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毒品衍生清邁黑幫 老奶奶拯救毒海青少年

人氣 14
標籤: , ,

【大紀元10月28日訊】(亞洲時報 Bertil Lintner清邁撰文/楊洋編譯) 在泰國的清邁,那些動輒鬥毆生事和靠販賣毒品度日的青少年幫派,都認識一位62歲高齡、名叫Laddawan Chaininpun的老奶奶。他們都親切地稱她為「艾勒奶奶」(Yai Elle)或「艾丘奶奶(Yai Aew)」。十多年來,她一直幫助這些問題青年戒掉毒癮、重新做人,深獲他們的信任。

老人家之所以會和青少年幫派扯上關係,最初是因為自己的侄兒加入了當地最惡名昭著的「武士幫」。她說,清邁大概有50個大大小小的青少年幫派,大的多達數百人,小的只有幾十人,總人數可能在3500人以上。其中有26個幫派,約1500人參加了由她發起的戒毒感化計劃。最近該計劃還獲得了瑞士非官方組織 「國際戒酒會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Good Templars)的支持。

「我知道我無法完全改變他們的行為,」她說。「但是讓他們團結起來,他們彼此就能夠成為朋友,而朋友之間怎麼會打架呢?這樣做便能夠減少暴力事件,讓其他當地人感到更安全。」

幫派之間為搶奪地盤而發生的暴力衝突,是長期困擾清邁的社會問題,同時還伴有賣淫成風、艾滋病和毒品氾濫等問題。青少年幫派既是毒品販子,又是吸食的買家。為了買毒品和酒,有些少男少女甚至從十多歲就開始提供性服務,每次只收取少至300泰銖(8.5美元)的賣肉錢。

這些幫派雖然有各自的勢力範圍,但是當彼此利益相牴觸時就會爆發流血衝突。以手持長刀而得名的「武士幫」成立於1996年,目前約有300個成員,年齡介於13歲到20歲之間。「武士幫」的本名叫做「Na Dara」,意思是「Dara門前」,因為幫派創始人以前都是在清邁中央巴士站附近的Dara Vidhyalai學校門前碰頭的。

另一大幫派Ya Kha則以一家摩托車修理廠的名字命名。還有Set Den幫,意思是「離校生」,因為他們都是被學校開除的。在新成立的團夥當中,以「拉丹幫」最為囂,幾年前還打死了敵對幫派的幾名成員。他們之所以取名「拉丹」,就是為了給人一種暴力和敢死形象。

據老奶奶介紹說,清邁還有4個少女幫派,其中最大的「吸血鬼幫」(Vampires)約有180個成員。「她們濫交成性,我阻止不了,但至少我可以教她們做好安全措施。」奶奶經常向這些問題少女派發安全套。

青少年拉幫結派的原因十分複雜。例如,來自清邁北部的男孩阿布,今年已經18歲,晚上常常在市中心流連閒逛。他說:「(入幫)很好玩,我在這裏交到了很多朋友。」來自清邁San Kamphaeng區的泰法混血兒阿丹,16歲,說他只是因為晚上無聊才加入了幫派。

加入幫派也許能夠給他們一種歸屬感。雖然幫派之間時常發生衝突,但同一個幫派中的成員,卻可以形成一種兄弟或姐妹般的情誼。

清邁青少年犯罪率偏高的現象,並非偶然。首先,清邁是很多緬甸、老撾和中國移民進入泰國的邊境城市。其次,當地還有龐大的山林部落人口,他們基本上都仍然沒有國籍。此外,清邁在位置上靠近全球最古老、也是規模最大的製毒區——「金三角」地帶。

努恩哈德(Anu Nuernhad)中校是清邁北部Mae Rim警局的警官,同時也是一名歷史學家。他說當地最早在1950年代就出現了幫派衝突。他撰寫了17部關於清邁歷史的書籍,其中一部還提到了1958年3月Sri Ping幫和Sarapee幫之間的幫戰。

在那個時候,鴉片是最常見的毒品。到了1963-1964年,金三角地區開始製造海洛因,通過Sri Ping等幫派,販賣到清邁。事實上,這些幫派只是毒品產業鏈中最低的一環,高高在上的還是在金三角地區種植毒品的軍閥們。

如今在清邁的問題青少年當中,最為流行的已經不是海洛因,而是興奮劑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s,又稱甲基安非他命),每顆售價在200到250泰銖之間。青少年幫派只賺取當中很少部分的錢。

由於他們是在大街上販賣毒品,所以這些幫派也是毒品銷售鏈中最弱的一環。2003年前首相他信發動「反毒品戰爭」,一些清邁幫派的領袖就神秘失蹤了,從此銷聲匿跡。

和緬甸的「佤邦聯軍」(United State Wa Army)等毒梟不同,這些幫派得不到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事處的保護,而且也沒有一些「重要人士」當靠山。有些幫派領袖只能靠向警方告密,才能保住性命。

只有「艾丘奶奶」才是他們真正的希望,而且這位老人家確實創造了不少奇跡。如今,青少年幫派的成員都會時常來看望她。另外,她還組織了足球聯賽和週末領袖課程,希望讓這些失足青年戒掉毒癮、約束暴力行為。「起初警方還懷疑我不是義工,而是幫派的『教母』呢,」老者對筆者說。

奶奶的努力漸漸得到了回報,而警方也對這位老人家信任有加。她的工作甚至還得到了泰國「麻醉品管制局」的資助。

她驕傲地說,現在「拉丹幫」的一些成員,已經成為當地最出色的足球健將了,「而且有的還加入了政府軍」。她最大的成就也許體現在「武士幫」身上。她表示,如今這個幫中還在吸毒的成員已經很少了。

近年來,清邁街頭的暴力事件明顯有所減少,其中一部分功勞應該歸功於「埃丘奶奶」長期以來為感化失足青年所做的不懈努力。不過青少年幫派的所為仍然具有危險性,這就需要更多像奶奶這樣的自願者,給他們以關懷和教誨。

作者Bertil Lintner是前《遠東經濟評論》記者。(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北京海澱儀化賓館成為對付訪民的黑幫打手
紐約法院裁決 兩名華人黑幫份子觸犯謀殺罪
台立院司委會通過提案 促K他命改列二級毒品
台調查局:目前上線監聽共五千五百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