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的人生際遇

韓國農民之子因緣際會 榮升全球大管家

人氣 5

2007年元月2日,上任聯合國第八任秘書長的韓國前外長潘基文說:「做聯合國秘書長,沒有神奇的公式,也無其他工作可比擬。但一切都始於勤奮、可靠和開明。他需要靠謙虛和正直贏得各方信任。」

一個韓國普通農民的兒子,是如何成爲這個世界的「大管家」的呢?

機遇巧妙 夢想成真

潘基文在聯合國秘書長當選演講中,用英語和法語講述了他12歲時的經歷。1956年,念小學六年級時,他代表學校班聯會,向全校師生宣讀「致聯合國秘書長爲匈牙利提供援助的請願書」。他說,「當時,我幾乎不懂那條消息的深層含義,但是我知道,聯合國會在需要時提供援助。」這次經歷開啓了他成爲外交官的夢想。從此,潘基文努力學習英語。據他兒時的朋友貞武恩說,雖然潘基文言語不多,但是在學習上,卻非常積極主動。潘基文上高中時埋頭學習,不多交朋友,加入紅十字會後,主動地向美國牧師請教英文,因而奠定了開明思想的基礎。

潘基文的勤奮終於為他贏來了機會。高三時,他參加美國紅十字會主辦的「外國學生訪美活動」(VISTA),以全韓冠軍的榮譽,為忠州這個小地方贏得韓國4個名額中的一個,成為一時的話題。由於他要去美國,學校還破例允許他留長髮。當時附近忠州女高的學生們縫製了祈福香囊,由班聯會會長柳淳澤贈送給潘基文,爲後來兩人43年和諧美滿的婚姻結下了善緣。

訪美期間,甘乃迪總統在白宮接見潘基文時,問到未來的夢想,他毫不猶豫地回答「外交官」。從此,潘基文經常以和甘乃迪總統的合照,激勵自己爲實現外交官的夢想而努力。

謙遜勤奮 溫和自律

潘基文為人親和謙遜、談吐溫文爾雅、處事溫和,這緣於從小母親對他的教誨:「絕對不要吵架,多幫助別人。」當選聯合國秘書長後,在電話中,潘基文的母親還提醒他,說:「很驕傲有這麼出色的兒子,但時刻別忘記謙虛。」他的大學同學,現首爾大學教授安成旭說,從學生時代做家教起,他就深受學生家長歡迎,因為「他為人謙虛、有信義。」

潘基文早在學生時代就極爲出色。讀高一時,他就爲同學編寫英語教材,贏得「忠州英語神童」的美譽。大學時,他以體育除外全A的優異成績畢業,成為首爾大學「優等賞制度」的第一位受惠畢業生,並獲1970年「外務高等考試」第二名,進入外務部(今外交通商部)工作。1985年以美國哈佛大學行政研究所甘迺迪學院優秀獎的成績畢業。

潘基文的小學同學韓升壽說:「潘基文是個只知道學習的孩子,經常和朋友們比誰解題快,或誰記憶力更好。」兒時的朋友李秀日說,從來沒見過潘基文在校園裡運動,他總是坐在桌旁思考。潘基文曾多次當選班長,但他的認真勁兒,有時顯得不合群。因為表現好,他得到「老師」的外號。

中學時,潘基文不僅按照英文老師要求的,認真抄寫十遍當天所學的,還乾脆全背下來。高一時,潘基文向住家附近因建廠而來的許多美國工程師家庭,學習英文。「他特別勤奮,不管美國人推薦什麼英文材料,他像瘋了一樣,統統背下來。」潘基文的同鄉、現慶熙大學教授安英壽回憶說。

潘基文夫婦有一男兩女,33歲未婚的獨子雨鉉在美國加州州立大學(UCLA)攻讀碩士學位,36歲的長女仙蓉擔任「亞洲基金會」事業部長,31歲的次女賢禧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肯亞辦事處國際組織初級專家。
據曾與潘基文共事的前南韓駐聯合國大使韓承洙說,潘基文總是把公務放在第一位。他任職國家安全顧問時,兒子被徵到軍中最苦的特種部隊服役,母親對他說:「你就不能把自己的獨子調去輕鬆一點的兵種嗎?」潘基文答道:「媽,我是為國家服務,不光是為我自己的家。」

2005年5月24日,潘基文為女兒的婚禮選定了舉行「政府革新世界論壇開幕式」的場所,這樣可以兼顧會議與婚禮。婚禮前一個小時,他才趕到現場迎接賓客。婚禮在極保密下進行,不講排場,不收紅包,官員中只有外交通商部副部長和他本人的機要秘書參加。他這種公私分明的清廉作風,在十分重視層級關係和社交禮儀的韓國極其罕見,迄今仍為南韓政壇的美談。

1992年在首爾,潘基文與北韓代表團磋商締結「朝鮮半島無核化南北共同宣言」時,他的父親突然去世,他忍著悲痛堅持談判,在完成由當時南北韓國務總理、政務院總理簽署共同宣言的任務後,才直奔設置在忠州故里的父親靈堂,令聞之者肅然起敬。

潘基文總是保持著微笑,未見過他發怒和失態。由於經常很早上班,他甚至親自為下屬開門,以表示體恤他們的辛苦,「因為我早上班,他們自然也得早上班。」

1970年潘基文畢業於首爾大學時與夫人合影。(South Korean Foreign Ministry via Getty Images)


外柔內剛 迴避尖銳

62歲的潘基文通曉英語、法語、德語和日語;他非常勤奮且精力充沛,擁有非凡的記憶力,是天生的外交官。由於溫文爾雅的談吐、避免與人結怨的作風,有些人批評潘基文缺乏超凡的領袖氣質,沒有一呼百應的感召力,不能勝任秘書長。潘基文則自認「外柔內剛」,絕非「容易被擊敗的人」。他說:「在任何需要的時候,我都會作出堅決而果斷的決定。」潘基文認爲,虛心和謙遜在亞洲人眼中是一種美德,不應該遭曲解。他還自認為是一個「找不到一個恨他的人」的「和事佬」。

因擅長迴避尖銳的問題,潘基文被美國媒體稱爲「油鰻」(slippery eel)。在參加ABC電視台的時事訪談節目時,主播斯特凡諾普洛斯問道:「前秘書長安南認為,美國攻擊伊拉克是非法行為,你認同他的觀點嗎?」潘基文答曰:「目前,最重要的是伊拉克國民的將來。」迴避了提問。主播再次問道:「是否認為攻擊伊拉克是非法行為?」潘基文又迴避地答道:「這已經是過去討論的命題。」斯特凡諾普洛斯回應道:「現在我才明白,別人為什麽說您是『油鰻』。」對此,潘基文答說:「那個綽號是由於我對媒體非常友好才獲得的。」

早在2003年擔任盧武鉉總統外交助理時期,潘基文因擅長迴避記者有關疑難懸案的提問,而得到了「油鰻」的綽號。「油」取意「油滑」,「鰻」即「鰻魚」。但是進入聯合國總部後,潘基文將這種意思變為「遊萬」,取意「讓世界的人動起來」。

塞翁失馬 人生轉折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人生的轉折往往隱藏在看不見的際遇之中。這正是潘基文在仕途上幾次關鍵轉折的寫照。潘基文1970年進入韓國外交通商部後,為節約花費幫助家人,放棄美國而選擇外派印度,因而得遇貴人盧信永。1974年,盧信永擔任韓國駐印度總領事,他非常賞識潘基文的語言能力、敏捷判斷力和沈穩。1985年,盧信永成為韓國國務總理,為潘基文的公職生涯開啟了許多扇門。此後36年間,潘基文幾乎擔任過韓國所有最重要的外交職位,包括總統首席秘書、總統外交顧問、駐美大使和駐聯合國大使等等。

2001年2月,由於工作失誤,韓方在韓俄首腦會談的協定文件中,竟然包括了「保留和加強反彈道導彈條約」等內容,有違布希政府廢除反導條約的主張,因而在韓美之間引起了巨大風波。當時任外交次官的潘基文,因此受到牽連而被迫辭職。面對這樣「不名譽」的下台,沒有一個小時用在自己的事情上的潘基文,曾一度說出「想死」。
所幸僅過4個月,潘基文就被任命為韓國駐聯合國副代表,雖然似乎是降職了,但這段經歷對他競選聯合國秘書長無疑起到了很大的助益。

2004年 6月,潘基文就任南韓外交通商部長不久,因一名在伊拉克工作的南韓翻譯被綁架,歹徒還對外公佈其遭斬首的錄影,激起南韓民眾對南韓出兵伊拉克的強烈指責。 潘基文對外表示,將重整外交部,並讓海外的南韓人,可通過24小時的求助熱線獲得幫助。雖然南韓仍繼續支援美國出兵伊拉克,公眾的憤怒終得以平息,潘基文也成為南韓最受尊重的外長之一。

萬緣配合 勢不可擋

潘基文以絕對的優勢,接受聯合國秘書長一職時,人們可能不會想到當初他並未打算參選。2005年7月,原不作第二人想的聯合國秘書長人選——前韓國駐美大使洪錫炫被捲入「三星案」後,潘基文才臨時受命。面對提名,他淡然地表示,將以謙虛的心態對待。

韓國媒體認爲,潘基文在競選中擁有天時、地利、人和。從天時看,根據地區輪換原則,下一屆秘書長當屬亞洲人。從地利上說,韓美間特殊關係,與其他大國的關係也很融洽,加上政局穩定、經濟發展。從人和上看,幾個競爭對手或不被常任理事國認可,或存在「年齡劣勢」,或政治影響力有限,紛紛敗下陣來。

另外,韓國舉國同心,為此事全力奔忙。韓國外交通商部召開了100多位駐外大使、總領事參加的「駐外使節會議」,總統盧武鉉設宴表示,政府對駐外使領館絕不吝嗇人力財力,把潘基文推上聯合國秘書長的職位。韓國朝野各黨表現出超黨派支援,認為如果韓國人擔任聯合國秘書長,不僅能提高韓國的國際地位,且有利於解決朝核問題等朝鮮半島和平問題。

世界CEO任重道遠

聯合國秘書長職務被稱為「世上最不可能的工作」,由於各方利益衝突,秘書長往往被夾在五大常任理事國中間,左右為難。這位「世界的CEO」直接掌管3,000名聯合國職員,年薪為20萬到30萬美元,並在世界所有地方享受國家元首級待遇,並可以隨時與世界各國元首通電話或會面。

身為新一任秘書長,潘基文認爲,要優先辦理五件事:一年內出爐反恐公約;讓「和平重建」更務實;維和與應急應「急人所急」;千年目標要說到做到;確保人權與更大自由。

目前的朝鮮核問題並不是潘基文唯一的挑戰,正如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所言,「作爲未來的世界頭號外交官,世界上最重要但又是最麻煩的國際官僚機構的首席執行官,以及捍衛聯合國憲章的『世俗教皇』,潘基文在這些角色和責任中如何尋求平衡將是對他最大的考驗。」◇(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潘基文促伊拉克暫停兩死刑
美軍轟炸索馬利亞  潘基文關切百姓人道救助
潘基文祖先據指來自河南
陸媒追本溯源 潘基文是河南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