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石油危機 中國經濟面臨嚴重考驗

人氣 44
標籤:

【大紀元7月7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七日電)據報導,國際石油史上的第四次危機正在逼近,國際市場原油期貨價格五日大幅上漲,其中紐約市場八月份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收盤價格創下一九八三年以來新高。油價的上漲再度敲響警鐘,中國經濟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

「上海證券報」今天在報導中表示,由於受到伊朗核危機、奈及利亞不穩定局勢等因素的影響,今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已經上揚了百分之二十三至七十五美元的歷史高位。一些市場分析人士表示,每桶八十美元的重要心理關口似乎已是觸手可及了。

報導指出,全球「資源戰爭」已達白熱化,由於中國國內的能源價格正在逐步和國際接軌,國際油價的高升,也給中國經濟帶來了很大壓力。

中國國內成品油價格的上漲勢必增加以運輸為主業的公司的經營成本。銀河證券毛昂表示,連續數次上調油價,已經導致航空公司虧得「底朝天」。油價上漲也令公共汽車、計程車等公共交通行業感到吃不消。

此外,由於原油價格上漲,化肥價格一路高攀,農藥、農膜、種子等價格也隨勢上揚,農業生產及農民生活受到很大影響,未來的糧價也面臨較大的可變因素。糧價一旦上漲,緊隨而來的就會是食品漲價;食品漲價也是歷次通貨膨脹的共同誘因。

專家表示,由於石油和下游四十三個行業都有關聯,油價上漲將導致整體經濟運行成本提高,可能引發「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

據海關統計,因為油價上漲,去年中國為進口石油多支付了一百三十六億美元,這個數字是二零零四年GDP總量的百分之零點九。

歷史上,國際石油價格曾有過三次大漲:第一次發生在一九七四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機,當時價格曾從一九七三年的每桶不到三美元漲到超過十三美元;第二次發生在本世紀八十年代初,石油價格從一九七九年的每桶十五美元左右最高漲到一九八一年二月的三十九美元;第三次是一九九零年的海灣危機,石油價格增加了近一倍。

報導引述中國國家資訊中心經濟師牛犁指出,由於在前三次危機中,中國的石油需求完全能夠自給,所以幾乎沒有受到什麼影響。而正是在這三次危機中,歐洲國家完成了對自身經濟結構的調整和能源機制的建設,其抵抗高油價的能力已經顯著提高。

他表示,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次的「危機」和前三次明顯不同。前三次的石油大漲,是一種「危機式」漲價;而這一次的漲價,卻是一種「無危機漲價」。

英國石油公司日前在北京發佈的「世界能源統計」顯示,全球石油探明儲量可供生產四十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更多的能源資源將在未來被發現,石油資源並不是實質性短缺。

報導引述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專家指出,目前的高油價決不是由石油的供求關係所決定的,大量資訊表明,是對沖基金在推波助瀾,中國政府目前應該警惕這一問題。

相關新聞
《國際股市》憂心美國升息 日股重挫
華盛頓特區獨特的通勤方式──便捷搭車
美控英國石油壟斷、操縱價格
《國際股市》歐股午盤大漲 亞股紅通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