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廠商預期 缺料問題2-3年內無法解決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7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四日電)外貿協會今天舉辦台北國際太陽光電論壇,受邀演講廠商陣容堅強,包括矽原料全球前二大廠美國Hemlock與日本德山化學及電池前三大業者日本Sharp、德國Q-Cells、日本京瓷等對太陽能產業未來發展均持樂觀態度,多認為賣方市場延續至2008年以後,預期缺料問題2-3年內無法完全解決。

由於太陽能產業正當紅,潛藏的龐大商機,吸引眾多新興投資者的興趣,加上受邀演講者都是海內外知名大廠,現場參與論壇者大爆滿座無虛席,多位有意跨入或已經跨入太陽能產業的廠商,無不把握此一難得的機會,希望能藉機與國際大廠牽上線,其中大同公司董事長林蔚山更出席並全程參與,休息空檔不放過與大廠第一類接觸的機會,強烈的企圖心顯露無遺。

與會大廠對太陽能電池未來展望均抱以相當高的期待,普遍認為在2010年以前年複合成長率可維持在22-35%之間,產業一片光明。主要因為石化原料將愈來愈少,環境污染情形日益嚴重,環保意識抬頭,太陽能的使用還在起步階段,未來成長的空間相當大。

全球太陽能發電供應只佔全球耗電量的1%左右,約在1800MW左右,根據國際機構預估,在2040年太陽能發電比重將大幅提升至25%,相當於9000TWh規模,其中最大的需求將來自金磚四國等新興國家。

面對矽原料嚴重短缺以及太陽能發電成本仍遠高於傳統發電成本的問題,全球第一大供應商Hemlock國際業務經理Mr. Hitoshi Takahashi表示,由於矽原料廠的建置耗時較久,一般從決定投資建廠到完工投產通常需要2-3年的時間,也是目前原料供應缺口持續擴大的主因,因此,預枓至少在2008年底以前缺料的問題將難以解決,2-3年內供需翻轉不易。

至於太陽能發電的成本過高,主要受制於原料無法充份供應,以致成本降低不易,不過在薄化、轉換效率提高以及規模經濟不斷擴大的發展下,如果太陽能發電每年可以30%的成長幅度擴大規模,每年成本便可降低5%,太陽能與傳統發電成本落差將逐步拉近,預估在2010年太陽能發電成本將趨近於傳統發電成本。

如果就尖峰用電時的發電成本做比較,傳統發電成本相當高,太陽能發電反而具有競爭力,太陽能產業在未來將扮演重要的角色。

Hemlock目前矽原料的產出為7700噸,在2008年前將再擴增6800噸產能,2010年前再增4500噸,總產能可達19000噸產能,加上其他大廠陸續開出的產能,屆時應可有效舒解原料吃緊問題。

相關新聞
新能源「昶電」利用太陽能 發展潛力十足
德專家︰台灣適合發展再生能源
環署的新家 老屋拉皮要拿綠標章
葡萄牙興建全球最大太陽能發電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