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北縣府編一千四百萬 打造公共藝術生活化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旭昇台北縣十四電)您周遭的公共藝術只是冷冰冰的藝術展示?你曾經與它互動嗎?台北縣政府明年將編列一千四百萬元,打造縣府與週遭的公共藝術空間。從規劃內容、藝術創作過程以及日後的互動,都將強調與民眾的互動。希望由藝術家與民眾,共同打造出蘊含在地生命力與文化特色的公共藝術。

國外許多大城市因設置公共藝術而聞名,甚至成為國際旅遊、觀光景點以及人文精神的新地標。台北縣的姐妹縣洛杉磯縣音樂廳前的兩座公共藝術,矗立在噴泉中,令前往參訪招商的縣長周錫瑋與團員印象深刻。

文化局長朱惠良以美國芝加哥和波士頓、德國漢堡、日本東京等文明都會為例說,科技發達的城市,高大、冰冷的鋼筋水泥群中,公共藝術可以軟化、舒緩、溫暖原本緊張、擁擠的空間,也營造出一個民眾與藝術相遇的自然情境。

不過,台北縣的公共藝術許多都缺乏與民眾的互動,失去「公共」的原意。甚至於公家單位自己都不重視,還有錯誤的示範。依據台北縣公共藝術設置總體檢報告,其中,縣政府大樓與縣民廣場,原應設二十四件公共藝術品,卻只設三件。

甚至包括台北縣府稅捐處設置的雕刻大師朱銘作品「太極」,也遭隔離避免民眾碰觸,形成錯誤示範;經過文化局公文要求改善,稅捐處才取下這些背離公共藝術原意、破壞作品美觀的紅色欄杆。

即使是縣府自己設置的公共藝術也不理想。朱惠良舉例,縣民廣場前設置的「鳳凰日晷」公共藝術,以現代造型詮釋東方文化的四獸青龍、白虎、玄武、朱雀的圖騰。但作品位於公園角落,不利於遠距離觀察,也缺乏與民眾互動。

朱惠良今天特地在「鳳凰日晷」前舉行記者會指出,公共藝術就是可以觸摸、攀爬、或親近、互動,甚至創作過程是民眾一起參與的。公共藝術具有「與環境結合」和「強調民眾參與」兩項特質。

實際上,縣府因經費因素,就有許多應該設置的公共藝術地點,仍沒有設置公共藝術品。以縣府十八樓的縣政會議辦公室為例,原規劃地點目前以一幅觀音山的空照圖代替,已經在當地出入開會半年的朱惠良,今天也搞不清楚那是觀音山,還以為是「鶯歌石」。

文化局發現,縣府公共藝術設置案並未執行完畢全部應設置二十四件作品的縣府大樓與縣民廣場,因為經費關係只設置三件。朱惠良認為,縣府自己應該以身作則,在困窘的財政下,將於明年編列一千四百萬元經費,推動公共藝術。

不過,朱惠良強調,這次的公共藝術方案沒有任何預設立場,但一定強調公共性。除了藝術家、建築師與景觀設計師的溝通,更強調與民眾溝通。她說,如果沒有充分與當地民眾溝通,就缺乏「藝術走入公共空間」的本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