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氣溫一週三度破50年紀錄

標籤:

【大紀元2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妍君北京十日電)二月三日起,北京市氣溫一週內三度破紀錄。昨天,北京市南郊觀象台的最高氣溫竄升到攝氏十四點五度,出現一九四九年以來的歷史同期最高氣溫。

「北京晨報」今天報導,自二月三日北京市最高氣溫達攝氏十二點八度,打破半世紀以來歷史同期氣溫紀錄後,五日氣溫達攝氏十六度,創下一八四零年北京有氣象資料以來,歷史同期的最高紀錄。

儘管昨天氣溫比之前低攝氏一點五度,仍然打破一九四九年以來北京歷史同期最高氣溫紀錄。氣象專家表示,這在北京氣象史上十分罕見。

北京市氣象台專家表示,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大氣環流穩定,並受暖氣團控制,加上北風不斷擾動,因此,今年以來,北京市至今未出現過強冷空氣,白天普遍光照充足,輻射增溫明顯。

氣象專家說,從去年十二月份的氣溫觀測情況來看,北京市平均氣溫一直偏高,尤其今年一月以來,北京市日最高氣溫紀錄不斷被刷新。「即使有倒春寒的可能,但也能確定二零零六年冬天是暖冬。」

報導說,受二月以來的高溫天氣影響,北京市河道冰層加速融化,什剎海等地區的滑冰、冰車場已不再對外開放,部分滑雪場也為高溫發愁。

滑雪場負責人表示,早晚氣溫在攝氏零度以下,還可能保證雪質,但白天一過攝氏十度後,「就不好撐門面了。」每天不得不補充「鮮雪」,以應對雪融危機。

另據新華社報導,中國氣象局局長秦大河指出,最近五十年,中國年平均地表氣溫上升的速度高於全球或北半球同期平均增幅。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二十一世紀中國氣候將繼續明顯變暖,尤其是冬半年(每年九月到隔年二月),北方最為顯著。

秦大河說,近五十年來,中國年平均地表氣溫每十年增加攝氏零點二二度,高於全球和北半球同期平均增溫速度;中國北方和青藏高原增溫較其他地區顯著;中國出現主要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頻率和強度明顯變化。

他表示,五十年來,中國華北和東北地區乾旱呈加重趨勢,長江中下游流域和東南部地區洪澇加重,與降水相關的極端氣候事件變化具有明顯的區域性:長江中下游流域和東南丘陵地區夏季暴雨日數明顯增多,西北地區強降水事件頻率有所增加。

另外,中國西北東部、華北大部分地區和東北南部乾旱面積呈增加趨勢;九十年代以來,登陸中國的颱風數量呈下降趨勢;北方地區包括沙塵暴在內的沙塵天氣事件出現頻率,整體呈下降趨勢。

報導說,科學家認為,二氧化碳是全球氣候變暖的罪魁禍首。人類每天消耗大量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向大氣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氣候變暖將為人類和許多動植物帶來諸多不利影響;例如,部分地區病蟲害將增加,農業生產成本上升;部分農牧業地區由於降水減少、蒸發量加大,將加劇缺水乾旱的狀況;高溫、熱浪、颱風、強降水事件發生頻率將增加。

相關新聞
氣候暖化迫使國際滑雪賽改變地方
美國氣候異常 災害事故不斷
氣候暖化  加官員擔憂熱帶疾病可能入侵
摩納哥設歐洲首個氣候納垢槽 對抗氣候暖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