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立委減半 新國會新展望新挑戰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2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怡君台北二十一日電)第六屆立法院進入尾聲,並配合第七屆立委減半修正立法院組織法等多項內規,除了黨團組成門檻降低、委員會減併等,紀律委員會賦予將違紀立委停權的法源,期盼新國會制度帶來新氣象,但仍有立委憂心朝野協商制度未能透明,恐成為立委減半後國會的新挑戰。

立法院第六會期為配合下屆立委人數由二二五人,減半為一一三人,修改立法院內規,包括立法院組織法等,將黨團人數門檻由六人降為三人,且以席次較多的五個政黨可以組成政團,並限定一政黨只能組一黨團,未能組成黨團的政黨及立委,可以加入其他黨團運作。

被稱為「小黨保命條款」的黨團門檻人數,在朝野不斷折衝下,終於拍板定案,由六人降為三人,讓小黨在藍綠兩黨版圖中掙得一點喘息空間。

新黨不分區立委參選人雷倩就說,若讓新興勢力進入立院,應該有機會制衡兩黨壟斷的局面,甚至可以在朝野協商時,扮演重要角色。

但民進黨籍立委黃偉哲認為,小黨在國會必須成為關鍵少數,才能發揮制衡效果,若有一黨成為國會絕對多數,小黨的存在也就無法發揮預期的功能。

除了黨團組成與運作面臨變革外,立法院掌管法案初審的委員會由原本的十二個減併為八個,並依減半比例減少法律及臨時提案連署人數。

第七屆立法院常設委員會包括:內政、外交及國防、經濟、財政、教育及文化、交通、司法及法制、衛生環境及勞工委員會。每個委員會人數減為九至十五人。

有立委私下表示,第六屆立法院熱門委員會最高達二十一位立委參與,法案經過各方意見整合,較能達到審查的效果,但因立委減半,委員會最少只有九人,而三分之一立委出席,即可開會審查法案,等於三人即可決定法案生死,一人當主席,兩人在台下應和,「就像是乩童與桌頭一樣」,把關的效力減弱,更容易為特定利益把持。

第六屆衛生環境委員會,也經常出現固定三人開會的情形,被稱為「鐵三角」之一的民進黨籍立委王榮璋指出,立委減半影響委員會情況不大,現在也是三人出席即可開會,「比較令人憂心的還是朝野協商的制度無法透明,法案審完送到朝野協商,不須理由就可以重新翻案,讓委員會的專業無法建立」。

雷倩也說,朝野協商為非正式的組織,卻成為法案審查正式的過程,甚至取代委員會及院會,比方:立法院內規修正也都是在朝野協商時拍板定案,沒有在人民面前公開討論,修法過程確有可議之處。

她說,下一屆不一定會比現在差,但是以現在內規修正,朝野協商制度仍未改變的情況而言,下屆需要有非常優質的好立委守在立法院,否則立委減半後,「未來朝野協商的密室政治,恐有過之而無不及」。

除此之外,立法院內規修正也強化立委自律條款。未來若立委問政言行不當、沒有遵守利益迴避等,立院紀律委員會最重可將立委停權半年,遭停權立委禁止進入議場及委員會會議室。

不過,許多立委都表示,紀律委員會即便賦予懲罰立委的職權,也是聊備一格,因為自立法院成立紀律委員會以來,從來都沒有認真開過會。雷倩也直言,當初無黨籍立委李敖在立法院嗆聲時,也提過要送紀律委員會,但大家連簽到都不敢。

第七屆立委減半後,未來立法院若要延長會期、逕付二讀、邀行政院長或部會首長報告重要事項等,所需法定人數都隨著減半,相對個別立委權力增加,但遭到質疑的朝野協商機制卻未改變,新任立委是否能善職責替人民把關,國會運作的藍綠勢力如何抗衡,值得再觀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