街這邊的古道入口不難尋找。從北二高下大溪交流道之後,循指標往大溪方向走,台三線、仁一街的路口,「碧雲天MOTEL」的招牌相當醒目。右轉仁一街後,大約在「碧雲天」前十幾公尺的右側,就可看見一條通往墓區的水泥路,就是「蟠龍崎古道」的登山口了。

這麼一條只有十分鐘路程的古道,值不值得為它寫一篇旅記呢?或許不值得。古道的命運,與人的命運相似,隨著世事變化,際遇各不同,「蟠龍崎古道」是際遇較坎坷的一條古道,它的前後兩端都被台三線公路所截斷,而古道行經的路段又大半變成墓園,古樸的石板被換成水泥石階,土地公廟被抹上水泥,僅有一座古碑可供懷古而已。但既然還有一座古碑,當然值得為它寫一篇旅記。

古石碑,步道就快抵達終點。


這條古道適合獨行,比較不會引起同伴的抱怨。若想帶著老婆來走這條古道,那得費煞思量,如何走才能不被抱怨?我的建議是,可以告訴老婆說,這是一條浪漫的古道路線,主要的景色包括:「碧雲天」與「黃葉地」。行程安排應以前者為主,後者為輔。

旅遊日期:2006.02.21 (寫於2006.02.24) 

行旅圖


——本文轉載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http://www.tonyhuang.idv.tw/@(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內灣線.合興車站(愛情火車站)
台北信義區.虎山稜線步道(奉天宮步道)
台北信義區.南港山大崖壁
汐止(內湖).小溪瀑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