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互動】中國大學生為何就業難?(一)

人氣 7
標籤: ,

【大紀元7月3日訊】(新唐人熱點互動採訪報導) 聯結收看

主持人: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熱點互動》節目,我是主持人林曉旭,高考快到了,很多學生在努力的爭取擠進大學的門檻,但是同時也有很多在校的學生在想,我能不能找到工作。大學生就業難,現在已經是普遍社會現象。

在今天節目裡,我們就請本臺特約評論員韋實,跟我們分析一下中國的教育改革,目前是一個什麼樣狀況。當然教育部長在官方的會議上,他是非常肯定的說教育是成功的。但是在民間卻不是這樣看,所以今天我們跟大家來做一個深入的分析,韋實歡迎您來到現場。

韋實:林曉旭您好,觀眾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韋實,我看到《南方週末》一個報導,浙江有一個私營繭廠的老闆,去一些大學生中招員工,他就像相當於挑黑奴似的隨手點四個就招了,當時學生感受非常沮喪,自己學了四年,根本享受不到大學生應有的待遇,您覺得為什麼現在大學生就業難,會這麼普遍呢?

韋實:他的根本原因,是隨著這個所謂教育產業化之後,各個高校出於謀利的一種角度,紛紛擴招。因為各個高校而言,並不用去注重教學質量,利用現有的師資,教學設備情況下,你招一百個人也是招,招兩百個人也是招。

在這後勤能夠保障前提下,每個學生大概每年學雜費上萬,這些錢會帶動高校後勤家屬,包括教授、包括學術上的收入,包括考嚴,總總總總反正黑的白的錢,每年每個學生肯定上萬,再好的兩萬塊錢。招一百個學生,四年的話,源源不斷將近千萬的錢,多招二百個都是賺。

而且老師講課這種投入,是最低投入,你只要有老師,教室弄大一點,來個三百個人也能講,各個地方高校都爭取擴招。加上這個擴招之後,教育產業化之後,高校有一定的自主權,自己來界定收費的標準,他也在大規模的掙錢,掙錢情況下發現高校這一部分確實有向市場化過度的趨勢,非常市場化。

他遠遠超過中國整個的社會改革,中國比如就業的市場,比如說整個對大學生社會的包容度,包括大學生適合的崗位經濟成長,遠遠沒有跟上就業市場增長,所以造成很多人你可以擴招,你可以上學,但絕不能保證你可以找到工作。

主持人: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你剛才談到是一個問題,擴招不是根據市場的需要,我有這麼多就業機會,所以為什麼多招學生?大家都看到,比如說剛剛官方一直講GDP成長,按理來說很多人直接希望市場擴大了,更多學生畢業後能有機會,為什麼並不是說市場本身容量擴大了呢?

韋實:這種個原因就是說,整個中國社會經濟結構,並不是按照一個真正的自由的市場的完全的意義上的傳統像西方這種國家,或者說東亞日本、韓國、台灣這些國家地區,他是一個真正市場去調配,一個健康經濟體。中國不是這樣,所以才又有中國中西部發展的不均衡,那麼地方上中部和沿海的發展不均衡,農村或城市發展不均衡。

中國除了幾個大的櫥窗城市之外,經濟是有相當大的差異,地區差非常大,也就造成「寧要大都市一張床,不要西部一套房」的事情出現,大部分學生都在往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幾個主要城市去擠,所以也造成你在這些城市拿到工作非常難,在這種經濟不發達的地區,有兩個問題,第一點工資非常的低,第二點很多地方不能學有所用發揮不了學有所長。造成有些地區剪刀差,很多學生不往那邊去,造成人為一部分很難找到工作。

我們講今天找工作難,並不是說北大、清華和全國一流的一百多所高校畢業生找不到工作,這部分就業生反倒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反倒容易就業,選擇機會多,而且可以到沿海到外企,他有很大的自由度和收入豐富度,比如說年薪上萬都很正常。

可是出現問題的是每年大概400萬的畢業生,那個下50%,比如說邊遠山區,農村,城市的下層沒有一個在社會的關係網,沒有一個名牌大學,甚至他的所學專業並不是一個社會熱門專業,就造成這部分學生非常難以找工作。

主持人:這裡面牽扯到教育公平性的問題,你這個教育改革,當初設計教育改革有沒有考慮到公平性,你可以保證這些名牌大學,比方北大清大學生可以找到工作,但是對一般的院校,當初政府做這教育改革的基點是怎麼樣考慮?

韋實:他的基點就是說,他產生一個後果,中國的學費是世界第一的,他不是你絕對世界第一,第二排是日本,但是如果日本你按GDP換算,中國的學費占中國的GDP或人均收入比例,超過日本的3倍,這是在世界上排第一位。如果你說公平的話,他肯定沒有從收入這個角度去考慮弱勢群體的公平性。

他的標準是照顧都市裡一部分的豪門,當然這部份人也沒必要讓孩子在國內上大學,現在一個大學生一般學費六、七千塊一年,加上生生活費大概一萬多,那麼一些學校還有名目繁多的各種收費,包括大學生生活提高,電腦、手機、吃飯、社交,起碼超過一萬,一些大城市或熱門專業或是好學校可能二萬左右,這個錢相當於一個貧困縣農民35年的收入,就造成絕對不利於一個弱勢群體。

我們時光倒退大概80年到30年代時候,中華民國這個階段,那時候有三種大學,一個是國立像北大、清華這種學校,在一個是私人大學校,最貴是教會大學,教會大學是給精英上的,他的錢並沒有超過今天的中國一般大學的收費標準。最便宜的國立大學,一年的學費是22個銀元,他只是當時工人收入一兩個月的工資,等於一個工人可以養一個大學生,一點問題都沒有。

大學生畢業像當年一般文職人員是50銀元一個月,他一個月的收入完完全全可以付自己大學一年的學費。到了魯迅級的這種教授大概六百多個銀元,他的市場比例對大學生是非常公平的,有了高等教育以後,絕對可以超過一般人的收入。不管說橫的比縱的比,瘋狂的收費並沒有一開始照顧整個社會受教育,帶來一個很大的問題,很多的農村的孩子是要藉著高等教育跨出龍門的。

記得80年代90年代初,農民考上大學一路村子要敲鑼打鼓來慶祝,這代表什麼呢!脫離農村戶口再也不用受岐視,有一個體面的工作是城裡人了,但是你現在哪怕農民交更多的錢,城裡的戶口待遇也沒有了。就說它這種擴招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將來學生有沒有出路,也沒有考慮學費能不能承擔。它是一個完全是所謂市場化,其實是利益最大化的一個對利益的追逐。

主持人:那說到教育改革的話,一般來說官方主要強調兩點,一個是說現代化,一個是市場化。那你說到這個市場化的話,那這些學生比如說如果是從貧困縣出來的話,到大學到城市裡面上完以後,如果沒有解決城市戶口的話,往往就必須回到當地去。這個問題其實是相當於是如果城鄉貧富懸殊越大的話,這些學生回到當地就業機會就越小。是不是?

韋實:這一定是這樣,因為他這個受的教育,他的心理期望值,他所學的技能,那你當然是你的差距越大,你回到這個農村越沒有用武之地,你越不會接受這種心理上落差。

而且不光是農村,就是說城市低下階層的孩子也遇到同樣的問題。就是說為甚麼很多人都批判大學生不學習,說甚麼放縱自己呢?他最大原因,就是說很多人找不找的到工作,不是因為你的學習分數高低,是因為你爸爸是誰?這是最關鍵。

林曉旭:是關係網的問題。

韋實:對它並不看你成績單,你科科考一百你沒有人你該去不了哪你還去不了哪。所以很多大學生經過中國殘酷硬式教育以後,小學考中學,初中考高中,高中考大學,到了大學在這種極其黑暗或者沒有理想希望情況下,當然就放棄了學習了。他要去享受自己的人生,就這麼簡單的一個道理。

所以說大學生整個也處於自我放縱的一個情況下,就是說是他沒有希望才這樣。如果說他所學所長或他的分數,和他的學習經歷能和他找工作可能性聯繫在一起的話,那麼他自然而然為了他自己將來人生的發展他會去學習。

主持人:那這是一個客觀情況下,就是說現在中國到處都強調這個關係網。當然你當官可以賣官,你當然有權力的學校部門或教育部門,他們當然可以賣這招生指標。所以或者就是業機會,它也可以相應有一些這個後門在走。

在這種情況下,我相信會有很多學生會比較有挫折感,沒有必然的聯繫。但是我想也有很多學生,他們可能還是希望自己努力學習以後,能夠憑自己的本事在這市場的競爭中找到一份工作,對不對?

現在至少官方輿論上,也是在強調你們要進入市場自己去競爭。那比較核心的問題,就是說市場裡面現在針對這些學生,它是不是有更多的產業結構,比較適合更多學生進入一個比較高收入的?

韋實:從現在看它發展不是這樣,因為從2006年的官方數字看2005年畢業的大學生,它是增長百分之二十幾,可是符合大學生就業市場降低了大概百分之二十六,就實際上整個中國經濟體制,在這種大的城市裡邊很大一部份這種適合大學生工作的,反倒是外資企業和這種一般的民營企業。

因為公務員在縮水,國營企業隨著改制已經不像當年大學生畢業給你放在飯碗裡邊。這已經大大的減少了。出現這個問題,造成了說大學生在這個整個國家體系裡邊,他並不是一個就是說產業扶植大學生,扶植這些高薪企業的。

恰恰相反,隨著民工期望工資超過一千一百塊錢的時候,這已經超過大學生期望薪津了。就是說整個國家這個經濟政策扶植勞動力密集型產業、製造業或者基層建築業。這些是整個拉動中國GDP發展的重要因素,就是他利用這種低匯率,去給作為西方國家一個下游的加工廠來賺取這種勞務的錢。

因為中國人的工資也低,你換上美元的話,實際上就是在西方任何國家,就是說簡直太便宜了。而且中國人還願吃苦,願意幹,他們沒有甚麼人權、保障權、說你出了事還要去告你一筆拿保險金,都沒有這個問題出現。

所以說他會鼓勵你這個政策經濟槓桿來扶植這些產業,相對於對大學生而言,他把這塊皮球踢到了民營企業、私企。那麼造成說你在沒有一個完全市場化,大的體制下教育已經走在前面了,就等於說這個東西是遠遠超越了其它行業,那麼造成它的畢業生沒法按照市場的規律得到自己應該得的,就是說你超越時代了,所以沒有你應該要的東西。

主持人:我想超越時代可能是一種說法,那換一個角度來說,是你本身整體中國經濟改革一個弊病帶來的。因為你本身中國是通過變成世界的加工廠,才造成了所謂經濟成長這樣的現象。

那麼如果都是屬於高密集度的這種勞力型的企業得到發展的話,當然一般大學生也沒有特別的優勢,所以這種就業機會並不多,並沒有說你夠條件發展,照方面的就業機會就很合理的跟著增長,沒有這樣的情況。

所以我剛才聽到你說這個數據,我覺得很嚇人。就是說縮水百分之二十幾,一般來說你比方可以說是失業人口,如果哪個國家、西方國家掉個百分之一,百分之二都是很厲害的事情。你是百分之二十幾,這個這麼特別,為什麼會有這麼大規模這個學生找不到工作?為什麼縮水這麼大呢?

韋實:這種東西官方數字並沒有給出來源,但是你從他這個分析,或者推斷。就是說像這個中國GDP神話是一個道理,就是說很多數字或者東西都被高估了,那你對於中國和印度這兩個大國而言,這產業結構是非常的不同。

印度在軟件的發展,電腦發展,那些高薪技術上的發展,它這佔經濟比重是很大的。而中國作為一個大國,並沒有做到相應那麼大。那麼一旦帶來,就是說它如果你的GDP拉動完全是大部份靠這些產業的話,那麼作為國家並沒有把這種高薪技術的發展,或者把這產業結構進行調整。

所以他以經濟改革重要作為的話,那很可能造成說你的經濟發展並沒有帶來相應這方面經濟的繁榮。就是說等於是你一個人兩條腿,一隻腿非常發達,另一條腿很萎縮。你作為平均值的話,你看到這個人好像很健康,其實都不是。

林曉旭:而且這樣子可能本身這個人發育應該說他是不健全的,不正常的一個人,應該這麼說。時間關係,這集我們先談到這,在下一集節目裡面我們繼續探討教育改革體制的問題。

各位觀眾,感謝您收看這一集的《熱點互動》節目,在這一集節目裡,我們請韋實跟我們分析了一下中國大學生就業難的現象,以及中國教育改革的一些體制性弊端,在下一集節目裡我們將就這一話題做進一步的分析。我們下一集再見。

(據新唐人電視台《熱點互動》節目錄音整理 2006/7/3 7:37 AM)(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大學生就業難 催生零工資就業
11次高考失利 38歲農家青年誓願再接再厲
防止作弊  廣州今年高考實施網上監考
不要說謊:一個在大陸被淡忘的普遍常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