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權外交推動別國改善人權記錄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2月14日訊】(美國之音記者:田野2007年2月14日華盛頓報導)在世界範圍內推動保護人權,多年來一直是美國外交政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總部設在華盛頓的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星期二下午就美國在東亞地區外交政策中的人權問題舉行研討會。與會學者與專家指出,打擊恐怖主義、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解決一些地區的人道主義是美國外交政策的重點,但人權問題和以上這些問題一樣,與國際政治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

*人權與民主*

自由之家的執行副總裁梅裡爾在發言中特別強調了這一點。

他說:“那些人權問題的根源往往是沒有民主、沒有法制和動亂局勢,而由此而產生的緊張和暴力很容易蔓延到邊界以外,引發更大範圍的衝突。那些容忍本國人民遭受苦難的政府在國際社會中也經常製造麻煩。”

*推動人權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

布魯金斯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科恩也認為,推動人權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因為尊重人權的、開放的和民主的政府非常不可能對世界和平帶來威脅。

*美國在東亞取得了成果*

與會者大都認為,美國在對外關係中推動保護人權的努力取得了成果。前美國駐韓國大使哈伯德和前美國在台協會主任卜睿哲以韓國和台灣為例說明了美國政策的成功。

哈伯德大使談到,美國和韓國的關係並非一帆風順,衝突和矛盾經常出現,而且基本上都是圍繞人權和民主問題的。他說,美國在和韓國幾十年的交往中,一直在通過各種方式推動韓國政府改善人權,最終獲得了成功。

他說:“從20世紀80年代末,我們看到韓國實現了民主化。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現在反倒有一些韓國人對我們沒有更快地推動韓國的民主化進程感到不滿了。”

*台灣曾經是一個人權記錄非常差的地方*

前美國在台協會主任卜睿哲說,台灣曾經是一個人權記錄非常差的地方,但是,台灣對美國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美國政府認為在那個時候不宜把人權作為一個問題對台灣方面提出來。

卜睿哲說:“台灣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實現民主化,美國可以說是起了從旁推動的作用。這當中既有台灣內部的因素,也有外部因素。而台灣的例子可以證明,政治變化可以在不造成動亂的情況下出現。”

*天安門事件與中國人權問題*

以個人身份參加研討會的美國國務院亞洲問題高級顧問奧沙利文重點談了中國問題。

她說:“在天安門事件之前,美國可以說根本沒有對中國的人權政策。但這種情況隨著1989年天安門事件而改變了。美國開始敦促中國進行人權對話,在日內瓦人權委員會發起有關中國人權問題的提案,等等。”

*推動中國改善人權記錄*

奧沙利文說,美國通過雙邊對話和多邊機制,推動中國改善人權記錄。現在,中國已經和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展開了人權對話,這應當被看作是一種進步。另外,政府與國會合作,在中國展開了一些人權項目,例如支持地方選舉,等等。雖然這類選舉仍有許多缺陷,但假以時日,可能會導致長遠性的變化。

在談到這些積極進展的同時,與會者也指出,中國在保障公民基本權利方面仍存在許多嚴重問題,需要美國政府繼續關注。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南韓兩大航空取消報考空姐年齡限制
中共暴政閹割國人靈魂使警察成為惡魔
「中國自由文化運動」關於嚴正學、力虹案的聲明
【熱點互動】中共為何到非洲撒錢?(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