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翁啟惠十月掌中研院 以院務為主以專業服務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三日電)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今天主持院士會議時首度把他評價為具有得諾貝爾獎潛力的準院長翁啟惠院士介紹給所有院士。翁啟惠待人親切,但很低調,接受訪問時強調未來會以院務為主,以專業服務國家社會。

頂著諾貝爾光環的李遠哲掌理中研院十二年,將於十月十九日卸任,由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主任翁啟惠院士接任院長。

對於李遠哲的施政績效是否會造成壓力?將接任院長的翁啟惠認為這項工作對他是一項挑戰,因為現在中研院的研究環境包括設備與人才都很好。不過翁啟惠仍擔心研究人員的待遇問題與國外人才回國的適應問題。

翁啟惠認為台灣出現人才斷層現象,人才培育需要加強,因此,中研院有三項工作很重要,一是繼續李遠哲院長提升學術研究發展環境的政策,其次要與國內各大學合作,三是引導中研院濟濟的人才從學術專業的發揮為社會與國家發展做貢獻。

至於未來是否會像李遠哲一樣時常針砭時事?翁啟惠認為「社會對中研院長角色,沒有必要有這樣的期待,否則過程中一旦有偏,就很難讓人信服」。

翁啟惠說,李遠哲有其地位,對社會瞭解又深入,因此影響層面較多,才能處理外界這麼多事情,但他不是李遠哲,也沒有這樣的體力,所以未來工作重點仍在院務,專業方面他可以貢獻,但不懂的就是不懂,對於不懂的事他不會去談。

中研院人才濟濟,翁啟惠認為包括他自己都應該超然的從學術專業的角度來為社會與國家做貢獻,如為政府做諮詢工作,特別是高科技產業還需要提升,半導體、影像產業之外,下一階段要發展的方向應分析、規劃,生物科技的發展也非常重要,應繼續努力。

翁啟惠說,他一生做學術研究,做為科學家,現在要進入公共服務的領域,確實要有相當大的勇氣與信心,但既然決定了,就要去適應。未來他仍會花時間做研究,但更會專心院務,讓學術研究環境能吸引更好的人才。

中研院院長須要到立法院備詢,翁啟惠已做好準備,他認為立法院是講專業的地方,立法委員都很有水準,對科技預算很尊重,他到立法院是要去說明中研院的研究成果和預算分配,其他議題立委都比他懂,他不會談不懂的事,更不會談在政治上挺誰的問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