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查夫激戰 伊拉克逾200 死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月30日訊】〔自由時報編譯魏國金/綜合29日巴格達外電報導〕伊拉克官員指出,美軍與其所支持的伊拉克部隊,28日在什葉派聖城納查夫附近與反抗份子爆發激戰,兩百名民兵遭擊斃,這是美軍入侵伊拉克四年以來,所遭遇最激烈的戰鬥之一,更是納查夫省的伊拉克部隊首度參加重大戰鬥。此外,伊拉克各地針對什葉派穆斯林進行的炸彈攻擊事件,也造成至少十五人喪生。

伊拉克當局指出,伊國士兵28日在美軍戰機的支援下,對納查夫東北部十九公里外扎拉克地區的反抗組織發動拂曉攻擊。隱藏在樹林間的民兵,則以自動武器、狙擊步槍與火箭砲還擊。

納查夫省省長齊勒爾說,民兵是「天堂士兵」的成員,「他們裝備精良,甚至有防空飛彈,他們是由效忠前總統薩達姆的當地人士所支持」。其他伊拉克官員則說,該組織成員包括什葉與遜尼派穆斯林,還有外國人。

齊勒爾表示,發動掃蕩的原因是,反抗份子計畫在什葉派年度慶典「阿舒拉節」中,對什葉派教長與朝聖者進行攻擊。這起衝突持續至少十五個小時,到29日清晨四時才轉為零星,在對峙中,兩百名民兵被射殺、六十餘人受傷、一百二十人落網,「天堂士兵」的領袖也遭擊斃;在政府軍方面,則有五名軍警喪生、三十人受傷;另外,一架美國直昇機墜毀,兩名美國士兵殉職。稍早的報導則說民兵死亡人數達三百人。

紀念第七世紀先知穆罕默德之孫侯賽因遇難的阿舒拉節,是什葉派穆斯林最神聖的節日,前後達十天的節慶,在29日、30日進入高潮,除了納查夫外,許多什葉派地區這幾天也陸續遭血腥攻擊。

至少兩枚砲彈28日上午十一時擊中巴格達遜尼派區的一所女校,造成五名學生死亡、二十人受傷,聯合國官員譴責這起針對孩童的攻擊是「無法原諒的罪行」,目前沒有組織承認是主謀。

觀察站/油價走軟 無礙反美勢力壯大

〔編譯胡立宗/綜合報導〕國際油價持續走軟,美國官員認為,這將削弱依賴原油出口的敵對國家經濟實力,如委內瑞拉、伊朗、俄羅斯等,降低他們國內支持度及國外影響力。不過,華爾街日報的分析卻潑了華府官員一盆冷水。

油元換軍武 大規模武器更新

近年來的油價狂飆,讓委內瑞拉、伊朗、俄羅斯等國靠著這些「意外之財」,讓他們得以大刀闊斧的發展軍力,同時也有更充裕的銀彈得以援助週邊國家,扶植區域內的友好勢力。例如伊朗的核武計畫,委內瑞拉的大規模軍武更新;另外,委內瑞拉每天更提供十萬三千桶石油給美國主要敵人古巴,交換古巴的醫療及技術服務,石油金額粗估高達每年三十億美金。

華爾街日報認為,姑且不論原油價格會不會繼續走貶,各國發展區域影響力及軍備的意志,不可能因荷包空空而放棄。俄羅斯早就想恢復前蘇聯時期的國際影響力,伊朗致力發展核武早就是不可動搖的戰略目標,而委內瑞拉則是致力推動一個反美的拉丁美洲。

學到教訓 成立儲備基金應急

另一方面,儘管這三個國家都在不斷擴大開支,但同時間也從之前的油價暴跌學到教訓,撥出部分盈餘成立儲備及應急基金;固然金額有多有少,但除非油價跌到一定水準之下,例如每桶三十美元,對經濟的實際壓力才會出現。

在三國當中,俄羅斯的情況是相對最好的。在普京總統主政下,外匯存底已經高達三千億美元,應急基金也有八百九十億美元。儘管為了總統大選,普京政府今年大幅增加預算支出,比2006年擴張二十六%,但只要每桶油價不低於三十八到四十美元,預算都不致出現赤字。

油價未破33美元 伊朗就挺得住

伊朗的條件居次,雖然收支差幅比不上俄羅斯,但只要油價高於每桶三十三美元,應急資金都還會有入帳;換言之,短期內都不致出現美國期待的狀況。狀況最不穩定的委內瑞拉,由於花錢比賺錢快,如果油價繼續下跌,預算很快就會出現赤字;但由於委內瑞拉手上還有三百六十億的儲備資金,所以就算被迫吃老本,恐怕也要一年後才會瀕臨真正危機。

相關新聞
馬里奇:伊拉克部隊明年六月接管安全工作
伊拉克副總統警告 美撤軍影響安全
伊拉克安全部隊的現況並非盡如理想
美軍將納加夫安全責任移交伊拉克部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