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城鄉:創意容器 360度城鄉

陳育平

人氣 7
標籤:

城鄉生活從社會經濟的「後場」轉變為「現場」,粉墨登上世界競爭舞台!

不分內外場,沒有前後台。「文化鄉鎮」+「創意城市」編織國家文化創意的供應鏈網絡。

鄉野生活基底、時尚創意詮釋,使地方連結世界;城市為入口,山川風土為腹地,讓世界走入地方。

「360度曝光」的生活場景,並非因此而品質低落,而是以安然自在的、根植於歷史與美學的生活型態,充滿自信地參與這一場「城市與城市」、「鄉鎮與鄉鎮」的競合活動。

「競」,是創意城市間、文化鄉鎮間,各個動態主題競相爭取更高能見度;「合」,是關聯主題間互相深化,形成不可互相或缺的連結網絡,一起向國際發聲。

環保、風格、品味、創意、歷史、情感,構築生活現場的層層景深,再透過文字、圖像,紙本、影音、看板、網路,訊息統整地、清晰地,一次、又一次、不斷再次地向世界發送、蔓延、感染。

文化鄉鎮+創意城市,城鄉的自我認知與表述,在數位時代發出愈來愈強烈的訊息。將累積的生活、文化、創意能量,轉換為可傳達的知識,對外與世界溝通,吸引體驗、認同,對內落實到軟硬體、鉅細靡遺的一致訴求,建立起各具特色的城鄉品牌,同時共同傳達概念強烈的國家品牌。

新經濟陸續興起的數億中產階級,即將帶著最先進的個人紀錄器材,湧入各國政府、企業、創意工作者及生活大眾聯手打造的「生活現場」,尋找異質情境,灌滿自己的感知記憶體,挑戰當地的「文創軟實力」。

在自家後院充滿好奇的觀光客同時,創意資源的激發、蓄積、轉換,也正在同一個「創意容器」裡發生,為創意經濟儲備、注入源源不斷的生活能量。

「文化鄉鎮+創意城市」為容器,具國際競爭力之「教育制度x法令政策」為動力,「原鄉的深度x時尚的高度」為催化劑,吸引人才、資金流入,攪動活絡的創意經濟循環系統。

留住人才,才能留住創意。社會文化基礎是最重要的第一步。

360度世界城鄉容器裡,企業與周邊城鄉文化的界線早已經被打開,企業、政府、周邊社會資源積極整合運作,形塑企業品牌之外,企業贊助地方藝術文化組織、節慶,也是吸引創意人才的策略之一。過去如台灣的科技園區,政府大量投入教育、研發、法令等資源,也只能養成特定經濟誘因需求高的特定人才,周邊的生活文化與藝術活動,仍難以促成多元創意人才的養成與流入。

多元豐富的生活型態,才能像強力磁石一樣,緊緊吸引創意人才駐留;「法治而自由」、「開放而多元」、「鼓勵並尊重創意」的教育體制及法令政策,強化吸納創意人才,並讓人才得以充分發展創業精神。

容器器體,由「環境風土」、「用手思考」、「生活圖像」、「時間脈絡」、「博物館學」、「支援體系」、「交叉詮釋」、「數位溝通」共同建構,亦可另以「歷史與土地」、「工藝基礎」、「藝術創作」「城鄉發展」、「法治社會」、「社群與平台」、「多元激盪」、「資訊技術」表達。

容器盛裝住「創意、人才、資金」,源源活水得以深化為密密水脈,涵養生活與經濟愈發平衡的肥沃土壤,生生不息。

「一個文化藝術活絡的社會是開放包容的社會」,在城鄉創意容器中一一得以驗證。進一步形成「大鯨魚與浮游生物平衡的生態系」(2003年國藝會林曼麗董事長用以說明文化創意產業生態系),讓大型創意經濟產業(例如軟體資訊產業、電子設計產業、工業設計製造產業等)與小型文化創意產業之間(例如戲劇、音樂、視覺藝術等)提供多元人才不同的「創意供給」,並強化多元激盪與人才輸送。從吸引科技公司與創業家為核心,擴大到藝術與文化創意領域。對於創意工作者與企業給予減稅優惠,並且提供居住與工作的高品質環境。不僅僅留住了台灣本地的創意、設計人才,也吸引國際人才與企業進駐。

創意經濟並非「去實體資產」,而是活用、再造永續資產,並使之為創意的母體。
2006年起,中華電信基金會「點台灣」網站,為城鄉容器重新點燃了動力火苗。

想像未來台南科學園區與台南府城、捷安特與大安溪沖積扇平原、華碩與關渡……,更多創意容器,涵養永續的創意經濟,吸引全世界訪客,為企業品牌、也為品牌背後真實而美好的生活型態而來!@

摘自:《原鄉時尚》 天下雜誌出版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創意城鄉:八倍速文化創意驅動
甜蜜時刻!狗狗一動不動摟著小主人睡覺
歐洲盃足球賽開幕賽結果 德國大象成功預測
組圖:搞笑寵物攝影獎出爐 鑽貓洞的狗奪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