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亦食亦藥紅小豆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紅小豆又名紅豆、赤豆、赤小豆、豬肝赤、小紅綠豆、朱赤豆、朱小豆等,是豆科植物紅小豆的種子。紅小豆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莢果呈線狀扁圓柱形,每個莢果有6~10枚種子。種子暗紫色,長圓形,兩端圓,有直而凹陷的種臍,是正常的食品,也可以入藥。

紅小豆的營養特點

  每100g紅小豆含蛋白質20.2g,這個含量低於大豆,而高於所有穀類食物(麵粉、大米、玉米、高粱、小米、大麥、燕麥、蕎麥等)。氨基酸的組成也比較合理,穀類食物中都缺乏賴氨酸,每100g食物含賴氨酸都是三位數,特級粳米為230mg,精粉為236mg,標粉也不過280mg。可是紅小豆含的賴氨酸卻達1466mg,因而與穀類食品合用,可以發揮蛋白質的互補作用,提高其生理價值。缺點是胱氨酸和蛋氨酸含量較低,為其限制性氨基酸。不過這也可以用混合飲食來克服這個缺點。例如製成豆沙包、豆飯或豆粥等,就是一種科學的食用方法。

脂肪的含量遠遠低於大豆,為0.6%;碳水化合物含量為55.7%,其中一半為澱粉,其餘為戊糖、半乳糖、蔗糖、糊精等;磷、鐵等礦物質以及B族維生素的含量也不少。另一個特點是維生素E的含量很多,每100g食物含14.36mg,超過所有的穀類食物,也超過大部分豆類食物。紅小豆含有較多膳食纖維,具有良好的潤腸通便、降低血脂、調節血糖、預防膽石症和大腸癌的作用。用紅小豆煮粥吃,或以紅小豆熬湯,有催乳的功效,很適合產婦食用。

紅小豆的藥用價值

  中醫認為,紅小豆性味甘酸、平,入心和小腸經,主要作用為利水除濕、和血排膿、消腫解毒,可以治療水腫、腳氣、黃疸、瀉痢、便血、癰腫等症。

  《食療本草》記載,用紅小豆和鯉魚煮爛食之,可以治療腳氣和肝硬化腹水,也可以治療各種水腫,包括腎炎水腫、肝硬化水腫和營養不良性水腫。

  治療肝硬化腹水,方法是取紅小豆500g,活鯉魚1條(重500g以上),同放鍋內,加水2000~3000ml升清燉,至紅小豆爛透為止。將紅小豆、魚和湯粉數次服下,每日換隔日一次。連續服用,以癒為止。有人服後尿量增加,腹圍減小,精神良好,無不良反應。

   古代朱氏《集驗方》中記載了這樣一個病歷:宋仁宗在東宮時,患痄腮(類似流行性腮腺炎),命道士贊甯治之,他取紅小豆70粒為末,敷之而愈。現代人也用 這個方法治療流行性腮腺炎。臨床有這樣一個報導:取紅小豆50~70粒研成細粉,和入溫水、雞蛋清或蜂蜜,調成稀糊狀,攤在布上,敷於患處。一般一次即能消腫。治療7例,效果均好。

  紅小豆用於外科,可以解毒、消腫、排膿。李時珍在《本草綱目》 寫道:「此藥治一切癰疽瘡疥及赤腫,不拘善惡,但水調敷之,無不癒者。當其性黏,乾者難揭,若入苧根末即不黏,此法尤佳。」近來,藥理實驗指出,紅小豆對 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傷寒桿菌等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證實了李時珍的說法。在臨床上,若患丹毒爛瘡等急性感染或皮膚病,可用紅小豆煎湯外洗,或者將赤小豆研末, 醋調外敷患處;也可以配赤芍、連翹煎湯內服。

文章來源:華夏中醫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