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互动】中国大学生为何就业难?(一)

人气 7
标签: ,

【大纪元7月3日讯】(新唐人热点互动采访报导) 联结收看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热点互动》节目,我是主持人林晓旭,高考快到了,很多学生在努力的争取挤进大学的门槛,但是同时也有很多在校的学生在想,我能不能找到工作。大学生就业难,现在已经是普遍社会现象。

在今天节目里,我们就请本台特约评论员韦实,跟我们分析一下中国的教育改革,目前是一个什么样状况。当然教育部长在官方的会议上,他是非常肯定的说教育是成功的。但是在民间却不是这样看,所以今天我们跟大家来做一个深入的分析,韦实欢迎您来到现场。

韦实:林晓旭您好,观众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韦实,我看到《南方周末》一个报导,浙江有一个私营茧厂的老板,去一些大学生中招员工,他就像相当于挑黑奴似的随手点四个就招了,当时学生感受非常沮丧,自己学了四年,根本享受不到大学生应有的待遇,您觉得为什么现在大学生就业难,会这么普遍呢?

韦实:他的根本原因,是随着这个所谓教育产业化之后,各个高校出于谋利的一种角度,纷纷扩招。因为各个高校而言,并不用去注重教学质量,利用现有的师资,教学设备情况下,你招一百个人也是招,招两百个人也是招。

在这后勤能够保障前提下,每个学生大概每年学杂费上万,这些钱会带动高校后勤家属,包括教授、包括学术上的收入,包括考严,总总总总反正黑的白的钱,每年每个学生肯定上万,再好的两万块钱。招一百个学生,四年的话,源源不断将近千万的钱,多招二百个都是赚。

而且老师讲课这种投入,是最低投入,你只要有老师,教室弄大一点,来个三百个人也能讲,各个地方高校都争取扩招。加上这个扩招之后,教育产业化之后,高校有一定的自主权,自己来界定收费的标准,他也在大规模的挣钱,挣钱情况下发现高校这一部分确实有向市场化过度的趋势,非常市场化。

他远远超过中国整个的社会改革,中国比如就业的市场,比如说整个对大学生社会的包容度,包括大学生适合的岗位经济成长,远远没有跟上就业市场增长,所以造成很多人你可以扩招,你可以上学,但绝不能保证你可以找到工作。

主持人: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你刚才谈到是一个问题,扩招不是根据市场的需要,我有这么多就业机会,所以为什么多招学生?大家都看到,比如说刚刚官方一直讲GDP成长,按理来说很多人直接希望市场扩大了,更多学生毕业后能有机会,为什么并不是说市场本身容量扩大了呢?

韦实:这种个原因就是说,整个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并不是按照一个真正的自由的市场的完全的意义上的传统像西方这种国家,或者说东亚日本、韩国、台湾这些国家地区,他是一个真正市场去调配,一个健康经济体。中国不是这样,所以才又有中国中西部发展的不均衡,那么地方上中部和沿海的发展不均衡,农村或城市发展不均衡。

中国除了几个大的橱窗城市之外,经济是有相当大的差异,地区差非常大,也就造成“宁要大都市一张床,不要西部一套房”的事情出现,大部分学生都在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几个主要城市去挤,所以也造成你在这些城市拿到工作非常难,在这种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有两个问题,第一点工资非常的低,第二点很多地方不能学有所用发挥不了学有所长。造成有些地区剪刀差,很多学生不往那边去,造成人为一部分很难找到工作。

我们讲今天找工作难,并不是说北大、清华和全国一流的一百多所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这部分就业生反倒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反倒容易就业,选择机会多,而且可以到沿海到外企,他有很大的自由度和收入丰富度,比如说年薪上万都很正常。

可是出现问题的是每年大概400万的毕业生,那个下50%,比如说边远山区,农村,城市的下层没有一个在社会的关系网,没有一个名牌大学,甚至他的所学专业并不是一个社会热门专业,就造成这部分学生非常难以找工作。

主持人:这里面牵扯到教育公平性的问题,你这个教育改革,当初设计教育改革有没有考虑到公平性,你可以保证这些名牌大学,比方北大清大学生可以找到工作,但是对一般的院校,当初政府做这教育改革的基点是怎么样考虑?

韦实:他的基点就是说,他产生一个后果,中国的学费是世界第一的,他不是你绝对世界第一,第二排是日本,但是如果日本你按GDP换算,中国的学费占中国的GDP或人均收入比例,超过日本的3倍,这是在世界上排第一位。如果你说公平的话,他肯定没有从收入这个角度去考虑弱势群体的公平性。

他的标准是照顾都市里一部分的豪门,当然这部分人也没必要让孩子在国内上大学,现在一个大学生一般学费六、七千块一年,加上生生活费大概一万多,那么一些学校还有名目繁多的各种收费,包括大学生生活提高,电脑、手机、吃饭、社交,起码超过一万,一些大城市或热门专业或是好学校可能二万左右,这个钱相当于一个贫困县农民35年的收入,就造成绝对不利于一个弱势群体。

我们时光倒退大概80年到30年代时候,中华民国这个阶段,那时候有三种大学,一个是国立像北大、清华这种学校,在一个是私人大学校,最贵是教会大学,教会大学是给精英上的,他的钱并没有超过今天的中国一般大学的收费标准。最便宜的国立大学,一年的学费是22个银元,他只是当时工人收入一两个月的工资,等于一个工人可以养一个大学生,一点问题都没有。

大学生毕业像当年一般文职人员是50银元一个月,他一个月的收入完完全全可以付自己大学一年的学费。到了鲁迅级的这种教授大概六百多个银元,他的市场比例对大学生是非常公平的,有了高等教育以后,绝对可以超过一般人的收入。不管说横的比纵的比,疯狂的收费并没有一开始照顾整个社会受教育,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很多的农村的孩子是要借着高等教育跨出龙门的。

记得80年代90年代初,农民考上大学一路村子要敲锣打鼓来庆祝,这代表什么呢!脱离农村户口再也不用受岐视,有一个体面的工作是城里人了,但是你现在哪怕农民交更多的钱,城里的户口待遇也没有了。就说它这种扩招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将来学生有没有出路,也没有考虑学费能不能承担。它是一个完全是所谓市场化,其实是利益最大化的一个对利益的追逐。

主持人:那说到教育改革的话,一般来说官方主要强调两点,一个是说现代化,一个是市场化。那你说到这个市场化的话,那这些学生比如说如果是从贫困县出来的话,到大学到城市里面上完以后,如果没有解决城市户口的话,往往就必须回到当地去。这个问题其实是相当于是如果城乡贫富悬殊越大的话,这些学生回到当地就业机会就越小。是不是?

韦实:这一定是这样,因为他这个受的教育,他的心理期望值,他所学的技能,那你当然是你的差距越大,你回到这个农村越没有用武之地,你越不会接受这种心理上落差。

而且不光是农村,就是说城市低下阶层的孩子也遇到同样的问题。就是说为什么很多人都批判大学生不学习,说什么放纵自己呢?他最大原因,就是说很多人找不找的到工作,不是因为你的学习分数高低,是因为你爸爸是谁?这是最关键。

林晓旭:是关系网的问题。

韦实:对它并不看你成绩单,你科科考一百你没有人你该去不了哪你还去不了哪。所以很多大学生经过中国残酷硬式教育以后,小学考中学,初中考高中,高中考大学,到了大学在这种极其黑暗或者没有理想希望情况下,当然就放弃了学习了。他要去享受自己的人生,就这么简单的一个道理。

所以说大学生整个也处于自我放纵的一个情况下,就是说是他没有希望才这样。如果说他所学所长或他的分数,和他的学习经历能和他找工作可能性联系在一起的话,那么他自然而然为了他自己将来人生的发展他会去学习。

主持人:那这是一个客观情况下,就是说现在中国到处都强调这个关系网。当然你当官可以卖官,你当然有权力的学校部门或教育部门,他们当然可以卖这招生指标。所以或者就是业机会,它也可以相应有一些这个后门在走。

在这种情况下,我相信会有很多学生会比较有挫折感,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我想也有很多学生,他们可能还是希望自己努力学习以后,能够凭自己的本事在这市场的竞争中找到一份工作,对不对?

现在至少官方舆论上,也是在强调你们要进入市场自己去竞争。那比较核心的问题,就是说市场里面现在针对这些学生,它是不是有更多的产业结构,比较适合更多学生进入一个比较高收入的?

韦实:从现在看它发展不是这样,因为从2006年的官方数字看2005年毕业的大学生,它是增长百分之二十几,可是符合大学生就业市场降低了大概百分之二十六,就实际上整个中国经济体制,在这种大的城市里边很大一部分这种适合大学生工作的,反倒是外资企业和这种一般的民营企业。

因为公务员在缩水,国营企业随着改制已经不像当年大学生毕业给你放在饭碗里边。这已经大大的减少了。出现这个问题,造成了说大学生在这个整个国家体系里边,他并不是一个就是说产业扶植大学生,扶植这些高薪企业的。

恰恰相反,随着民工期望工资超过一千一百块钱的时候,这已经超过大学生期望薪津了。就是说整个国家这个经济政策扶植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制造业或者基层建筑业。这些是整个拉动中国GDP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他利用这种低汇率,去给作为西方国家一个下游的加工厂来赚取这种劳务的钱。

因为中国人的工资也低,你换上美元的话,实际上就是在西方任何国家,就是说简直太便宜了。而且中国人还愿吃苦,愿意干,他们没有什么人权、保障权、说你出了事还要去告你一笔拿保险金,都没有这个问题出现。

所以说他会鼓励你这个政策经济杠杆来扶植这些产业,相对于对大学生而言,他把这块皮球踢到了民营企业、私企。那么造成说你在没有一个完全市场化,大的体制下教育已经走在前面了,就等于说这个东西是远远超越了其它行业,那么造成它的毕业生没法按照市场的规律得到自己应该得的,就是说你超越时代了,所以没有你应该要的东西。

主持人:我想超越时代可能是一种说法,那换一个角度来说,是你本身整体中国经济改革一个弊病带来的。因为你本身中国是通过变成世界的加工厂,才造成了所谓经济成长这样的现象。

那么如果都是属于高密集度的这种劳力型的企业得到发展的话,当然一般大学生也没有特别的优势,所以这种就业机会并不多,并没有说你够条件发展,照方面的就业机会就很合理的跟着增长,没有这样的情况。

所以我刚才听到你说这个数据,我觉得很吓人。就是说缩水百分之二十几,一般来说你比方可以说是失业人口,如果哪个国家、西方国家掉个百分之一,百分之二都是很厉害的事情。你是百分之二十几,这个这么特别,为什么会有这么大规模这个学生找不到工作?为什么缩水这么大呢?

韦实:这种东西官方数字并没有给出来源,但是你从他这个分析,或者推断。就是说像这个中国GDP神话是一个道理,就是说很多数字或者东西都被高估了,那你对于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大国而言,这产业结构是非常的不同。

印度在软件的发展,电脑发展,那些高薪技术上的发展,它这占经济比重是很大的。而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并没有做到相应那么大。那么一旦带来,就是说它如果你的GDP拉动完全是大部分靠这些产业的话,那么作为国家并没有把这种高薪技术的发展,或者把这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所以他以经济改革重要作为的话,那很可能造成说你的经济发展并没有带来相应这方面经济的繁荣。就是说等于是你一个人两条腿,一只腿非常发达,另一条腿很萎缩。你作为平均值的话,你看到这个人好像很健康,其实都不是。

林晓旭:而且这样子可能本身这个人发育应该说他是不健全的,不正常的一个人,应该这么说。时间关系,这集我们先谈到这,在下一集节目里面我们继续探讨教育改革体制的问题。

各位观众,感谢您收看这一集的《热点互动》节目,在这一集节目里,我们请韦实跟我们分析了一下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以及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些体制性弊端,在下一集节目里我们将就这一话题做进一步的分析。我们下一集再见。

(据新唐人电视台《热点互动》节目录音整理 2006/7/3 7:37 AM)(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中国大学生就业难 催生零工资就业
11次高考失利 38岁农家青年誓愿再接再厉
防止作弊  广州今年高考实施网上监考
不要说谎:一个在大陆被淡忘的普遍常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