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聽障學者陳瑞麟獲中研院年輕學者研究獎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四日電)東吳大學哲學系副教授陳瑞麟剛獲頒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頒發二00六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由於他是聽障人,鑽研領域從科學轉哲學,在科學哲學與科學史專題論著方面,在台灣領先提出新理論,又是哲學界第一人獲得這一獎項,而成為十六位得獎學者當中最特別的一位。

虛歲四十歲的陳瑞麟九十二學年榮獲行政院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努力與貢獻早獲肯定,日前由妻子林柔瑀陪同到中研院參加頒獎典禮。

陳瑞麟以代表作「科學理論版本的結構與發展」得獎,他說明研究成果指出,研究科學活動本質是興趣,針對十七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牛頓有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著作,他是台灣第一個嚴肅研究其內容的學者。

陳瑞麟花了一整章二萬字篇幅,從理論談科學史發展的過程,發現從原創性延遞到下一個繼承的理論是有秩序的,他並找出背後的秩序,有如家庭結構,有父母、子女、遠親,不斷繁衍下去,他把這過程發掘揭示出來,有助大家瞭解科學的本質。

在講台致詞時聲音宏大,但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須藉讀唇或以筆談訪答,陳瑞麟說自己在十五歲升學高中之前,因為中耳炎開刀切除耳骨而失去聽力,左耳全聾,右耳剩一點聽力,聽不清楚別人說話,造成他學習極大困難,而須依靠自己努力看書學習,升大學時不以特殊學生身分而以一般生考上國立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

大學畢業考上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陳瑞麟像很多大學生一樣不清楚自己興趣,經四年摸索,總算找到自己興趣所在,就是研究科學活動本質,因此,他建議各大學各系應提供更多資源與管道幫助學生發展自我,不僅大一大二不分系,甚至不宜太早在高中分組。

天性樂觀的陳瑞麟在台大哲學所碩士班畢業未考上博士班,是一大挫折,工作一年後捲土重來考上了,他從碩士班到取得博士前後八年,又到國立中正大學哲學所念博士後研究,後來求職不順,但東吳大學哲學所聘他任教,第一年教哲學概論,班上中文系女生林柔瑀畢業後,他開始追求,兩人於三年前結婚成家,兩人主要以筆談溝通,不減夫妻恩愛濃情。

陳瑞麟對自己從正常世界進入失聰世界後的人生歷程充滿感恩,尤其是慈母在他剛失去聽力的那段適應期間給予無微不至的照顧,在慈母逝世五年後,他想起來就止不住哽咽,嬌妻不計較自己失去聽力仍嫁給他、東吳大學哲學系主任莊文瑞推荐他參加中研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甄選,都令他感念,也是努力的推動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