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中國網上商城擊敗美國對手

標籤: ,

【大紀元9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馮靜編譯) 當中國的互聯網開始興旺,當地企業經常比海外公司有較大的優勢,華爾街日報報導說,這是由於中國互聯網的管理者限制外國人的經營權,使外國人難以參與互聯網上的商業競爭,同時國內公司也比較瞭解和適應中國市場上的特性。

華爾街日報8月21日報導,於佩格(音Peggy Yu)及其丈夫李國清(音Li Guoqing)在中國網上銷售剛剛興起之時,1999年創立了在線售書網站、噹噹網(Dangdang.com)。今天,中國聲稱有1.23億互聯網用戶,噹噹網則擴展了銷售新產品的範圍,並聲稱是中國最大的網上銷售商。它的成功使於女士和李先生抵制了資金雄厚的外國對手、德國媒體巨人貝特斯曼集團(Bertelsmann AG)的競爭,並拒絕了亞馬遜公司(Amazon.com Inc.)的接管提議,亞馬遜公司稍後購買了噹噹網在中國的主要競爭對手、卓越網(Joyo.com)。

噹噹網的經歷和其他類似的公司顯示出這些互聯網企業的地方競爭者如何競爭,甚至挫敗類似亞馬遜、雅虎、谷歌和易趣 (eBay)這樣的外國競爭者。

地方公司成功的原因之一,中國互聯網的管理者限制外國人的經營權,使外國人難以參與互聯網上的商業,例如,強迫公司提供的網上內容必須符合中國的審查制度。分析員和管理人員說,成功的關鍵在於國內公司能夠瞭解和適應中國市場上的一些不同特性。於女士說,當當必須對亞馬遜和其他公司的初始模式做出調整。例如,大多數噹噹的中國購書者的付款方式為交貨時付現金,中國還沒有普及使用信用卡。

北京技術研究公司、國際分析(Analysys International)總裁愛德華·於(Edward Yu)指出,外國互聯網公司有時沒有給當地管理人員足夠的權利,以使他們的企業適應地方風俗。而且,國外的網絡公司也發現難以與地方建立合作和發行的渠道。

易趣2003年購買了中國公司,但仍然落後於競爭對手、淘寶網(Taobao.com),淘寶通過對賣主提供免費服務,已在許多方面領先於易趣。在幾年來抵制這個模型之後,易趣去年下半年也開始對賣主提供免費服務。

這場競爭從一開始就很激烈。貝特斯曼公司啟動網上售書服務BOL,同年噹噹網開始創辦。第二年另一個中國競爭對手卓越網創辦。許多其它公司也開始在網上銷售書或其它消費品。

在中國使用信用卡還不普及,意味著許多潛在客戶不能在網上付款。因此噹噹網轉換付款方法為其它二種: 貨到付款和郵政匯票。目前噹噹網的交易只有大約15%通過信用卡付款。
另一個障礙在於中國分片的交付系統。噹噹網現有三個倉庫分別在北京、上海和廣州,為了確保能很好的延伸到大城市外銷售,這個公司已經啟動分片交易,在橫跨中國大約170個城市經營將近50個交付公司。

41歲的於女士說,亞馬遜主管人員2004年找她表示有意購買噹噹網。但她和丈夫僅願意賣掉少數股份。亞馬遜堅持要購買,在別處這是他們的習慣做法。

那一年晚些時候,亞馬遜花費了大約7500萬美元購買了噹噹網在中國的競爭者、卓越公司。目前噹噹和卓越在一些方面不分上下。另一個中國市場研究公司、上海艾瑞市場咨詢公司(iResearch Co.)估計,噹噹網去年在其站點銷售大約5520萬美元的物品,稍微少於卓越銷售的5640萬美元。艾瑞還估計,噹噹的銷售去年幾乎增至三倍,而卓越只增加了50%。分析員于先生說,噹噹網”能夠成為網上銷售市場的龍頭”。(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多數網民下輩子不願做中國人
中國遊客出境遊10種不文明行為曝光
鼓勵創意 裕隆日產舉辦首屆青少年創意寫作賽
SK-II風波續 中國寶潔公司網站被入侵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