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示威活動 泰國軍事政變的最大壓力

標籤:

【大紀元9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吳協昌曼谷二十三日專電)泰國軍事政變進入第四天,隨著他信避居國外,宋帝主導的民主改革議會掌握全部局勢,但政變的後遺症也開始浮現,反對政變的聲音逐漸加大,尤其是學生的力量將成為軍人政府最大的壓力。

一九三二年泰國軍方發動政變,成立君主立憲的民主政體,包括這次在內,共發生十八次政變,學生運動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這次宋帝發動的軍事政變,第一個發出反對聲音的也是學生團體,幾乎都與過往的政變後走向相同。

泰國的學生運動源自七0年代,第一次走上街頭也是起於軍人政變,學生不滿將領延後退休而抗議;一九七三年十月,近五十萬學生聚集,抗議軍政府的種種作為,並與軍隊衝突,迫使泰王出面,並導致軍政府下台。

此後,學生與軍人的緊張關係並未減緩,再加上泰國共產黨介入,學生對於軍事政變的反應,總是領導著泰國的反對聲浪,最近的一次在一九九二年,蘇欽達率領的軍政府,面對民眾的抗議聲浪,雙方再度衝突並造成多人死傷,雖然學生在這一次的示威抗議中,並非居於絕對主導的地位,仍佔很重要的角色。

時隔十五年,泰國再度政變,表面上不像十五年前的風聲鶴戾,但由於軍事政變對泰國的民主制度以及國際形象造成莫大傷害,雖然軍人政府下令禁止集會遊行,昨天在暹邏模範廣場聚集抗議這次政變的主角,依舊是學生。

朱拉隆功大學政治科學系教授提帝南就提到,泰國的民主政治史,一直就是民主、貪污、政變、流血的惡性循環,這次政變應以過去為借鏡,避免再生流血衝突。

然而軍方掌權之後,一連串針對媒體、民眾集會以及政黨活動的管制,隱然逐漸引起民主派學生不滿,昨天的集會雖只有少數人,但泰國大學生凝聚的力量龐大,一旦重演過去軍人對峙的局面,恐怕後果更不堪設想。

相關新聞
李家同:教科書變輕了,弱勢學生擔子變重了
李家同:青少年的邊緣化現象
李家同:關心功課不好的孩子
李家同:我們的社會會產生兇殘的文化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