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人生际遇

韩国农民之子因缘际会 荣升全球大管家

人气 5

2007年元月2日,上任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的韩国前外长潘基文说:“做联合国秘书长,没有神奇的公式,也无其他工作可比拟。但一切都始于勤奋、可靠和开明。他需要靠谦虚和正直赢得各方信任。”

一个韩国普通农民的儿子,是如何成为这个世界的“大管家”的呢?

机遇巧妙 梦想成真

潘基文在联合国秘书长当选演讲中,用英语和法语讲述了他12岁时的经历。1956年,念小学六年级时,他代表学校班联会,向全校师生宣读“致联合国秘书长为匈牙利提供援助的请愿书”。他说,“当时,我几乎不懂那条消息的深层含义,但是我知道,联合国会在需要时提供援助。”这次经历开启了他成为外交官的梦想。从此,潘基文努力学习英语。据他儿时的朋友贞武恩说,虽然潘基文言语不多,但是在学习上,却非常积极主动。潘基文上高中时埋头学习,不多交朋友,加入红十字会后,主动地向美国牧师请教英文,因而奠定了开明思想的基础。

潘基文的勤奋终于为他赢来了机会。高三时,他参加美国红十字会主办的“外国学生访美活动”(VISTA),以全韩冠军的荣誉,为忠州这个小地方赢得韩国4个名额中的一个,成为一时的话题。由于他要去美国,学校还破例允许他留长发。当时附近忠州女高的学生们缝制了祈福香囊,由班联会会长柳淳泽赠送给潘基文,为后来两人43年和谐美满的婚姻结下了善缘。

访美期间,甘乃迪总统在白宫接见潘基文时,问到未来的梦想,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外交官”。从此,潘基文经常以和甘乃迪总统的合照,激励自己为实现外交官的梦想而努力。

谦逊勤奋 温和自律

潘基文为人亲和谦逊、谈吐温文尔雅、处事温和,这缘于从小母亲对他的教诲:“绝对不要吵架,多帮助别人。”当选联合国秘书长后,在电话中,潘基文的母亲还提醒他,说:“很骄傲有这么出色的儿子,但时刻别忘记谦虚。”他的大学同学,现首尔大学教授安成旭说,从学生时代做家教起,他就深受学生家长欢迎,因为“他为人谦虚、有信义。”

潘基文早在学生时代就极为出色。读高一时,他就为同学编写英语教材,赢得“忠州英语神童”的美誉。大学时,他以体育除外全A的优异成绩毕业,成为首尔大学“优等赏制度”的第一位受惠毕业生,并获1970年“外务高等考试”第二名,进入外务部(今外交通商部)工作。1985年以美国哈佛大学行政研究所甘迺迪学院优秀奖的成绩毕业。

潘基文的小学同学韩升寿说:“潘基文是个只知道学习的孩子,经常和朋友们比谁解题快,或谁记忆力更好。”儿时的朋友李秀日说,从来没见过潘基文在校园里运动,他总是坐在桌旁思考。潘基文曾多次当选班长,但他的认真劲儿,有时显得不合群。因为表现好,他得到“老师”的外号。

中学时,潘基文不仅按照英文老师要求的,认真抄写十遍当天所学的,还干脆全背下来。高一时,潘基文向住家附近因建厂而来的许多美国工程师家庭,学习英文。“他特别勤奋,不管美国人推荐什么英文材料,他像疯了一样,统统背下来。”潘基文的同乡、现庆熙大学教授安英寿回忆说。

潘基文夫妇有一男两女,33岁未婚的独子雨铉在美国加州州立大学(UCLA)攻读硕士学位,36岁的长女仙蓉担任“亚洲基金会”事业部长,31岁的次女贤禧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肯亚办事处国际组织初级专家。
据曾与潘基文共事的前南韩驻联合国大使韩承洙说,潘基文总是把公务放在第一位。他任职国家安全顾问时,儿子被征到军中最苦的特种部队服役,母亲对他说:“你就不能把自己的独子调去轻松一点的兵种吗?”潘基文答道:“妈,我是为国家服务,不光是为我自己的家。”

2005年5月24日,潘基文为女儿的婚礼选定了举行“政府革新世界论坛开幕式”的场所,这样可以兼顾会议与婚礼。婚礼前一个小时,他才赶到现场迎接宾客。婚礼在极保密下进行,不讲排场,不收红包,官员中只有外交通商部副部长和他本人的机要秘书参加。他这种公私分明的清廉作风,在十分重视层级关系和社交礼仪的韩国极其罕见,迄今仍为南韩政坛的美谈。

1992年在首尔,潘基文与北韩代表团磋商缔结“朝鲜半岛无核化南北共同宣言”时,他的父亲突然去世,他忍着悲痛坚持谈判,在完成由当时南北韩国务总理、政务院总理签署共同宣言的任务后,才直奔设置在忠州故里的父亲灵堂,令闻之者肃然起敬。

潘基文总是保持着微笑,未见过他发怒和失态。由于经常很早上班,他甚至亲自为下属开门,以表示体恤他们的辛苦,“因为我早上班,他们自然也得早上班。”

1970年潘基文毕业于首尔大学时与夫人合影。(South Korean Foreign Ministry via Getty Images)


外柔内刚 回避尖锐

62岁的潘基文通晓英语、法语、德语和日语;他非常勤奋且精力充沛,拥有非凡的记忆力,是天生的外交官。由于温文尔雅的谈吐、避免与人结怨的作风,有些人批评潘基文缺乏超凡的领袖气质,没有一呼百应的感召力,不能胜任秘书长。潘基文则自认“外柔内刚”,绝非“容易被击败的人”。他说:“在任何需要的时候,我都会作出坚决而果断的决定。”潘基文认为,虚心和谦逊在亚洲人眼中是一种美德,不应该遭曲解。他还自认为是一个“找不到一个恨他的人”的“和事佬”。

因擅长回避尖锐的问题,潘基文被美国媒体称为“油鳗”(slippery eel)。在参加ABC电视台的时事访谈节目时,主播斯特凡诺普洛斯问道:“前秘书长安南认为,美国攻击伊拉克是非法行为,你认同他的观点吗?”潘基文答曰:“目前,最重要的是伊拉克国民的将来。”回避了提问。主播再次问道:“是否认为攻击伊拉克是非法行为?”潘基文又回避地答道:“这已经是过去讨论的命题。”斯特凡诺普洛斯回应道:“现在我才明白,别人为什么说您是‘油鳗’。”对此,潘基文答说:“那个绰号是由于我对媒体非常友好才获得的。”

早在2003年担任卢武铉总统外交助理时期,潘基文因擅长回避记者有关疑难悬案的提问,而得到了“油鳗”的绰号。“油”取意“油滑”,“鳗”即“鳗鱼”。但是进入联合国总部后,潘基文将这种意思变为“游万”,取意“让世界的人动起来”。

塞翁失马 人生转折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生的转折往往隐藏在看不见的际遇之中。这正是潘基文在仕途上几次关键转折的写照。潘基文1970年进入韩国外交通商部后,为节约花费帮助家人,放弃美国而选择外派印度,因而得遇贵人卢信永。1974年,卢信永担任韩国驻印度总领事,他非常赏识潘基文的语言能力、敏捷判断力和沈稳。1985年,卢信永成为韩国国务总理,为潘基文的公职生涯开启了许多扇门。此后36年间,潘基文几乎担任过韩国所有最重要的外交职位,包括总统首席秘书、总统外交顾问、驻美大使和驻联合国大使等等。

2001年2月,由于工作失误,韩方在韩俄首脑会谈的协定文件中,竟然包括了“保留和加强反弹道导弹条约”等内容,有违布希政府废除反导条约的主张,因而在韩美之间引起了巨大风波。当时任外交次官的潘基文,因此受到牵连而被迫辞职。面对这样“不名誉”的下台,没有一个小时用在自己的事情上的潘基文,曾一度说出“想死”。
所幸仅过4个月,潘基文就被任命为韩国驻联合国副代表,虽然似乎是降职了,但这段经历对他竞选联合国秘书长无疑起到了很大的助益。

2004年 6月,潘基文就任南韩外交通商部长不久,因一名在伊拉克工作的南韩翻译被绑架,歹徒还对外公布其遭斩首的录影,激起南韩民众对南韩出兵伊拉克的强烈指责。 潘基文对外表示,将重整外交部,并让海外的南韩人,可通过24小时的求助热线获得帮助。虽然南韩仍继续支援美国出兵伊拉克,公众的愤怒终得以平息,潘基文也成为南韩最受尊重的外长之一。

万缘配合 势不可挡

潘基文以绝对的优势,接受联合国秘书长一职时,人们可能不会想到当初他并未打算参选。2005年7月,原不作第二人想的联合国秘书长人选——前韩国驻美大使洪锡炫被卷入“三星案”后,潘基文才临时受命。面对提名,他淡然地表示,将以谦虚的心态对待。

韩国媒体认为,潘基文在竞选中拥有天时、地利、人和。从天时看,根据地区轮换原则,下一届秘书长当属亚洲人。从地利上说,韩美间特殊关系,与其他大国的关系也很融洽,加上政局稳定、经济发展。从人和上看,几个竞争对手或不被常任理事国认可,或存在“年龄劣势”,或政治影响力有限,纷纷败下阵来。

另外,韩国举国同心,为此事全力奔忙。韩国外交通商部召开了100多位驻外大使、总领事参加的“驻外使节会议”,总统卢武铉设宴表示,政府对驻外使领馆绝不吝啬人力财力,把潘基文推上联合国秘书长的职位。韩国朝野各党表现出超党派支援,认为如果韩国人担任联合国秘书长,不仅能提高韩国的国际地位,且有利于解决朝核问题等朝鲜半岛和平问题。

世界CEO任重道远

联合国秘书长职务被称为“世上最不可能的工作”,由于各方利益冲突,秘书长往往被夹在五大常任理事国中间,左右为难。这位“世界的CEO”直接掌管3,000名联合国职员,年薪为20万到30万美元,并在世界所有地方享受国家元首级待遇,并可以随时与世界各国元首通电话或会面。

身为新一任秘书长,潘基文认为,要优先办理五件事:一年内出炉反恐公约;让“和平重建”更务实;维和与应急应“急人所急”;千年目标要说到做到;确保人权与更大自由。

目前的朝鲜核问题并不是潘基文唯一的挑战,正如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所言,“作为未来的世界头号外交官,世界上最重要但又是最麻烦的国际官僚机构的首席执行官,以及捍卫联合国宪章的‘世俗教皇’,潘基文在这些角色和责任中如何寻求平衡将是对他最大的考验。”◇(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潘基文促伊拉克暂停两死刑
美军轰炸索马利亚  潘基文关切百姓人道救助
潘基文祖先据指来自河南
陆媒追本溯源 潘基文是河南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