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炸彈攻布托 巴基斯坦成第二伊拉克

【大紀元10月2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傳信新德里特稿)伊拉克自殺炸彈事件層出不窮,已到家常便飯地步,攻擊目標都是政府軍警和親美政治人士;十八日深夜,巴基斯坦前女總理碧娜芝.布托,也是一位親美政治領袖,結束八年自我流亡歲月返國,也遭到自殺炸彈攻擊,雖幸好逃過一劫,但也揭開了巴基斯坦將成為第二伊拉克的血腥序幕。

現年五十四歲的碧娜芝.布托,據說是依據美國幕後策劃巴國政局發展的步驟,與巴國總統兼軍事強人穆夏拉夫達成默契後返國;返國前,穆夏拉夫政府甚至一筆勾消碧娜芝.布托當政時期的多項貪瀆罪名,而且在碧娜芝.布托十八日返國當天,出動兩萬名警衛人員保護碧娜芝.布托的安全。

在此之前,巴國另一位也遭流放的前總理夏立夫,因反美立場強硬,不在華盛頓屬意名單之列,因而在九月上旬試圖獨自強行闖關返國,結果從倫敦飛抵伊斯蘭馬巴德國際機場後,人未曾離開過機場,就遭穆夏拉夫政府人員強押上飛往沙烏地阿拉伯的飛機,開始第二次的流放生涯。

十八日晚間,具巴國反對黨巴基斯坦人民黨主席身分的碧娜芝.布托,和隨從人員搭乘加固的防彈卡車,在數以千計支持者的簇擁下,車隊從巴國最大城市喀拉蚩向碧娜芝.布托的家鄉緩步前進,但半途遭到一名身分不明的自殺客先扔擲一枚手榴彈,隨後引爆身上據說重達十五至二十公斤的強烈炸藥攻擊。

據綜合巴國媒體十九日報導,在這起巴國有史以來最慘烈的攻擊事件中,碧娜芝.布托毫髮無傷,但至少有一百四十人喪生,包括約五十名碧娜芝.布托的保鏢和二十餘名警察人員,其餘全是她的支持者。受傷人數則達五百多人。警方說,現場滿布爆裂物所含的鋼片和鋼珠,顯見自殺客用心狠毒,攻擊目的也在造成最大傷亡。

碧娜芝.布托遇襲,各方一致認為她的親美立場是主要因素,包括她接受美國安排與穆夏拉夫談判返國共組政府條件。巴國一位資深媒體人士指出,巴國是一個回教國家,民間反美情緒高昂,尤其受鄰國阿富汗影響,回教基本教義派極端勢力龐大,對美國試圖操控碧娜芝.布托以影響巴國政局相當反感,因此亟欲置她於死地。

碧娜芝.布托十九日晚間在遇襲後的第一次記者會上則指出,她在返國前夕接獲非回教國家提供的情報訊息顯示,國際蓋達恐怖組織和阿富汗塔利班餘孽已派出若干自殺炸彈小組,目標直指她本人。碧娜芝.布托同時透露說,在她返國之前,根據確切證據,已寫信給總統穆夏拉夫,指明政府中若干陰謀份子企圖對她不利。

很顯然,儘管這起攻擊事件可能為碧娜芝.布托帶來若干程度的同情與支持,在巴國預訂明年一月舉行的國會大選中,有助增加她的勝算。但相對的,在如此多的不確定和敵對環境中,尤其是回教聖戰組織一旁虎視眈眈,隨時以暴力相待,她今後重返巴國政壇的生涯將難一帆風順,她領導的陣營也將必然遭到更多的暴力攻擊。

另外,在自殺炸彈事件發生後,美國國務院助理發言人凱西發表譴責聲明,同時呼籲巴基斯坦的「民主」過程不要因此停頓,要讓人民能夠「參與自由公平的選舉」。但諷刺的是,九月初前總理夏立夫在機場遭二次流放事件記憶猶新。對巴國人民而言,夏立夫企圖闖關回國,何嘗不是也想參與一場自由和公平的選舉。

實際上,巴國政局的動亂正方興未艾,不僅是夏立夫事件,有太多的藉口可讓巴國反對勢力興風作浪,包括穆夏拉夫連任總統的合法性,仍受到敵對的最高法院質疑,碧娜芝.布托當政時期的貪瀆事蹟等,都是巴國今後政局動亂的因子之一,而穆夏拉夫政府與伊拉克親美政府一樣,支持美國反恐戰爭,打擊境內與境外的回教極端勢力,今後招致的恐怖報復,也將不亞於目前的伊拉克。

自「九一一事件」史上最大自殺攻擊事件之後,儘管美國先後剷除了可能禍首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和伊拉克海珊政權,但國際蓋達恐怖組織對回教極端勢力的影響並未消失,企圖重建回教帝國的回教極端主義者甚且頻頻反撲,以不對稱戰爭方式屠殺異己,自殺炸彈是其最快速也最普遍的報復方式。眾所週知,伊拉克境內聽聞自殺炸彈事件,已是家常便飯。

碧娜芝.布托遇襲事件,在據說當局出動兩萬名警衛全力保護和防備下,依然發生,可想見回教極端勢力在巴國的活動已到恣意妄為地步,巴國情勢之複雜與伊拉克局勢相去不遠,巴基斯坦今後恐怕也將步伊拉克自殺炸彈與血腥暴力事件頻仍的後塵。

相關新聞
巴基斯坦軍營疑遭自殺攻擊  十五人喪生
阿富汗軍用巴士遭自殺炸彈攻擊 至少27死
巴國自殺式襲擊11人亡
巴基斯坦再傳自殺炸彈攻擊事件 十六人喪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