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蟠龙崎古道

Tony (撰文、图、摄影)

人气 16
标签:

我每次前往桃园大溪,一定都会经过“蟠龙崎古道”的登山口。登山口就位于武岭桥前,车流喧嚣往来的台三线公路旁。这个路段位于公路下坡弯处,车道窄,路边画红线,无法停车,所以我每次都只是过而不入。

蟠龙崎古道登山口


这条古道其实只剩一小段而已,还不到两百公尺长。有没有走过,应该都无所谓。虽然如此,每次经过那路段,看见那块咖啡色的古道标志时,心情总是痒痒的。

今天前往大溪,便决定顺道去走“蟠龙崎古道”。我停车于过下坡路之后的平地路段,然后再往回走。大约五分钟,就来到“蟠龙崎古道”的登山口。不过这一小段路,人行道紧临车道,车辆呼啸而过时,汽油烟味及灰尘扑面而来,令人掩鼻。蟠龙崎古道登山口旁有一座土地公庙,里头的几尊神像,个个都灰头土脸。

古道与土地公庙。

“蟠龙崎古道”是早期大溪对外的几条古道之一,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大溪的古道多就地从溪谷取石材,因此都是以石板铺成的石阶路,古朴质朴有味,但“蟠龙崎古道”经过整修过,古味全失,只剩水泥味。古道铺上水泥石阶,两侧则是仿绿竹的水泥栏杆扶手,已变身成为一般步道而已。古道原本的交通功能早已被公路取代,而古道做为观光休闲的内涵也不足,因此便乏人问津而寂寥落寞了。

蟠龙崎古道


拾阶而上,水泥石阶上散布着枯黄的落叶,无人打扫清理,显然这条古道少人行走,也缺乏维护。古道相当的宽阔,可以想像昔日的交通流量应该不小,而周遭的林木扶疏,植物茂盛,走在其间也还算舒适。

古道呈“之”字形向上,形如蟠龙,是古道名称的由来。古道通往上方的台地,地名为“崎顶”。“蟠龙崎古道”是昔日崎顶与大溪之间往来的主要道路。

走过第一个弯道后,我注意到了上方步道旁有一座土地公庙,转过了另一弯,看见有一条小路通往土地公庙。走往土地公庙,才发现是大小两座庙并列,一新一旧,都是“永福宫”。小庙虽是旧庙,却已抹上水泥,失去古味,仅有庙身正面门墙仍是原始古朴的旧石材。

古道途中的土地公庙“永福宫”,一新一旧。


土地公庙面对着大汉溪,俯瞰而下,下方的树林外有车影闪动,正是忙碌往来的车辆。古道,就隐身在这片树林里。外头忙碌,里头冷清。

蟠龙崎修路纪念碑


继续往上走,在石阶的尽头转弯处,栏杆外竖立着一块石碑。望见石碑,喜出望外,脚步加快向前走。趋近看,果然是一块古碑,上头密密麻麻的文字,刻着无数姓名及捐款金额,这是“蟠龙崎古道”的修路纪念碑。原本以为是一座古碑,仔细看,立碑年代为“大中华民国参拾陆年八月二十七日”,不禁有些讶异,这么古朴的古碑竟然是台湾光复后所立的石碑。

后来查资料才知道,这确实是一块古碑,碑文有两面,背面是清代立的碑文,文字已斑驳漫灭,我看到的是石碑的另一面,是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重修古道时另立的碑文。

这颇令人纳闷,大溪并不缺石材,为什么这么节省,拿古碑的背面来刻写新碑文呢?结果古碑的正面变成背面,背面变成正面。读到资料时,心里颇懊悔,怪自己行前没仔细阅读资料。我当时单纯地认为,“蟠龙崎古道”的登山口这么醒目,路程又短,自然无需事前认真研究路线及详阅资料。这一疏忽,就错过了重要的古道遗迹。

古道通过墓区松树林


从石碑往上走,很快来到了步道的尽头。后续的古道进入墓园,成了宽阔的水泥路。虽然沿途种植了直挺的松树,走到高处时,也能俯瞰大汉溪及大溪市区,以及远眺复兴乡绵延的山峦,景致不俗,但身处于墓区,毕竟气氛不会令人神爽。

古道高处,从墓园俯瞰大汉溪、武岭桥、大溪市区,以及远方复兴乡绵延的青色山脉。


墓区范围不大,大约四、五分钟,就来到了崎顶地区。古道出口接“仁一街”。从登山口爬至这里,若中途不停留,路程大约十分钟而已。仁一街底有一家大型的汽车旅馆,名为“碧云天”。街底尽头处有一座凉亭,可居高临下,俯瞰大汉溪。这凉亭已脱离了公墓区,眺览的气氛就轻松多了。

步道终点。


仁一街走出去,接台三线,马路对面是一间大型的商店“黄日香豆干休息站”。仁一街相当宽阔,因此若要前来“蟠龙崎古道”,可以考虑停车于仁一街,由上往下走,再原路折返。这样停车较方便,而且也可避开山脚下台三线汽车往来卷起的灰尘及烟味。

碧云天MOTEL


仁一街这边的古道入口不难寻找。从北二高下大溪交流道之后,循指标往大溪方向走,台三线、仁一街的路口,“碧云天MOTEL”的招牌相当醒目。右转仁一街后,大约在“碧云天”前十几公尺的右侧,就可看见一条通往墓区的水泥路,就是“蟠龙崎古道”的登山口了。

这么一条只有十分钟路程的古道,值不值得为它写一篇旅记呢?或许不值得。古道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相似,随着世事变化,际遇各不同,“蟠龙崎古道”是际遇较坎坷的一条古道,它的前后两端都被台三线公路所截断,而古道行经的路段又大半变成墓园,古朴的石板被换成水泥石阶,土地公庙被抹上水泥,仅有一座古碑可供怀古而已。但既然还有一座古碑,当然值得为它写一篇旅记。

古石碑,步道就快抵达终点。


这条古道适合独行,比较不会引起同伴的抱怨。若想带着老婆来走这条古道,那得费煞思量,如何走才能不被抱怨?我的建议是,可以告诉老婆说,这是一条浪漫的古道路线,主要的景色包括:“碧云天”与“黄叶地”。行程安排应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

旅游日期:2006.02.21 (写于2006.02.24) 

行旅图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http://www.tonyhuang.idv.tw/@(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内湾线.合兴车站(爱情火车站)
台北信义区.虎山棱线步道(奉天宫步道)
台北信义区.南港山大崖壁
汐止(内湖).小溪瀑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