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見泛綠、泛藍與大陸同胞共築民主中國

賀偉華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7月9日訊】得知中共政府逮捕大陸泛藍聯盟成員張起,本人倍感憂鬱而感歎中國民間非政府組織成員至今所面對的劫難,感歎於政府的任意拘捕與鎮壓行為對民眾人身自由及結社自由構成的威脅。正當悲觀失望之時,突聞臺灣泛綠聯盟之民進党伸出道義聲援援助之手,為大陸泛藍成員張起的被捕奔走呼號,心中不禁泛起一陣陣無法壓抑的狂喜。這是一件在中國民主事業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這是一件有助於臺灣海峽兩岸人民和衷共濟、共築民主輝煌的偉大事件。民進黨終於克服對中共當局的恐懼與排斥心理,克服了對血腥屠殺的歷史記憶與仇恨所導致的對大陸人民的疏離心理,與泛藍、大陸人民走到了一起。

中國民主事業,終於成為了各路正義社團與人士的力量彙聚點,成了足以凝聚所有國人的輝煌而偉大的事業。從營救張起事件開始,兩岸人民終於統一于共同的民主事業!

在國民黨政府對臺灣人民的威權統治時期,民進黨的奮鬥發展史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中國民主事業的理想樣板。從“2.28”國民黨政府血腥屠殺鎮壓,到美麗島事件,從學運世代到辯護律師世代,民進黨從一個不被政府所承認的非政府組織,從逮捕與監獄中一路走出,從幕後走向前臺、走向社會、走向執政的今天,它曾經創造的輝煌及今天遭遇的挫折有目共睹。它的發展與崛起的歷史經驗、它促進臺灣民主事業的奮鬥歷程與經驗,也是值得大陸人民學習與借鑒的。而今天捐棄前嫌主動營救大陸泛藍陣營成員張起的行為,則更是體現出這一民主黨派的大智慧。它似乎預示著民進黨終於從孤立主義的台獨惡夢中走出、擺脫了排斥大陸人民的本土主義思潮,再次真正的把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的現代民主政治理念作為其党的根本而貫徹之。

回顧臺灣人民追求民主事業的奮鬥歷程,我們得以發現:臺灣人民作為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來就是熱愛自己的祖國的。在二戰勝利、日本法西斯投降、國民黨政府接管臺灣之時,整個臺灣寶島沉浸在一種從未有過的回歸祖國的普遍喜慶與歡樂之中。人們張燈結綵、夾道歡迎國民黨政府及其官員,希望從此獲得與中國大陸人民平等的自由與權利,希望從此抬頭做人不當亡國奴。那個時候,從沒有人有過台獨的念頭!同文、同種、同族的臺灣人民歷來把大陸同胞視為手足、視為兄弟,把大陸視為具有共同歷史傳承與文明自豪感的一個共同體。然而,不幸的是,蔣介石國民黨政府卻對臺灣人民進行著有甚于日本法西斯強盜的、殘酷的專制統治與壓迫。官員的特權、腐敗與屠殺給臺灣人民留下了太過深刻的創傷與歷史記憶;國民黨政府的專制與壓迫給臺灣民主人士與知識份子留下了太多的苦難與不幸,臺灣人民基於生死存亡的自身利益的考量,才滋生排外的本土主義思潮而希望於台獨能夠避免屠殺與血腥,保障臺灣人民的福祉。

“2.28”事件

1947年2月27日,一個普通的緝查私煙所引發的民眾維權事件,導致了蔣介石國民黨政府對手無寸鐵的民眾、工人、民意代表、教授、律師、作家、醫師、記者等臺灣國民的大規模屠殺,死亡人數不下兩萬,無數與此毫無關係的民主人士與知識份子被屠殺、被逮捕。從此,國民黨專制政府在臺灣人民的眼中成了有甚于日本侵略者的外來政府,對祖國大陸的疏離情緒,擺脫專制統治與屠殺、追求民主、自由與獨立城了臺灣人民的生命主題。

中壢事件

上世紀70年代後,臺灣的經濟飛速發展,中產階級崛起,大批的異議人士、獨立知識份子在沒有成立政黨權利的政治環境中,以黨外的非政府組織團體的形式走向政治舞臺,通過選舉與執政黨爭奪權力,“1977年11月19號,臺灣舉行縣、市長選舉,在桃園縣是由國民黨候選人歐憲瑜和因舉行反對活動而被國民黨開除的黨外候選人許信良對決,選舉競爭異常激烈。開票當天,出現了國民黨操縱選票的傳聞,中壢市民包圍了投票所,並放火焚燒了中壢市警察局。”引發著名的“中壢事件”。這次,黨外人士紛紛入選。從此,臺灣黨外民主運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開創了臺灣人民通過選舉爭取自身民主權利、抗拒威權統治、追求自由民主的一條切實可行的發展道路,也為大陸人民探索民主政治發展之路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方法與思路。

美麗島事件

1979年12月,在臺灣高雄發生了全球矚目的民主運動,非國民黨的民主人士、獨立知識份子走向民眾、走向街頭,與國民黨政府發生正面衝突,再次遭遇到可怕的暴力毆打與鎮壓。近200人受傷,許多人被捕。

在民進黨組党之前、美麗島事件還未發生之時,臺灣民主人士、獨立知識份子通過創辦報刊雜誌(如雷震的《自由中國》等),透過選舉機制,進行著各種橫向聯合與組織工作,社會各階層民主力量崛起,國民黨黨外獨立參選人有了日益增多的獲選機會。在1978年12月16日,美國政府中斷與臺灣中華民國政府的外交關係,蔣經國借此中止一切選舉活動,由此而引發黨外人士的普遍反對及社會的強烈反響。

以黨外運動的重要領袖余登發因叛亂罪遭逮捕為標誌,拉開了美麗島事件的序幕。民眾示威遊行,與員警發生衝突,國民黨政府在全島開始逮捕黨外人士。“1980年2月20日,警總軍法處以叛亂罪將黃信介、施明德、張俊宏、姚嘉文、林義雄、陳菊、呂秀蓮、林弘宣等人起訴,其他30多人則在一般法庭遭到起訴。”

然而,鎮壓並沒有挫敗人民的民主追求,人民愈挫愈勇,引發了社會與國家政權的正面對抗,美麗島事件爆發。打破一黨專制的局面,以民主、團結、救臺灣為總綱,民進黨組党成功。

野百合運動(學運世代)

象大陸80年代的學生運動一樣,臺灣的學生運動不僅是震撼威權統治的主要力量,和其他的社會運動並肩作戰,而且為民間文化力量提供了優秀的生力軍。1990年3月16日,學生團體于中正紀念堂發起靜坐、絕食運動,要求“解散國民大會、召開國是會議、訂定政經改革時間表、廢除臨時條款等四大訴求”。學生的抗爭浪潮,演變成臺灣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學運,史稱野百合運動。最後李登輝會見學生代表,回應學生們的訴求與政改方案。學生抗爭理性和平收場,從此野百合成為臺灣學生崇尚自由與民主的精神象徵。

辯護律師世代

就象今天大陸層出不窮的良心律師挺身而出、為權利受到侵害的國民辯護一樣,在美麗島事件爆發時,為了營救被捕的黨外人士,一大批律師挺身而出,甘冒風險在軍法大審中為黨外人士作辯護,其中就有陳水扁、謝長廷、蘇貞昌等人,史稱辯護律師世代。

2000年,從民進黨執政開始,臺灣終於迎來了中國第一個民主自由的政體。臺灣人民終於在抗拒威權統治壓迫與屠殺的寧靜革命中獲得自由、獲得解放、獲得追求幸福、參政議政的民主權利。而為此做出巨大犧牲與貢獻的泛綠聯盟、民主進步党成員的光輝更是燦爛奪目。他們歷盡劫難所走過的道路正是今天大陸同胞、民主人士努力開創與跋涉的艱辛之路;他們的人性光輝與政治智慧與大陸的民族事業交相輝映,為大陸的民主志士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理想藍本。中國大陸的民主革命離不開臺灣人民的寧靜革命,就象臺灣的民主與自由、臺灣人民的幸福安康離不開中國大陸的民主與法治建設一樣。人類的和平與幸福有賴於對中共專制暴政的徹底終結、有賴於中國的民主建設,它不只是大陸人民的責任,而是人類、尤其是與大陸人民唇齒相依的臺灣民主社會的共同義務。

中共暴力政府比蔣介石專制政府殘忍十倍,中共對大陸人民犯下的血債勝過蔣介石百倍,昨天與今天它如何對付大陸人民,明天還將如何對付臺灣人民。恐怖與血腥所導致的孤立主義、本土主義的自救行為──台獨──,不光無法實現自救,而且為中共分裂臺灣民眾與社會、武力涉台提供了根據。在暴力威脅之下的台獨情有可原。然而,把台獨作為一個追求民主與自由的民主黨派的生命主題卻是缺乏政治智慧的。“台獨”一出,臺灣的統一意志被瓦解了,13億大陸人民絕望了,從此臺灣的政治家們不是以解放者的姿態與勇氣而受到大陸及臺灣人民的追捧,而是受到絕大多數華人的唾棄。今後,無論台獨成否,他們都將在瘋狂的武力恐嚇與威脅下無處藏身,遑論苟安一方!

如果臺灣的民主政府對大陸中共紅色恐怖政權不是秉著本土主義、孤立主義的疏離政策,而承擔起民主社會及公民的道德責任與歷史使命的話;如果臺灣民選政府能夠以民主統一為理想與追求的話,臺灣的政治家獲得的將是全球華人的支持與捍衛、全人類的追捧、13億大陸人民的愛戴!

在民主統一的誓言之下,全球華人才能看到希望的曙光而團結在民主統一的旗幟之下,形成共同的意志與決心,形成不被瓦解而是瓦解中共的強大力量,形成來自全球乃至大陸人民的日益強大而廣泛的支持與聯盟!

臺灣的民主與自由、臺灣人民的幸福與安康有賴於大陸的民主政治建設,有賴於臺灣的民主政治力量對大陸民主事業的支援,它需要的不是與中共勞民傷財的武力對抗與軍備競賽;它需要的不是去中國化的台獨政策。而是把臺灣打造成中華民族堅如磐石的民主陣線,把自由、民主、人權與法治思想傳遍大陸的大江南北的每一個角落;把民主自由下的和平統一打造成中國人民普遍追求的共同理想與目標。這才是民進黨在遭遇中共圍追堵截而喪失了許多政治資源與民意支持之後,重新獲得廣泛支持的根本點;這才是臺灣民主先驅用他們曾經的人性光輝與民主理念擴大影響、再創輝煌的歷史機遇。

一念之差,往往決定著成功與失敗,而今天民進黨對大陸泛藍聯盟同胞張起伸出的援助之手,則再次表現出民進党政治家們的大智慧,民進黨終於從臺灣狹小的地緣政治空間走出,而確立起了更加遠大的政治理想,捍衛中國公民的結社自由,從張起被捕事件開始;建立中國的現代民主政治,從中國的多党政治文明的構建開始,從構建大陸的泛綠聯盟開始。而泛藍、泛綠兩大聯盟與大陸同胞的唇齒相依、和衷共濟,最終將構建起包括臺灣人民在內所有中國人民的自由與民主、幸福與安康。

《民主論壇》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公民維權的去政治化,中共分化瓦解異己的陽謀
多米諾骨牌效應:物價飛漲、房市崩潰、金融危機、銀行倒閉
非政府組織與團隊歸屬生命意義的自我賦予
賀偉華:為了忘卻的紀念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