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圖掌控傳媒 中共在港頻出手

人氣 20

【大紀元8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吳雪兒綜合報導/近期香港傳媒界熱鬧非常,先傳出多個財團均對收購香港無線電視台(TVB)部份股權表示興趣,當中包括中共中央電視台(CCTV)。8月8日,在港有33年歷史的中文財經報刊「信報」報系證實被富商李嘉誠的兒子李澤楷收購一半股權。收購消息公佈後翌日,政府宣佈「空降」電訊管理局副總監傅小慧接替在本週退休的副廣播處長吳錫輝,下週一履新。在此起彼落的收購傳聞、整頓與人事變動聲中,社會各界看到中共政權在香港報紙、電視、電台等三大媒體領域的繁忙鋪排,企圖在中國這一片唯一享有法治人權的土地上,全面掌控言論陣地。

近期,香港兩家私營的老牌傳媒「信報」及無線電視先後因為老闆年邁而無親信接手,或者對前景缺乏信心下,傳出被收購的消息。

無線電視因大股東邵逸夫年紀老邁、身體欠佳,加上其親人及子女無意接手,近年來叫賣的消息不絕於耳,當中李嘉誠兒子李澤楷、新地大股東郭鶴年、身為上海政協常委的香港富商周亦卿,以及和記黃埔等集團都表示過對邵逸夫所持股份有興趣。據香港《英文虎報》報導,中共央視正在考慮收購TVB集團行政主席邵逸夫持有的TVB32.49%股份,總交易金額預估高達64億港元。

中共央視介入後,情況變得更加複雜。但此事在現年99歲的邵逸夫日前因肺炎住院後,已暫時打住。

親共財團頻染指港媒

8月8日,另一收購傳聞得到證實:李澤楷以超過2.4億元購入「信報」報系的5成股權。

有業界人士認為,李澤楷收購「信報」未必與中共有關,因為李澤楷剛出售了在新加坡上市的盈科拓展,「信報」可能是李澤楷的最新努力目標。儘管李澤楷的行事風格有異於父親李嘉誠,但當事情涉及中共的喜惡時,最後結果仍要作「妥善」安排。李澤楷早前欲出售電盈給外資,引起北京不滿,最後電盈落到北京信任的親中人士手上。

時事評論員凌鋒指97後,李嘉誠的財團逐步涉入香港、台灣、大陸的媒體,以李嘉誠與北京的關係,人們擔心因此影響香港的言論自由,不是沒有道理。

據悉,爲了維持「信報」編輯自主,於收購初期,林山木夫婦及李澤楷將各持50%股權。半年後,李澤楷持股量將由50%增至約70%,而林氏夫婦持股量則由50%降至約30%。

股權安排難保編輯自主

香港會計師蘇先生認為,股權的安排未能有效保障編輯自主。他說:「不要說持有5成股權,就是兩成股權都可以進入董事會,造成影響。」

業界一般認為,收購初期,「信報」編採自主應該沒有問題,但打後就很難保證。作為《信報》專欄作家之一的王岸然說:「它(「信報」)是一間比較保守、比較文人的報社,一群熟人去辦,都比較不是很企業化,是簡單的──人事簡單,理想簡單。我想現在轉了給李澤楷,那李澤楷從來也不是文人,他又不是做新聞的,他有興趣的,很明顯他是一個商業的企業家,那他一定會對《信報》作出大的改動,這個是不必懷疑的了。作為一個普通寫東西的人,只是看著如何而已。」

消息人士指「信報」員工對於公司被收購並沒有「大灑水喉」(資源充裕)的感覺,而且對未來能維持編輯自主的信心不大,加上將會幫助李澤楷打理「信報」的何國輝有「魔童」及「神童輝」之稱,曾先後參與過壹傳媒、星島報業及電盈的管理工作,據聞有「大刀闊斧」(裁員)的作風,因此員工多採取觀望態度,「見步行步」。

政務官「空降」港台引憂慮

當「信報」被收購傳聞最終得到證實的翌日,港府宣佈爭議多時的副廣播處長人選,由原任電訊管理局副總監的傅小慧「空降」港台,接任即將退休的吳錫輝。

將於08年退休的廣播處長朱培慶,對於其處長一職會否同樣遇到政府「空降」政務官接任的局面,強調現時只會採取實事求是、見步行步的態度面對。

吳錫輝在歡送會上多次激動的發言,鼓勵員工維護港台的核心價值,並且多與新副處長溝通,取得默契。他說:「我相信新副處長會協助港台改善行政措施,部門的成功、失敗,都靠大家……我的心永遠都在香港電台!」

港台節目製作人員工會主席麥麗貞認為,今次政府的安排不好,人選亦不適合。她表示,廣播處長休假或外訪時,副廣播處長便擔任署理處長及港台總編輯,一旦需要進行編輯及製作方針決定時,傅小慧未必熟悉港台運作,恐到時未能充分掌握;而且對她在管理財政及人事方面的表現,員工及工會都表示憂慮及有所保留。

香港記者協會對政府最新的任命表示關注。記協主席胡麗雲說:「我們知道這一位新入主的管理人員,其實就沒有任何一個公共廣播的經驗,以致於究竟她明不明白傳媒機構裏面有一個核心價值,就是新聞自由、言論自由這件事,我們不知道她對於這件事的看法是什麼,或者定位是怎麼樣。但是我們在表面上,從她那個工作資歷裏面來看,我們都會覺得有一些憂慮。」

是次任命被外界視為「政府整頓港台的第一步」。

今年6月底,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在香港電台《公民社會》節目的「天地博客」主頁中一連4天發表網誌(Blog),表達對有關香港民主發展的看法,並鼓勵市民參加七一遊行。此舉遭到親中共的人士及報刊猛烈抨擊,批評香港電台作為公營機構,不應該煽動市民上街,影響社會穩定。

港台中人解釋,「天地博客」每週都會邀請社會名人寫網誌,過去的十多名嘉賓包括了左中右的人物。由於從媒介知悉陳太會參加七一遊行,便再度與她聯絡,因此安排純粹根據傳媒按新聞重要性的邏輯運作,而港台高層亦認為這安排是正常節目運作及正常的編輯決定。不過,部份港府官員批評港台不可能不考慮政治後果,甚至將這次安排視為挑戰中央的做法。
立法會議員劉慧卿去年11月曾在其前Z那纀舅W撰寫一篇名為「公佈檢討港台細節 解釋公眾疑慮」的文章,內容曾提到:「在曾蔭權的所謂選舉期間,傳媒流傳中央政府為他當選後定下3項任務,就是要警務處重組政治部來整頓民主派、整頓港台將它變為政府的宣傳喉舌,和整頓廉政公署,令它不要影響行政機關的管治權威。」

中共滲透港媒早有預謀

被親共陣營視為民主派輿論陣地的港台,自曾蔭權出任行政長官後可說「無日安寧」,審計署早前更指港台行政混亂不利強政勵治。

對於香港媒體業界逐一落到親中共人士或家族的手中,以及香港唯一的官營媒體香港電台被續步整頓,凌鋒有這樣的分析:「中共為了開展海外統戰,需要自己的喉舌。但是積多年的經驗,在97前已經總結教訓,那就是不能自己拿錢辦媒體,因為派出的管理階層『只紅不專』,加上已經全面腐敗,必然成爲貼錢的無底洞。而且由中共直接辦媒體,色彩太明顯,首先就沒有公信力,必然沒有讀者。因此最好的辦法是『打進去,拉出來』。」

他續說:「80年代後,中國大陸來到香港的中共背景人士和香港的中共週邊人士已經以不同面目滲透到香港的民辦媒體,現在正在發揮作用,這是『打進去』。『拉出來』則是對媒體老闆或高層進行統戰,或給予在中國做生意的方便,或授予各項政治榮譽,如政協委員之類,從而把他們劃入『愛國』的『體制』內。追求私利是人性的弱點,多少英雄好漢能夠禁得起這種誘惑?何況香港還有『一國』的政治壓力。民辦報紙的轉向比共產黨辦媒體更『專業』,不太容易被讀者覺察,這才容易洗腦。」◇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李家同:道德低落,兇殘文化正在形成 (09/23/2000)
普京下令兩年內自車臣撤軍
蘇進強:李登輝關心政局 不介入政爭
傳吉林副省長鬼節出車禍  跟車女記者死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