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研議引藏水入黃河 引發環保爭議

人氣 1

【大紀元8月2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日電)「美國之音」今天報導,中國擬議將西南地區豐富的水資源調入黃河,解決西北地區的乾旱問題。這將是繼三峽工程之後又一個重大的水力工程。但與其他工程一樣,這項規劃也引發了巨大經濟效益和環境保護方面的爭議。

引西藏水資源入黃河是中國雄心勃勃的南水北調工程的一部份,被稱為南水北調的西線工程。

黃河水資源管理委員會主任李國英昨日在北京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說,這項工程勢在必行,因為西北地區的經濟發展導致黃河水資源枯竭,因此這項工程對於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資源,促進西部開發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科學院水力專家劉長明表示,這項工程得到中國政府的強有力推動,因此它不僅僅是一個抽像的規劃,而且是一個將要付諸實施的方案。

劉長明是負責就這項工程向政府提供咨詢的專家之一,據他透露,南水北調西線的一期工程將在二零一零年開始動工。

西線工程的基本構想是,從西藏地區向北開鑿一條三百公里長的運河,把中國西南部水流湍急的雅壟江、雅魯藏布江和大渡河豐富的水資源引入西部地區。

李國英說,按照目前的不變價格計算,整個南水北調工程大約需要人民幣五千億元,單是西線工程就需要投資三千億元。

報導指出,與中國其他重大水利工程一樣,南水北調及其西線工程也受到民間環保和人權組織的強烈關注,引發了水文、地質以及環保方面的重大爭議。

四川省地礦局區域地質調查隊總工程師范曉在接受採訪時說,調西南水源入西北的所謂西線工程是政府在沒有經過科學的可行性論證之前就制定的既定方案,後來的論證不過是為方案的上馬尋找根據。

范曉說,這個耗資巨大的水力工程對於生態和環境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從整體看來是得不償失的。

他說,按照黃河水力委員會計算的數據,它也只能解決西北地區五十年的缺水需求,那麼五十年以後怎麼辦?另外西線工程完成之後,對長江流域下游的生態環境也有很大影響。這些負面效應並沒有得到綜合考慮,這個工程總的效益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現在實際上是有很多不同看法的。

長期在西南地區水文地質勘探第一線工作的科學家范曉認為,南水北調之後,長江的水流量將急劇減少,而三峽大壩等一系列長江水利工程都是以目前長江的水流量來計算的,這就勢必造成巨大的浪費和經濟損失。另外,西線工程完成之後,對整個長江流域的生態和環境的破壞程度將是驚人的。

他說,長江水量減少以後,對下游水的環境和質量將產生嚴重的影響,水污染的狀況可能會由於上游來水的減少而加重。另外要在大渡河、雅壟江和通天河上游築一系列的高壩攔蓄水流,形成一定高度落差,才能形成自流,引入黃河。而大壩築起來之後,會對長江流域上游的許多區域形成大面積淹沒,對藏族地區的許多牧場和草場會造成嚴重的損失。

此外,民間環保活動人士汪永臣也認為,目前中國在環保領域有法不依的現象仍然嚴重,重大工程的環境評估普遍存在長官意識,專家迎合的現象,她呼籲重大工程的環境評估必須要有公眾的參與。

她說,中國的一個普遍現象就是,在很多大的工程動工之前,都是由專家來決定,然後環境評估也都是找施工單位來進行,這就會產生許多問題。

相關新聞
【命運的迷霧】命運的有無
風水理論和流派
中國泛藍聯盟成員有意參選民代 教職不保
國務機要費爭議  馬英九:總統要說實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