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民進黨回歸集體領導 預告後扁時代來臨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瑞弘台北二十二日電)民進黨今天召開全國黨代表大會,總統陳水扁沒有出席,儘管會場仍充滿「保扁」聲浪,但包括黨主席游錫堃、黨內青壯派皆拋出「集體領導」的風向球,預告陳總統宣示權力下放後,一個「沒有陳水扁的民進黨」的時代來臨。

親綠學者日前發表聲明呼籲陳總統考慮請辭,引起民進黨內震撼,民進黨在過去一段時間陷入「保扁」和「倒扁」的泥沼中,甚至引起內鬨,因為總統親信和家人的問題,引起黨的危機。黨內已有所警覺,如果不從制度面改善,將來類似問題將會層出不窮。

民進黨的全代會向來是百家爭鳴,但今天除了前民進黨中央黨部組織部副主任莊嚴在場外提出一份「請陳水扁同志放手」的聲明,希望陳總統下台外,場內沒有任何「倒扁」聲浪,甚至有立委李俊毅提案「堅信陳總統的清白」。

不過,游錫堃一番「民進黨必須擺脫一人領導模式,重回集體領導的透明機制」,在陳總統宣示權力下放後,率先吹起後扁時代的號角。黨內高層表示,「民進黨內早已進入後扁時代」。

游錫堃率先鳴槍,從他力勸陳總統約束女婿趙建銘,再加上主動建議陳總統取消召開黨政會議,可說有跡可循。

不僅如此,民進黨青壯派包括黨秘書長林佳龍等人,也接棒演出,提出「讓改革力量啟動」的聲明,原先的初稿更直指陳總統宣示權力下放,應該「視同停權」,後來稍加修飾,拿掉這段文字,但聲明內容希望為後扁時代黨政關係定調,不言可喻。

聲明甚至指出,過去六年,民進黨陷入「以人領政、以政領黨」的寡頭決策慣性,強人的意志展現,使得黨內逐漸喪失既有的價值批判力,這段文字展現的批判性,不比停權等字眼溫和。

一位參與其中的黨政核心指出,民進黨必須重新架構制度化的集體領導,並以「權責相符」和「黨內民主」,建立以黨綱為軸心的決策機制,「這就是要限縮總統的權力」。

民進黨在野時派系共治,黨內雖對政策、路線不盡相同,但都能循著衝突、妥協、進步的步伐往前進,不料,執政後反而進退失據,從黨政同步、黨政合一、黨政分離到黨政合議,始終無法建構出一套可長可久的模式。

如今在總統宣示權力下放後,部分黨內人士眼中,擴大黨政合議儼然成為民進黨內解決問題的良方妙藥,一方面藉著制度回復民進黨集體領導的傳統,另一方面也著眼於未來的總統大選,黨政勢力維持均勢、責任共負,試圖走出不同於「倒扁」和「保扁」的一條路。

民進黨從去年三合一選舉以來,受到弊案牽累,形象和聲望都創下創黨以來的新低,黨內士氣低迷,黨中央身陷風暴核心,從游錫堃、林佳龍的大動作,在在展現黨急欲走出主體性來,因此提出落實黨綱為主的集體決策機制,對黨是自保,對政則是分擔風險,也預告黨內重量級政治明星在「沒有陳總統的民進黨」,各自重新整隊出發的新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