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嬰兒時期的心臟雜音

張嘉侃醫師(台灣振興醫院小兒科主任)

人氣: 14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9日訊】喜獲麟兒的陳先生、陳太太帶著一個月大的小寶寶到醫院接受健康檢查及第二劑的B型肝炎預防注射,然而經過醫師詳細聽診之後,卻宣佈了一個不好的消息,「這個小寶寶有心臟雜音,可能罹患了先天性心臟病,必須轉診到小兒心臟專科接受進一步的檢查」,當時陳先生、陳太太都愣住了。

第二天趕快帶著轉介單到小兒心臟科掛號、求診,經過小兒心臟專科醫師詳細的聽診及彩色杜卜勒超音波心圖檢查之後,總算真相大白,並不是嚴重可怕的先天性心臟病,而是暫時性肺支動脈狹窄,不需過於操心,這時陳先生、陳太太才鬆了一口氣。

心臟雜音在嬰兒時期是相當常見的症狀,然而並非有心臟雜音的嬰兒就是罹患了先天性心臟病,相反的,大多數心臟雜音的嬰兒隨著年齡增加,雜音會慢慢消失,這是什麼原因呢?根據統計,大約有百分之五的新生兒或百分之五十的早產兒在出生幾天後臨床醫師可在胸前聽到心收縮的雜音,而根據彩色杜卜勒超音波心圖的檢查,發現在左或右的肺支血管可偵測到亂流,因此我們可以確定診斷為左或右肺支血管狹窄,隨著年齡長大,這些雜音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會自動消失。

根據我們的研究也發現大約有2.2 % 的嬰兒可聽到心臟雜音,而有92 % 的雜音都在四個月內消失。其雜音形成的原因並不是很清楚,但是一般學者專家均認為,此可能與胎兒血流動力學演變到新生兒血流動力學有關。

我們知道在胎兒時期由於肺泡不擴張,肺阻力極高,因此右心室進入肺動脈的血流大都經由開放性動脈導管而流至降主動脈,導致左、右肺支血管因血流量小而處於發育不良的狀態;出生以後,肺泡擴張,肺阻力下降,三天之內開放性動脈導管又關閉,肺動脈血流必須直接流至左右肺支動脈,而此時肺支動脈仍然處於發育不良的狀態,自然就產生了相當性肺支動脈狹窄的雜音,隨著年齡長大,藉著血流的效應,左右肺支血管逐漸發育完成,沒有相對性肺血管狹窄的現象,雜音自然就會消失,因此這類嬰兒的雜音就不會被聽到。

此外,我們還發現罹患這種心雜音的嬰兒,其右肺或左肺動脈與主動脈管徑的比值較正常嬰兒為低,且血流速度較快,然而在四個月後其比值則逐漸與正常嬰兒差不多,其結果亦可證明肺支動脈狹窄是一種自然生理的現象,不需過於擔心,大部份均可自然恢復。

另外有些嬰兒的心臟雜音是由於心室中隔缺損所引起,這些嬰兒可能在新生兒時期一點症狀都沒有,在嬰兒室也不會被聽到心臟雜音,但是檢查時,由於肺壓尚未下降,左右心室之間沒有壓力差,因此不容易被聽到心臟雜音,但是在常規健兒門診時,由於肺壓下降,左右心室之間有明顯壓力差,血流可由高壓的左心室快速的流到低壓的右心室,因此臨床上即可聽到心縮期的心臟音。

根據彩色杜卜勒超音波的檢查結果,我們可以把心室中隔缺損分成各種不同的型式,例如:膜性心室中隔缺損、肌肉型心室中隔缺損、以及動脈下端心室中隔缺損等,如果嬰兒是由於肌肉型心室中隔缺損引起雜音,就可能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機會自動癒合、雜音消失。至於膜性心室中隔缺損的嬰兒,則有百分之五十的機會可自動癒合,而動脈下端型的心室中隔缺損則癒合機會相當低,可能需要外科手術治療。

倘若這些心室中隔缺損合併有肺動脈壓過高的現象,則可能需要更早做外科手術治療。因此嬰兒時期由於心室中隔缺損引起心臟雜音的嬰兒,其預後各有不同,有幸亦有不幸,不可一概而論。當然亦有些嬰兒的心臟雜音是由於瓣膜狹窄,例如:肺動脈狹窄,主動脈瓣膜狹窄,或其他複雜心臟畸型所引起,其預後更是不一樣。因此一定要接受彩色杜卜勒超音波心圖檢查,如此方能確定診斷,擬定治療追蹤的方針,而提供父母親參考。

有些嬰兒可能有心臟雜音,但是並沒有心臟血管解剖學的異常,此就是我們所稱的功能性雜音,最為良性的雜音,典型特徵為發生在心臟收縮期,且聲音相當悅耳,類似海鷗的叫聲,隨著年齡長大慢慢都會消失,且不需限制活動,甚至不需任何治療,父母親可以放一百二十萬個心。

總而言之,心臟雜音在嬰兒時期並不是很少見的症狀,目前由於醫學科技的進步,藉著高畫質的影像技術,以及微小探頭的引進,己經能夠把嬰兒時期的雜音藉著彩色杜卜勒超音波心圖檢查技術,作個精確的診斷,區別出來良性、暫時性或是威脅生命的雜音,因此父母親一旦被告知嬰兒有心臟雜音不必過於緊張,大部份都是良性、暫時性的現象,在小兒心臟專科醫師精密的檢查下,大部份疾病都可偵測出來,而確定治療追蹤的方針。

所以賢明的父母們一定要按照健保局所建議的健兒門診預防保健的時程,接受小兒專科醫師仔細的聽診,一定可以把心臟雜音找出來,然後轉診到小兒心臟專科醫師確定診斷,如此必能把每一位小朋友保護得很好,而不會造成終生遺憾。◇(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