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治:两千七百亿中国大学欠款谁来买单?

梁治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3月15日讯】今天去位于西安北郊的大学城采访。据了解,该大学城投资40多个亿,占地面积数千亩,规划的富丽堂皇。不过当问到资金来源时,负责人回答道,全部由国家投资。国家怎么投资,是拨款,还是银行贷款?大家知道,拨款和贷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拨款不用偿还,贷款却是要还的。面对这样的问题,这位负责人笑而不语。中国大学这些年来发展的很红火,一边在天怒人怨的高学费中岿然不动面不改色心不跳,一边又在“负债经营”理念下疯狂扩建疯狂扩招。这些年来西安许多大学就嚷嚷着要向城外迁,象西安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等都在西安的南郊建立了第二校园,前年就开始大量征地,如今许多高楼拔地而起,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对于大学如此快速发展,我一直有一个疑问,那就是这些钱从哪里来的呢?要知道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如果单靠学费还不累死?

看到一篇报导后,我明白了,原来大学靠的是银行的贷款。据南方都市报报导,人大代表洪可柱说,从1999年开始的大学扩招,在“负债经营”理念的指导下,各个高校直接向银行大量贷款,盲目扩张,修建操场、教学楼、办公楼乃至圈地。据统计,高校基建总额中80%以上来自银行贷款。2,800亿元是通过各高校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上报的数位汇总而来,“实际上高校的贷款数目可能是2,800亿的好几倍”。

大家知道,办学是要花钱的。学校要有地皮,要有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办公楼、操场等等。在过去计划经济时,教育是由政府拨款,统一规划,记得我上大学时只交了很少的学费,其余全部由国家统一支付。当然这拨款,也不是要多少有多少,而是学校提出的要钱计划被政府批准了,就能得到钱。随着教育产业化口号的提出,渐渐的政府减少了拨款,学校要建什么,买什么,那好,可以向银行借钱。就象其他企业一样,可以象银行贷款。一时间,学校呼啦啦跑去了银行。只要能借,不借白不借。再说,子女在大学读书,或者有一官半职的银行官员要买张真文凭,也有求于大学。而向银行借钱,学校自主权大大增加,可以不必看政府的脸色行事,借起来大可以无所顾忌。钱来容易,花起来更加大方。

因此,在负债的情况下,中国的大学也越修越漂亮,越修越豪华,越修越气派。

复旦花费了五亿建设了幢“双子楼”;

◆山东聊城大学校门造价300万元(网友称8,000万元);
◆中国人民大学食堂花了100多万元建了架观光电梯;
◆江西南昌大学的大门有2,000万;
◆浙江城市学院北大门800万元;
◆合肥工业大学校门造价500万元;
◆西安文理学院的校门888万元;
◆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造价过亿元;
◆南开大学“省身楼”总建筑面积为20,000多平方米国家投资近1.3亿元;
◆上海交通大学逸夫科技楼、第六期学生公寓、文选医学大楼、第六期学生食堂、软体学院大楼,共计10.2万平方米,投资2.88亿元;
◆材料学院楼群、机械动力学院楼群、第七期学生公寓、第六教学楼,共计12.9万平方米,计划投资3.6亿元;
◆电信学院楼群、生物药学楼群、法学院大楼、媒体与设计学院大楼,共计12.2万平方米,计划投资4.25亿元;
◆北航花费可容纳20,000名学生的九亿钜资兴建教学楼;
◆福建华侨大学综合教学楼群总投资2.6亿元;
◆广东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校门500万元;
◆内蒙古民族大学图书馆投资亿元;
◆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南湖校区新图书馆,建筑面积48,500平方米,投资二亿元;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教学楼投资2.5亿元;
◆国家审计署公告:公安大学2003年1月~2005年9月,在未履行基本建设审批程式的情况下,征地554.4亩,截至2005年11月末,共支付征地及征地补偿费6,591.64万元;
◆于2005年7月,擅自开工建设图书馆等三个基建项目,合同价款1.72亿元,截至2005年11月末,已支付工程款3,627.05万元;
◆深圳大学城图书馆总投资二亿元。

而各地大学城,又是新生事件,更是竟相烧钱。河北廊坊的东方大学城投资规模50亿元(原计划投资120亿元),广州大学城总投资120亿元,西部大学城总投资超过40亿元,北京昌平大学城建设投资总规模预算为100亿元,南京仙林大学城投资50亿元,同属南京的江甯大学投资40多亿元,海南桂林洋大学城总投资36亿元,重庆沙坪坝大学城总投资60亿元(又说100亿元),上海有多个大学城,其中松江大学城投资25亿元,杨浦大学城中央社区总投资将达100亿元人民币。

从理论上讲,欠银行的钱是应该还的。但这钱怎么还呢?当然,不能从学校领导个人腰包里掏,也不能由教工出。学校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有两个,一是学费,一是校办企业。学费如今平均大概5,000元左右。一个大学有10,000个在校生,那有5,000万元的收入。但在5,000万中,有一部分必须用之于学生身上,另外还应该给贫困学生助学金。这样一来,学校从学生身上未必能赚多少钱。靠学生帮学校还银行贷款,只能还很少一部分。若想通过提高学费,让学生多掏点钱,那也困难。高校收费过高,已天怒人怨。另外一个办法是办一些特殊班如干训班,办MBA等,但那也有限。至于校办企业,不知为什么,赚大钱的总是很少。作为一个企业,虽然是校办的,但诚心愿意回报学校的并不多。学校自己没有办法还钱,那么寻求社会资助行不行呢?眼下的形势是中国富豪愿意公益捐助的实在不多。可见,大学是没有还款能力,它惟一办法就是不还钱。

那么,银行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呢?当然来自于存款。也就是说来自于老百姓。既然如今这么多的贷款成了呆账、坏账等。如果放在国外,银行早就破产了。但在中国,还没有听说那个银行因为呆账、坏账破产呢?可见,大学贷款犹如过去的企业贷款,犹如过去的各种贷款一样,摆明了就是一笔坏账,是政府有意为之。反正肉烂了都在锅里的。

有人说中国的大学面临破产。当然,如果按照银行讨要民企或者“房奴”贷款的做法,大学当然会破产的。但在中国,因为大学是和政府穿一条裤子的,虽然也按照市场模式采取了贷款方式,但其实质还是拨款。我还不上,你能把我怎样?反正倒了一定时候,政府总会有些特殊办法替大学解套。有一天,欠银行的钱可能忽然不需要还了。至于用什么办法,现在无法猜想。但可以肯定的是,最终买单的还是老
百姓。反正中国老百姓已经很富了,2,700多亿,还不是一个人才200多元吗?

转自《民主论坛》(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梁治:中国作家的“圈养”生活
梁治:盗贼为何如此横行?
梁治:谁来为失业买单?
梁治:跨国公司到中国后为什么会腐化变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